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代大學生尊重和服從國家利益,但他們并不希望以犧牲自己的利益為代價;他們愿意為社會、為他人提供幫助和服務, 但也要看自己從中有無益處。如今,贊成“個人利益無條件服從集體利益”這一觀點的大學生少之又少, 而持有“主觀為自己,客觀為社會”這一觀點的大學生越來越多。
關鍵詞:大學生;價值觀;功利主義傾向
隨著高校的擴招, 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進入了大眾化階段, 更多的人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高校也為國家培養了更多的人才。但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 在社會環境、市場經濟的沖擊之下,高校大學生思想的功利主義傾向日趨嚴重。
一、功利主義的界定
功利主義( Utilitarianism) 作為一種倫理思潮,產生于17 世紀資產階級革命之后, 形成于資本主義由自由走向壟斷的歷史階段,英國哲學家邊沁和密爾正式形成了系統的功利主義學說。功利主義以快樂主義為基礎,在功利主義者看來,個人利益是唯一的現實利益,社會不過是一個虛構的共同體, 因而所謂“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不過是個人利益的相加而已,能增加最大快樂值的即是善,反之即為惡。
二、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功利主義傾向的表現
1、社會價值觀上的功利主義傾向。當代大學生尊重和服從國家利益,但他們并不希望以犧牲自己的利益為代價;他們愿意為社會、為他人提供幫助和服務, 但也要看自己從中有無益處。如今,贊成“個人利益無條件服從集體利益”這一觀點的大學生少之又少, 而持有“主觀為自己,客觀為社會”這一觀點的大學生越來越多。多數大學生崇尚價值主體的自我化,強調以自我為核心,過分重視自我價值,忽視國家、集體和他人的利益, 隨之出現的則是奉獻意識減弱、集體觀念缺失、團隊精神淡薄。
2、 學習價值觀上的功利主義傾向。第一, 學習動機呈現功利化傾向。當前社會大環境下,大學生最主要的學習動機就是獲得一個能自我實現并體現自身價值的職業,這使得功利化傾向滲透至大學階段學習的全過程當中。
第二, 對學習內容的選擇呈現功利化傾向。當前,實用性越強的知識越能夠吸引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學習內容的選擇呈現出重實用知識、輕理論知識, 重實用性技能、輕知識體系的趨勢。
第三, 對學習時間的分配呈現功利化傾向。很多大學生對于專業課的學習不甚重視,而對于專業之外的、對就業有積極意義的英語、計算機及各種資格考試十分熱衷,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3、生活價值觀上的功利主義傾向。第一, 在日常生活中, 享樂主義、拜金主義蔓延, 追求時尚消費、炫耀消費和攀比消費,注重身份,講究情調。在人際交往方面, 實用和功利的互惠色彩明顯增濃。
第二, 在愛情觀方面, 他們逐漸放棄了傳統神圣的愛情觀,呈現出“物質化”趨勢。他們把愛情建立在對方家庭社會地位和經濟條件的基礎上,或以自己父母的社會地位和家庭的優越條件為資本,待價而沽,或從今后的就業、升遷等某種個人動機出發,總是盤算從對方那里得到好處,更有甚者在大學階段就去“傍大款和富婆”。這樣長此以往, 必然導致大學生個人道德的缺失以及社會公德的退化。
三、矯正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功利主義傾向的對策
大學生是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的核心力量,他們的思想和價值觀直接影響到國家建設的進程,所以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其使命意識與承當意識,是矯正大學生價值觀念的功利化傾向的重要方法。
1 、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使命意識以及道德意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任務就是要對大學生進行健康人格教育。大學生初涉世事,思想心智還未完全成熟,在面臨學習、生活、就業壓力時思想較容易產生波動。高校必須承擔起引導大學生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使命意識以及道德意識的責任。培養他們的集體主義觀念,教育他們關心社會、尊重他人,自覺維護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使大學生無論是在學校學習,還是今后走上工作崗位,都具備對社會,對家庭,對職業高度的責任意識。
2 、提高高校教師尤其是思想教育工作者的素質,樹立典范形象,創造良好環境。大學生群體身處校園,環境相對單純,且學習能力強,較容易受外部環境影響。高校教師作為引導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外力,其言行舉止對于大學生的人生追求和價值觀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高校老師的思想素質的高低對學生有著直接的影響,要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多了解學生,多關心學生,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學生。要大力提倡教師說實話、辦實事、做老實人, 反對弄虛作假, 嚴肅查處學術腐敗、制假等行為。最終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自己、影響學生。
3、運用心理健康教育,深入細致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價值觀教育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矛盾、困擾和沖突往往同他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交織在一起。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采用多種方式,針對學生不同的特點、不同的情況, 有的放矢地開展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避免大學生價值取向功利化。
參考文獻:
[1]楊茹. 試論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功利化傾向[J].煤炭高等教育,2001(3).
[2]楊長春.大學生價值取向功利化傾向的理論分析[J].江漢大學學報,2006 (2).
[3]胡悅超. 對大學生功利主義傾向的幾點思考[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3).
(作者單位:寶雞文理學院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