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本文介紹了燃料電池的工作原理,并與常規(guī)電池、熱機等進行比較。扼要說明燃料電池的發(fā)展歷史、燃料電池的類型,以及應用領域和我國燃料電池技術的發(fā)展。
關鍵詞: 燃料電池 類型 應用
世界需要一種低污染物質排放、高能量效率的電源,并且面對日益增長的世界人口,需要提供源源不斷的燃料。燃料電池(fuel cell)被認為是能實現(xiàn)這些目標的、有前途的技術之一,因而備受青睞。
1.什么是燃料電池
燃料電池是一種電化學設備,它直接、高效地將持續(xù)供給的燃料和氧化劑中的化學能連續(xù)不斷地轉化成電能。一般而言,對發(fā)電來說,燃料電池只是一種能量轉換設備。燃料電池的基本物理結構由一個電解質層組成,它的一邊與一個多孔滲透的陽極相連,另一邊與一個多孔滲透的陰極相連,氣態(tài)燃料連續(xù)不斷地輸入陽極(負電極),同時氧化劑連續(xù)不斷地輸入陰極(正電極),在兩個電極上發(fā)生電化學反應,產(chǎn)生電流。
1.1與常規(guī)電池的比較
常規(guī)電池可用的最大電能取決于保存在電池自身中的化學反應物的數(shù)量,它將燃料和氧化劑反應物置于其自身內部(隨電池儲存)。在可再生電池中,通過再充電再生反應物,這涉及從外部電源將電能輸入電池。常規(guī)電池的壽命是有限的,其原因是:當儲存在電池中的化學反應物用完后,電池就停止發(fā)電。此外,在不使用時,電池也在發(fā)生非常緩慢的電化學反應,這也限制了電池的壽命。在反應過程中,也用到電池的電極,因此電池的壽命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電極的壽命。燃料電池它的燃料和氧化劑不是貯存在電池內,而是貯存在電池外部的貯罐中。只要提供燃料和氧化劑,燃料電池就能供電。理論上,只要持續(xù)不斷地供給燃料和氧化劑,燃料電池就能源源不斷地產(chǎn)生電能。此外,燃料電池不存在任何“泄漏”問題[1],當系統(tǒng)不使用時,燃料電池的組成部件不會發(fā)生任何侵蝕現(xiàn)象。
1.2與熱機的比較
熱機與燃料電池二者都使用化學燃料作為能量來源,熱機也可將化學能轉換為電能,但這需要經(jīng)過若干中間步驟,即首先通過燃燒將化學能轉換為熱能,然后通過熱機將熱能轉換為機械能,最后通過發(fā)電機將機械能轉換為電能。由于能量過程基于熱機,而熱機工作于一個低溫和一個高溫之間,因此其最大效率受限于卡諾定律。在燃料的利用率上熱機中的內燃機只有18%的效率而對于燃料電池這個效率可高達80%[2]。
2.燃料電池的歷史
1826年歐姆定律發(fā)表后,大約在距今160年前的1839年,英國格羅夫(William Grove)發(fā)表了世界上第一篇有關燃料電池的研究報告。整個19世紀,對各種各樣的燃料電池理論進行了研究;在20世紀,對這些概念的實用性進行了研究。1960年通用電氣公司開發(fā)成功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1962年質子交換膜
a9c7ba95e0d2f9ec74862d8d70db961ce3c8e72418b1607b5029b0a8fb9b58d6燃料電池應用于雙子星座飛船,1965年堿性燃料電池用于阿波羅飛船,1967年通用汽車開發(fā)成功第一輛堿性燃料電池電動汽車Electrovan,1988年第一艘AFC燃料電池潛艇在德國出現(xiàn),1991年日本千葉縣的11MW磷酸燃料電池試驗電廠達到設計功率,國際上已形成了燃料電池的開發(fā)熱。
3.燃料電池的類型
燃料電池的分類有多種方法,有按電池工作溫度高低分類、有按燃料的種類分類,也有按電池的工作方式來分類的。普通接受的是按照電解質的不同分作五類:堿性燃料電池(Alkaline Fuel Cell,AFC)、磷酸燃料電池(Phosphorous Acid Fuel Cell,PAFC)、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Molten Carbonate Fuel Cell,MCFC)、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或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和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如表1所示。
4.燃料電池的應用
作為一種清潔、高效而且性能穩(wěn)定的電源技術,燃料電池已經(jīng)在航空航天領域及軍事領域得到了成功的應用。現(xiàn)在世界各國正在加速其在民用領域的商業(yè)開發(fā)。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燃料電池在電源、電力驅動、發(fā)電等領域內都有明顯的優(yōu)點,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目前已應用于便攜式電源、燃料電池電動車、燃料電池電站和燃料電池艦艇與飛機等領域。
4.1便攜式電源
