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化學作為自然科學,與社會的發展、祖國的建設關系密切;對于初中學生而言,是否學好化學,與自己將來的發展更是不可分割的;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作者結合多年教學實踐,就如何抓好初中化學教學,切實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談了幾點體會。
關鍵詞: 初中化學教學 情感教學 現代化教學手段 科學思維方法 課堂評價方式
化學是一門基礎的自然科學,它與農業、能源、材料、資源開發、國防建設,以及環境保護等方面有著密切的關系,它對實現我國“四化”建設起著重要的作用。中學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和基礎階段。它不僅能為學生升入高一級學校學習有關專業奠定基礎,而且能為畢業生參加工作解決處理一些實際問題打下基礎,要想大面積提高化學教學質量,就必須從初中抓起,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入手,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做起,引導學生解決初中化學課時少、任務重、內容分散,以及有些概念極易混淆等問題,幫助他們過好基本概念關、實驗操作關等,使他們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開發他們的智力,培養他們靈活運用化學知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我就在多年教學實踐中的做法談點滴體會。
一、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實施情感教學。
師生情感決定著學生學習的動機,只有學生相信你、親近你,才會尊重你。“親其師,信其道”。開學第一節課我們要精心準備,多找一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加上提高興趣和能力的實驗,給學生全新的感覺,幫學生一開始就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為學習化學打下良好的基礎。從生活上愛護他們,關心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無私的愛。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當他們開始接近你時,和他們談心,使他們懂得學習的重要性,還有父母對他們的期望,幫其樹立信心,訂好計劃和目標。學生成才固然重要,但成人更重要,要教給他們做人的道理和基本的道德規范。素質教育要培養素質,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幫他們了解化學是一門基礎的自然科學,同生活、社會各方面息息相關;現在各種材料制成的衣服,吃的各種食物都離不開化學成分,也時時受化學制約,時刻影響著我們生活態度和方式。當今社會討論的一些熱點問題,環境污染、居住的各種結構的建筑、出行的各種交通工具的制備和燃料都離不開材料化學的發展。我們有義務也有能力幫學生制定遠大的理想和目標,為自己光明的前途、為了國家發展、社會的進步而努力學習。
二、善于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學技術已逐漸進入千家萬戶的生活中,而在教育教學環境下,利用科學工具來進行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迫在眉睫。對于化學老師而言,不停地做實驗、講實驗是用得最多的情境化教學模式。但是如果沒有科技化的硬件支持,學生就無法進行直觀的感受。因此,對于一些難以理解的枯燥的化學知識,老師講多少次都比不上一次親身體驗。通過多媒體技術,可讓學生直接進行觀摩,將傳統教學中那些只能由口述來想象的分子原子的微觀知識轉化為現實里真實的感官體驗,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興趣和求知欲,課堂效果自然要好得多。運用多媒體技術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對構建初中化學高效課堂的作用是不言自明的。
三、注重實驗,掌握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思維方法。
初中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多地依賴于形象識記能力。注重實驗教學就是最好的形象識記過程,也是學生掌握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思維方法的最好手段。為此,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造動手試驗的條件,成立化學實驗興趣小組,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完成一些簡單的家庭小實驗。當然,教師可設計某些簡單易行、安全可靠的化學小實驗讓化學實驗興趣小組完成。也可以幫助學生動腦動手設計簡單的化學小實驗鍛煉學生自己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或者把部分課堂演示實驗直接改為學生實驗,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等等。雖然這些做法,給教師增加了工作量,擠占了教師的休息時間,耗費了教師大量的精力,但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大大地提高了,有效地消除了學生學習化學的畏難情緒,使抽象的化學知識變成可觸及到的現實物質之間變化的事實,從而去感受、去認知。實踐證明,這種方法非常有效,真正讓學生感到化學有趣,樂意學。既提高了學生的智力、能力,又鍛煉了動腦、動手、動筆、動口的能力,更激發了好奇心和探究新知識的積極性,逐步掌握了理論聯系實際認知科學的思維方法。
四、結合化學學科和學生特點找出最適合學生自己的學習方法。
化學學習與數學有所不同,要記憶的知識更多,有的需要強記,如元素符號,金屬活動順序表和物質溶解度表等知識;有的需要理解,如原理和概念、化學方程式等。掌握不好這些基礎知識,會給今后的學習造成障礙。九年級學生大部分還是感性認知,形象思維較強,學習明顯帶有情緒化,學習目的不明確、動力不足,耐心不足易被外物干擾,造成有些學生學習較被動,因此產生嚴重的偏科現象。這就使學習化學形成惡性循環。時間一長,就產生了所謂“化學后進生”。在這部分學生中,往往只有極少數屬于理解慢一些,另外大部分學生基本上都屬于高能后進生,他們智商高,反應能力、接受能力強,好動、貪玩,只是在學習上投入時間太少。解決這樣的問題要從轉化學生的學習內因入手,因人而異,教師可以根據各個學生具體情況幫他們設置些障礙,略作指導,讓學生動腦動手,強化學習過程,在訓練中掌握知識,解決困難中練習技巧,獲得成果的同時享受學習帶來的快樂。使其樂學、會學、善學。
五、優化課堂評價方式,增強學生信心,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
在改良教程,改進教學方式后,為了能更好地了解是否取得了成效,我們可以記錄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觀察他們是否在新課改下真正學到學科知識,也能夠清楚看到學生在各個方面的表現。這樣有利于更好地調整課程,優化課程結構。讓老師全面了解學生掌握學科能力的同時,也讓每一位學生自己都能看到自己的進步,看看自己在哪方面比較感興趣,以發展自己的長處。這其實是讓學生更好地看到自己在不斷進步、不斷學習的過程。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的有機結合,對逐步實現科學的教程發展,構建高效的課堂具有重要意義。
實驗證明,提高初中化學的教學質量,與教師的大量付出是成正比的。教師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識體系的基礎上,通過精講多練,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還可使課堂教學目標集中,有利于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提高化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冉繼文.新課改環境下如何構建初中化學高效課堂.現代閱讀,2012.2.
[2]席小麗.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體會.教育教學論壇,2012.7.
[3]趙玉穎.淺談如何抓好初中化學教學.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