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是大學生發展成熟的重要標準,其發展受眾多因素影響。尤其可觀者,是大學生生活浸淫其中的大學校園文化。大學校園文化對于大學生自我意識的影響可謂全面滲透,從內在品質到外顯行為無一不涉。反之,大學生的自我意識也對大學校園文化的傳承與再創造有重要的作用。大學生自我意識與大學校園文化正是這樣交互滲透影響,從而推動雙方不斷發展。
關鍵詞: 大學生自我意識 大學校園文化 交互影響
大學時代是人一生中完成社會化過程的最重要階段,在此階段,大學生們從生活到學習、從價值觀到生活習慣、從內心追求到外顯行為模式,均經歷了深刻的變化,并最終完成生理與心理的蛻變,成為一個一般意義上成熟的人。這一切變化,都是在校園文化的影響下進行的,可以說校園文化影響到大學生的發展與變化,且在這一過程中,大學生們也完成了對校園文化的傳承與創造,不斷將新鮮元素輸入校園文化中,并摒棄與時代不相符合者,使校園文化實現再創造。
一、大學生自我意識的定義
自我意識是人所特有的意識的重要形式之一,自我意識對于每一個個體都是非常重要的,人如何看待自己、他人與社會及相互之間的關系,決定著其思想傾向和行為傾向,對個體的思想和行為起著發動、支配、維持和定向的作用。自我意識是個體社會化的重要結果之一。
大學是學生的心理自我意識逐步增強的時候,是他們心理自我逐漸脫離對成人的依賴,并從成人的保護與管制下獨立出來,表現自我意識的主動性與獨立性,強調自我的價值與理想的時候,這是自我意識發展的最后階段。在實際生活中,大學生因為不完全成熟,在自我意識積極發展的要求下,與現在自我意識水平產生矛盾,所以大學生的自我意識表現出獨立性與不成熟性、廣泛性與概括性、強烈的關注性、逆反心理、動態性與發展性幾個鮮明的特點。
二、校園文化的定義
關于校園文化的涵義至今仍未有一致的觀點,然而終究相差并不太大。筆者認為廣義的校園文化是高等學校生活方式的總和。它以生活在校園內的大學生、教師和干部為主要群體,以區別于其他群體。它是在物質財富、精神產品、氛圍和活動方式上具有一定獨特性的文化類型。高校校園文化作為大學群體的物質與精神的共同產物,因其創造主體的特殊性而具有一些與別的文化不同的特性,即大學校園文化具有品位高、創意強,學生的普遍參與性、較強的凝聚力、對學生的影響具有持久穩定的特征和強烈的時代特征等特性。
三、校園文化與大學生自我意識的交互影響
作為創成與創造校園文化的主體,大學生生活在大學校園里,時刻接受校園文化的洗禮。被譽為潛在課程的校園文化則天然地具有教育的功能,效果是有利的也有可能是不利的。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特點,決定了其對于校園文化具有極大的接受性。筆者依據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特點討論校園文化對大學生自我意識的影響。
1.校園文化的地域性特征制約著大學生的自我意識的發展。大學校園特定的地理位置,使其受到該地域特色的文化影響因而具有地域文化性。這種地域特色將會影響到大學生的自我意識的發展,生活期間大學生的自我意識也帶上地域色彩。如上海的大學生因處于國際大都市,因此上海的大學生普遍受其影響,更加注重自身的提高與進步,較少在意同學的態度和看法,更加注重理性和邏輯的培養,關注生活的審美傾向與精神品質。例如長沙的大學生更加喜歡享受生活的安逸,避免競爭性強的活動,更加關注同伴的態度,相互之間依賴性較強,更加注重物質的享受,較少考慮精神的深刻性。如筆者熟悉的一個上海女大學生每星期會參加一次戲劇觀賞或演出,學校幾乎每天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展覽或者學術演講。同學之間亦時常隨口討論學術相關的問題。長沙的大學生更多地討論娛樂話題,如明星、購物逛街、電視電影等。學校里的活動亦相對較少,且內容與形式較單調。
2.網絡文化對大學生自我意識的影響。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網絡文化成為當代校園文化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網絡文化的復雜性,良莠不齊,且充滿不良因素,研究者普遍認為網絡文化對大學生的自我意識發展不利。認為在網絡文化的影響下,大學生由于自我意識的不成熟,辨別力、自控力不強,極易走極端,變得消極避世,沉迷網絡,逐漸淡化集體觀、責任感,更有甚者迷失自我,借錢上網,從宿舍、課堂消失,即使這樣仍舊不肯離開網吧,直至被勒令退學。這是一個典型的自我意識喪失、失去自我的例子。另外,網絡文化也對大學生的自我意識培養有正面作用。網絡所提供的虛擬社區,例如校園論壇,是大學生們敞開心扉、共同交流的好地方,因其直率坦誠,常常會撞出思想的火花。另外也給大家一個全面了解校園文化的機會,培養大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凝聚力。
3.校園文化與社會文化的沖突給大學生的自我意識帶來影響。校園文化因其本質上對真善美的追求,往往與社會文化產生沖突。尤其近來社會的功利主義思想、利己主義思想和各種西方思潮,沖擊著大學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的自我意識產生深刻影響,其中大部分是不利影響。如有報道稱,一個在外企工作的大學畢業生在接受采訪時被問到,當中國的利益與其所在外資公司的利益發生沖突時會作何選擇時,他表示將會站在外資公司的利益立場。這是明顯缺失民族利益與國家利益的認識,是一個純粹的個體利益者,可以說是深受功利主義影響的結果。
4.校園文化的價值多元對大學生的自我意識影響深刻。校園文化整體上是追求真善美的,但仍有各種不同的組成成分,既有傳統的先天下之憂而憂的社會責任感,又有現代敢為人先的競爭意識,且文化活動形式多種、內容豐富,這為大學生提供了充足的舞臺,與他人和諧共處、提升鍛煉自己,從而實現自己與他人的共同成熟與進步。
5.大學生的自我意識對校園文化的反作用。對于校園文化而言,大學生既是傳承者,又是創造者。因此,大學生對于校園文化的變革有重要的正面作用和反面作用。大學生群體的自我意識的選擇與發展決定了大學校園文化的傳承及發展。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時期后,大學生以前的天之驕子的光環褪去,現在的大學生只是受過高等教育的普通社會公民。社會對他們的要求和評價也相應改變,因此,大學生們對自我的定位和評價也對應變化。他們更加趨向實利而不像過去更加理想,受此影響,大學校園文化的功利性逐漸凸顯出來。另外生源結構也影響著大學校園文化,來自不同地方的大學生,秉具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匯聚到同一所學校里必然會產生碰撞。生源越復雜的學校,其校園文化越豐富多彩,層次多樣,形式多樣。生源結構簡單的,其校園文化也更加簡單粗糙。
四、結語
大學生自我意識既有個體的發展,又有心智的體現,其與校園文化的關系,既是傳承者,又是創造者。大學生受校園文化的陶養和滋潤,逐漸完善自我意識。同時,自我意識在完善發展的過程中,亦創造著校園文化。因此,校園文化與大學生自我意識,可說相互滲透、相互選擇、交互影響、共同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