使用便攜式燃料電池的最大好處是,是一種緊湊、輕型、高效、持久的便攜式電源,可以延長設備工作的時間而無需再充電。大多數(shù)用做二次電源的普通電池都帶有充電器系統(tǒng),它們由交流充電器組成,為了充電,必須插入電源插座中或者由直流充電器組成,它們將依靠其他普通電池進行再充電。這些解決方案對許多軍事和未來便攜式電子設備而言是不可行的,原因是它們太重、不實用,無法滿足當前電源需求。便攜式燃料電池可用于移動電話、筆記本電腦、攝像機、軍事裝備等。
4.2燃料電池電動車
目前世界各大汽車制造商都先后投入巨資開發(fā)燃料電池電動汽車,1993年世界上第一輛燃料電池公共汽車在加拿大的巴拉德電力系統(tǒng)公司(Ballard Power System)誕生。該車為120kW PEMFC電池組,使用壓縮氫氣作燃料,行駛速度95km/h,行程可達400km;通用汽車公司和戴姆勒—克萊斯勒汽車公司、日本豐田、本田等公司都相繼展出、示范了他們開發(fā)的燃料電池汽車,如通用的HydroGen3、戴姆勒—克萊斯勒的F-Cell、豐田的FCHV4、本田的FCXV3等。美國通用汽車公司(GM)的燃料電池小轎車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為馬拉松長跑選手開道;2002年5月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的甲醇重整制氫小轎車從美國西海岸舊金山出發(fā),橫穿美國大陸,到達首都華盛頓,行程5000多公里,歷時16天,最高時速達160km,平均時速達60km。
4.3燃料電池電站
在全世界范圍內,固定電站是燃料電池嘗試和測試最多的應用方式。燃料電池大型電站的研究開發(fā)已有30多年的歷史了。目前,全世界共有200多臺200kW的各種類型的燃料電池電站在運行,千瓦級家用燃料電池熱電聯(lián)供小電站也已經(jīng)試制成功。燃料電池作為發(fā)電技術比傳統(tǒng)火力發(fā)電技術有著效率高和污染少的優(yōu)點,但目前缺點是成本過高。
4.4燃料電池艦艇與飛機
2003年4月7日,世界上第一艘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潛艇在德國基爾港下水,德國著名造船企業(yè)霍瓦茲造船公司建造的這艘212A型潛艇被命名為U31,這艘潛艇被譽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常規(guī)動力潛艇。美國、俄羅斯、法國、瑞典等國也在積極研制燃料電池潛艇。美國Aerovironment公司一直在開發(fā)高空太陽能和電能飛機,該公司與NASA一起開發(fā)了燃料電池/太陽能飛機“太陽神”。以色列也在開發(fā)燃料電池驅動的無人駕駛飛行器,德國空中客車公司正在進行氫作燃料的客機研究。
5.我國燃料電池技術的發(fā)展
我國從“九五”計劃開始,已經(jīng)列有燃料電池科技攻關重點項目,以后又有多項“863”、“973”和科技專項支持,已累計投入30多億元。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對PEMFC進行了詳盡的研究并開發(fā)出多種功率等級的PEMFC。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發(fā)的單電池性能已達到日本20世紀80年代中期水平,正準備開展百萬級MCFC裝置的研制;上海交通大學率先在國內成功進行1-115kW的MCFC發(fā)電實驗,該項目目前已通過成果鑒定;上海汽車工業(yè)(集團)總公司2006年成功試制了一輛自主品牌燃料電池客車;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我國成功組織和進行了23輛燃料電池汽車的示范,2010年上海世博會則投入近200輛燃料電池車輛作為觀光和服務用車;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在2004年世界氫能論壇上展示了5kW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電站;2008年北京科技大學與清華大學、北京富原公司、漢能科技有限公司聯(lián)合攻關研制了10kW分布式燃料電池電站。歐美和日本在燃料電池的研制和應用上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我國在燃料電池領域正加緊步伐縮短和國外的差距,逐漸呈現(xiàn)快速發(fā)展的態(tài)勢。
參考文獻:
[1][美]Colleen S.Spiegel著.馬欣,王勝開等譯.燃料電池設計與制造[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8.
[2]紀秀磊.說說燃料電池(上)[J].中學生數(shù)理化:八年級物理(人教版),2011(11):39.
[3]黎永祥,姚丹丹.新型化學電源-燃料電池[J].湖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4):32.
[4]張文毓.燃料電池的開發(fā)與應用[J].船舶物資與市場,2012(1):32.
[5][美]Colleen S.Spiegel著.馬欣,王勝開等譯.燃料電池設計與制造[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