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當前,部分大學生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政治信仰迷茫、價值觀混亂的狀況,令人擔憂。井岡山精神集中體現了井岡山軍民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為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起著示范和引領作用。弘揚井岡山精神,對大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堅定共產主義理想意義非凡。
關鍵詞: 井岡山精神 大學生 價值觀
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我們必須堅持不懈地學習中國革命史,進一步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我們黨在革命戰爭時期形成的光榮革命傳統。胡總書記深刻指出:“偉大的井岡山精神集中反映了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我們要結合時代的發展,結合黨的歷史方位和歷史任務的變化,結合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實踐,讓井岡山精神大力發揚起來,使之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
江澤民2001年6月3日考察江西時指出:“井岡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作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們要認真領會和深入貫徹胡總書記和江澤民同志的講話精神,發揚光大井岡山精神,教育大學生要深刻了解過去,全面把握現在,主動創造未來。
一、當前大學生中價值觀存在的問題
價值觀是指一個人對周圍的客觀事物的意義、重要性的看法、態度與觀點,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持久性的特點。價值觀在不同的條件下是與人的精神生活和政治、經濟等物質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并對社會心理和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開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社會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社會上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這些對大學生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社會道德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給身處其中的大學生的價值觀帶來了很大沖擊。大學生作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生力軍,對他們進行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這是高等院校當前思想政治建設一項極其重要而迫切的任務。
不可否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狀況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他們支持改革開放,擁護中共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普遍擁護高等教育改革,關注學校的建設和發展,等等。但同時,在一些大學生中也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社會責任感缺失等問題,不少大學生認為共產主義離現實太遠,高不可攀,他們對個人理想的關注遠遠高于對社會理想的關注,主要體現在對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懷疑。
一些大學生在思想觀念及價值取向上,則呈現出多樣化、功利化的特點,他們更加重視個人的切身利益,功利主義態度較明顯,理想追求趨于功利化,過分強調實際功用和片面的個人生活理想、職業理想、前途方向等,理想追求定位偏低,片面追求個人價值,熱衷于自我設計和自我實現,
另外,還有一些大學生中存在著價值觀不確定、善惡不辨、榮辱錯位、缺乏奉獻進取精神,索取享受觀念、奢侈虛偽觀念、美丑善惡不分等現象。表現在人生價值取向上,他們認同“先公后私”與“重義輕利”的道德與價值觀念。
二、井岡山精神是當代大學生巨大的精神食糧
井岡山精神是黨領導在創建井岡山根據地的過程中形成的優秀革命精神,主要包括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密切聯系人民群眾的思想作風、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路線、艱苦奮斗的作風等方面。其中,對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和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是靈魂、是核心。
井岡山精神所蘊含的革命傳統和精神血脈,是激勵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自強不息、積極向上”的原動力。當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屬于“人口不滿兩千,產谷不滿萬擔”的貧瘠之地,加上反動派對井岡山的嚴密封鎖,山上的物資匱乏,可是,井岡山軍民沒有倒下,他們唱著“紅米飯,南瓜湯,干稻草來軟又黃”,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矢志不移地堅信共產主義的理想必將實現。
井岡山精神內在的靈魂是與馬克思主義的靈魂相一致的,是與中華民族精神相統一的。
可以說,爾后倡導的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新時期的創業精神、抗洪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都是井岡山精神的延伸和具有時代內涵的發展。這些精神作為一種中華民族特定的價值觀和文化觀,已成為一種革命的民族精神和瑰寶,是當代大學生寶貴的精神財富。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積極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一是要用井岡山精神培養大學生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和社會主義的信念;二是要用井岡山精神培養大學生堅定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方向,堅定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三是要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提高大學生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去分析現實政治、經濟、文化和道德現象的能力。
高校組織大學生學習和踐行井岡山精神很有必要,它對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樹立科學的善惡美丑價值理念,確立評判是非的正確標準和界限,形成正確的榮辱觀,培育良好的社會風尚意義重大。
三、當代大學生應具備的正確價值觀
對大學生而言,一旦確立某種價值觀,其價值觀實際上也就成為其精神依托、行動指向和生命歸宿。因此,當代大學生要想有所作為,就必須把自己的人生目標與國家、人民的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應當把自己的專長與服務社會具體實踐相結合起來,將個人的價值追求與奉獻祖國結合起來。到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貢獻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高校要教育大學生深刻領會井岡山精神所蘊涵的共產黨人對共產主義理想的執著追求,勇于把馬列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依靠群眾,始終與群眾同甘共苦,保持密切聯系,發揚不怕困難、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
大學生是民族的希望和未來,應使之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共同譜寫民族精神新篇章。學生要積極弘揚民族精神,推崇主流價值觀,傳承優秀民族文化、傳統文化,繼承革命傳統。革命先烈在井岡山時期表現出來的崇高理想信念,為加強青年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樹立了標桿。
四、采取措施、促進大學生全面成長
首先,高校要以井岡山精神為核心,對大學生深入進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井岡山軍民對革命事業的赤膽忠心和堅定信念的生動事例是對當代大學生進行信念教育最生動、最直接的素材。要激勵大學生樹雄心、立大志、做大事,認識到堅定的理想信念是革命先輩勇往直前、成就偉業的原動力。
其次,高校要以井岡山精神為重點,深入進行道德教育。引導大學生明理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弘揚關心集體,團結互助,文明禮貌的良好風尚。鼓勵大學生自強、自律,提高學習的自覺性,開拓創新思維,培育嚴謹篤學的學習風尚。以井岡山精神為切入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活動。如大學生入學教育、國防教育、安全教育、心理教育、生理健康教育、求職就業教育、畢業教育等,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育手段,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
再次,高校要以井岡山精神為法寶,發揚實事求是、勇闖新路的精神。培養大學生的自信心,不斷提高其恒心、耐挫等良好素質,努力克服盲目服從的慣性思維,循序漸進,不斷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揚“紅米飯、南瓜湯”、“金絲被”所體現的艱苦奮斗精神,讓大學生認識到艱苦奮斗精神是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而不衰的力量源泉。
最后,高校要以井岡山精神為指引,大力培育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大學生要正確處理個人與國家的關系,自覺履行個人對國家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弘揚民族精神,培養民族自豪感,增強民族自信心,把實現個人價值與民族的命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把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為自己畢生的信念和價值追求。
高校是培養和造就高素質人才的搖籃,引導大學生提高思想素質、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高校面臨的重要任務。因此,必須認清形勢,提高認識,全方位地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素質培養。要把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建立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在教育過程中突出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大學生自覺地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信仰,使他們成為品德高尚、理想遠大、信念堅定、視野開闊、知識豐富、艱苦創業的新一代。
參考文獻:
[1]人民日報,2001年6月4日(第一版).
[2]人民日報理論部主編.精神的力量[M].武漢:人民日報出版社,2011.
[3]劉孚威.論井岡山精神[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4]李小三.中國共產黨人精神研究[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
[5]余伯流.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全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6]王一平,段克和.弘揚井岡山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N].光明日報,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