摘要:本文論述了農村外出務工女性的社會福利獲得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農村外出務工女性社會福利水平的改善路徑和機制框架,以此促進男女兩性平等,實現農村外出務工女性平等、參與、共享的目的。
關鍵詞: 包容性增長;農村外出務工女性;社會福利
一、包容性增長視角下農村外出務工女性福利獲得訴求
(一)包容性增長的內涵
所謂包容性增長,就是包容更多的人群和地區的經濟增長。其基本內涵就是公平性的增長,其核心和實質是實現公平正義,著力促進人人平等獲得發展機會,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分配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制度體系,不斷消除人民參與經濟發展、分享經濟發展成果方面的障礙。
包容性增長本質是從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出發,與科學發展觀中的“以人為本”理念一脈相承,就是要堅持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人平等獲得發展機會,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可持續發展中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在包容性經濟的增長下,如何保障弱勢群體尤其是農村外出務工女性這一特殊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給予外出務工女性更全面和更周到的福利政策,為她們提供更有效率的支持服務,實現男女兩性平等、參與、共享的目的,這也是社會發展水平與文明進步程度的重要標志。
(二)包容性增長與農村外出務工女性福利獲得訴求
農村外出務工女性是一個特別需要幫助的社會群體,無論從數量上還是從作用上都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力量。根據中科院2006發布的《中國農民工調研報告》顯示,在外出務工人員中男性占66.3%,女性占33.7%。河南省是一個農業大省,也是勞務輸出大省。以河南為例,截至2006年6月底,河南省已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1701萬,其中女性外出務工人員約573萬。農村外出務工女性被排除在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之外,包容性增長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增加社會財富,不斷消除包括外出務工女性等弱勢群體在內的全體公民參與經濟發展、分享經濟發展成果方面的障礙,保障外出務工女性的社會福利權利,切實尊重外出務工女性的福利的獲得,使外出務工女性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機會,充分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社會物質文化成果。
二、當前農村外出務工女性福利獲得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外出務工女性就業受到歧視
為促進農村女性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2005年全國婦聯和農業部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強農村女性富余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的意見,把農村女性富余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納入陽光工程實施范圍,在培訓項目的立項資金安排等方面給予傾斜,做到同部署、同實施、同評估,在農村關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落實,為維護女性就業權益提供了切實的保護機制。
(二)針對農村外出務工女性的社會保險存在缺陷
針對農村外出務工女性的勞動保護不到位例子不勝枚舉。例如女性“四期”(經期、懷孕期、產期、哺乳期)保護不充分、對女性不適宜從事的勞動的等級不嚴格遵守等,這些問題不僅在農村也很嚴重、對處于弱勢的外出務工女性更是很嚴重。另外,對法定產假的執行各個單位相差很大,很多企業不能保證90天的假期,而且對于流產、小產的法定假期很多單位都沒有執行。
三、包容性增長下中國農村外出務工女性福利獲得發展的路徑選擇
第一,加大執法力度,促進農村外出務工女性平等就業
1994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定:女性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就業權利。在錄用職工時,除國家規定的不適合女性的工種或者崗位外,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女性或者提高對女性的錄用標準。在男女同工同酬政策方面,《中國女性發展綱要(2001-2010年)》提出了“保障女性享有與男子平等參與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的分配權”。可見,我國對保護女性就業權利保護是有法可依的,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有法不依執法不嚴。例如,我國憲法規定了男女享有平等的權利,但退休制度中規定的男女就業年限不一致,女性較男性提前5年退休。因此,加強就業領域反性別歧視的執法力度是當前應當狠抓的重要問題。
第二,改革創新農村女性的社會保障制度
一是明確建立農村女性社會保障制度的思路。要堅持分類指導、穩步推進,優先解決農村女性的大病醫療保障問題,加快解決女性養老保障問題,不斷完善農村女性的社會保障制度。二是建立適合農村女性參保的醫療保險制度。要建立適合農村女性特點的以住院統籌為主、兼顧特殊病種門診報銷的醫療保險制度,將農村女性納入基本醫療保險范圍要完善費用結算辦法,增加政策的靈活性,為患病后回原籍治療的農村女性提供醫療費用結算服務。三是落實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促進農村外出務工女性就業,使其養老金水平不受影響,保護農村女性的實際利益,調整因女性工齡短而造成的退休待遇性別差。
參考文獻:
[1]朱冬梅.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女性社會福利發展及問題[J].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學報,2009(4).
[2]余洋,常振,陳俊國.論包容性增長與社會保障制度的關系[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02).
[3]周曉焱,張建華.包容性增長視角下的中國發展型社會福利政策論析[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2011(06).
(作者簡介:于佳伲,女,華中師范大學社會學院2011級碩士,研究方向為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韓健文,男,華中師范大學社會學院2011級碩士,研究方向為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