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聽力理解能力是大學生英語學習中的四種基本能力之一。本文從語篇聽力技能對聽力理解的影響入手,對大學生提出了一些學習和提高英語聽力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大學英語 聽力理解 語篇技能
根據《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規定,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聽力教學一直是大學英語教學的薄弱環節,也是大學生英語學習的難點。在實際的聽力教學和測試中,很多學生經常抱怨在考聽力的時候最大的問題就是會走神,以至于跟不上文章節奏,抓不到關鍵信息。大學聽力考試的錄音材料只播放一遍,考試時考生必須一邊閱讀考試說明和問題,一邊聽錄音材料,還要記下重要的信息,寫出答案。考生一旦走神,等到回過神來的時候,繼續認真聽下去的信心就易遭受打擊而放棄考題。因此如何幫助學生提高英語聽力水平和完成聽力測試顯得尤為重要,聽力教學改革也成了當前大學英語教學的一項重要課題。聽力訓練和測試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和考查學生對特定語境中的語篇連貫性的認識和理解程度。聽力測試中的問題大都針對語篇中心信息和說明中心信息的重要事實和細節而設計,因此在聽力教學和訓練中可讓學生了解一些聽力材料中的語篇聽力技能,這幫助學生更多地獲取語篇中的信息,從而達到更好地理解聽力語篇,更準確地完成聽力測試的目的。
語篇聽力技能概括起來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一、預測
學習英語的大部分工作在于學會做出正確的預測。所謂預測就是提出下面將會發生的問題,并對問題做出回答。聽力理解的過程就是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如文化背景,字、詞、句、篇知識,進行預測的過程。在聽的過程中,聽者通常要借助語法、文化和邏輯等線索,對語篇的主題、題材及相關詞匯的意思進行預測,從而更好地理解語篇。預測可以在聽的不同階段進行,也就是在聽前階段和聽中階段根據不同的線索進行。
聽前活動的主要線索是語篇的標題和測試題中的選項。從標題可以預測語篇的主題,關鍵詞和體裁等。從測試題的選項可以預測語篇的大意和要測試的重點。《視聽說教程》第四冊第一單元有一篇短文題為“A report about Greenland”,主題很明確,是關于格陵蘭島的介紹,體裁很可能是說明文,應該會有格陵蘭島的地理位置、氣候特點、風土人情的介紹。關鍵詞可以預測是:Denmark,north,cold,green等。本篇聽力材料的測試題目中有判斷正誤題:Greenland is part of Canada.從此題學生可以預測文章中會提到格陵蘭島地理位置,這樣在聽的過程中就可以有目的地聽這一部分。
聽中的預測主要是指根據主題句,語篇標志詞等預測下文內容。還是以剛才的那篇聽力材料為例,在中間聽到“I think you need to study your world geography,Blake.”學生可以判斷出下文會說到格陵蘭島的正確地理位置,如果學生對這方面的背景知識有了解,就可以在下面的聽力材料中得到驗證或更正。語篇標記詞也可以作為預測線索。如in addition,moreover,what’s more,as well as,furthermore表示附加,遞進;although,however,but,nevertheless,whereas,in spite of表示轉折,讓步;for example,for instance,such ... as表示舉例,解釋;because,since,as,for,now that,therefore,as a result表示因果;if,once,in case,unless表示條件;to sum up,in general,all in all表示總結等。
二、聽大意
聽通篇大意是聽語篇的重要技能之一。在聽一段對話,一片故事,一則新聞或演講時,不必企圖聽懂每個單詞,每個句子,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無關緊要的細枝末節上。一句不懂,反復琢磨,卻漏掉了后面好多的重要內容,這是得不償失的做法。英語的說明文、議論文和夾敘夾議的文章的篇章布局通常有以下特點:即先有主題句,點名段落的中心思想,然后是自然銜接的例證句,分點說明或發展中心思想,最后以主題句收尾。日常生活中的對話雖然不像正式文體那樣布局嚴謹,但篇章結構仍然大致如此。人們往往先說出自己的觀點,然后進行論證,最后加以總結,因此學生要集中注意力聽語篇的開頭和結尾,捕捉主要信息,肯舍棄才會有所得。要從整體上去認識、理解進而掌握通篇大意。經過分析、篩選、歸納、綜合、總結,最后概況出語篇的主要內容,故事大意,演講主題等。在聽完了一篇對話或故事之后,學生不能就此止步,還要進一步挖掘字面上沒有直接表達出來的意思及帶給人們的啟示,回答以下問題。
What can you infer from the passage·
What does the passage suggest·
三、 聽重點和關鍵詞
聽重點是聽力理解的重要技能,就是識別語篇段落中的重點。比如,兩個人見面,他們之間的對話通常從談論天氣開始,問候、客套、寒暄一番。談話中也常出現重復、解釋、插入、語氣詞、感嘆詞和話題的轉變等。這就要求學生抓住談話重點,舍棄理解無關緊要的話語,如襯托談話或故事主要情節發展的細節描述都可以舍棄。
盡管很多聽力材料比較冗長,情景相對復雜,但其中的“關鍵詞”恰恰反映了整篇聽力材料的“主旨”,因此解答聽力題就是要正確捕捉“關鍵詞”。關鍵詞就像一把鑰匙,能解開一句話、一段話甚至整篇文章的意思,它還能解釋人物之間的關系,人物的身份、職業、性格、文化素養,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和人物對事情的態度、看法等。
如果學生可以通過透露說話人身份的關鍵詞很快判斷對話者的關系和身份,就有助于他們有目的地集中注意力,并在腦海中搜索相關背景知識,進一步加深對聽力材料的理解。
例如:I just can’t believe you are a teacher,Kay.I remember in high school,you always wanted to be a lawyer.
如果學生能意識到該對話中的關鍵詞為in high school,那么他馬上可以意識到這是兩個老同學之間的對話。
學生如果善于捕捉聽力材料中關于地點或場合(語言環境)的關鍵詞,就有助于他們判斷聽力材料的主題、說話人之間關系等。如果對話中出現price,discount等詞,那么對話很可能發生在商店;Treatment,therapy等詞可以透露出醫患關系,還有有關機場或者旅館的關鍵詞,例如:Check in,check out,luggag,double room,passenger,economy class,business class,passport,flight等。
還有許多聽力材料中涉及數字,例如年代、日期、價格、數量等,并且有時還可能會以基數詞、序數詞、分數、小數、百分比等形式出現,這就要求學生辨別各種形式的數字,熟悉數字之間的關系。例如:
減價:20% off,special offer,special price,25% discount,sale
原價:regular price,normal price
增長:10% increasein ... 1/3 climb in ...
下降:23% fall in ... 5.5% decrease in ...
以上所談只是聽力理解的一些基本技能,而不是全部。聽力理解過程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除了語篇技能之外,還需要具備各種其他知識,如語音知識、語法知識、普通常識和文化背景知識等。總之,聽力水平的培養與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需要下大工夫,大力氣,堅持天天聽,經常練,持之以恒,才能熟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