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項目教學中采用學生直接參與項目設置的方法進行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學會如何自主學習和自行安排工作,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真正實現學生從接受性學習方式向研究性學習方式的轉變。
關鍵詞: 項目教學法 項目設置 自主學習意識
現代高等職業教育最注重崗位職業能力的培養,從職業崗位群需要出發,根據實際工作的需求進行課程教學和實訓;突出實踐環節教學,培養實用型人才,能主動適應就業市場的實際需求。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把理論與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這些是通過項目教學法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
項目教學是來源于真實的工作情景,內容來源于企業實際生產過程,項目教學法培養的學生除了具有專業技能和知識體系之外,還要具備主動掌握技能、主動學習的意識。也就是說更重要的是學生能根據工作需要自我學習,挖掘自己的潛力去解決問題。
流水作業的基本原理是把一個生產重復的過程分解為若干個子過程,前一個子過程為下一個子過程創造執行條件,每一個過程可以與其他子過程同時進行。簡而言之,就是“功能分解,空間上順序依次進行,時間上重疊并行”。
流水作業的特點是每一道工序都有特定的人去完成,因為流水線工作是一人一個崗位,每個人只需要做一樣事,對自己所做的事都非常熟悉。但是這種工作過程的設置對于工人來說完全是被動的,工人只要了解本崗位的工作就行,而不必知道為什么要這樣設置崗位。一旦產品出現問題,如果問題出在個人崗位就能解決,而其他崗位就沒辦法。但是如果了解了整個生產過程并詳細掌握每個崗位的技術,就能針對性地解決問題了。
項目教學就像流水線生產過程,要實施項目教學就是將所要完成的工作項目化,學生只要把項目過程完成,就基本可以掌握整個工作過程了。但是這種流水線工作過程的設置對于工人來說完全是被動的,工人只要了解本崗位的工作就行,而不必知道為什么要這樣設置崗位。
雖然采用項目教學法后學生對課程的過程及工作過程就非常清楚了,學習的效果也較之前有了改變。但是學生的學習依然是被動的。因為學生不需要知道為什么要這樣設置課程,完成一個項目之后,就等待教師安排下個項目。這就像流水線工作一樣,學生缺乏對課程完整性的了解,即使教師在課程的開始對課程有了詳細的講解,由于沒有自己親自參與項目的設定,因而學生依然對所學課程處于一種盲目接受的狀態。甚至把自己置身度外,學習也索然無味,教師上課也沒有收到預想的效果。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行安排工作的主動意識,沒有實現真正的主動學習。
如何改變這種狀況呢·我們在《電子電工基礎》課程的教學中改變了項目教學的教與學的關系,讓學生直接參與項目的設置。
《電子電工基礎》是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課程《綜合布線》的基礎課程。課程包括電子技術和電工基礎的內容,因此必須合理地設置好項目,使學生掌握電子技術和電工的基礎知識,為《綜合布線》課程打下扎實的電子技術和電工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并能獨完成最基礎的操作。
電子技術內含電路圖的讀識、電子元器件的檢測技術、焊接技術、安裝技術、調試技術、維修技術。電工基礎內含電工識圖、室內布線、導線的連接、照明燈的安裝、配電板的安裝。
電子技術的內容以完成一個超外差式收音機為任務,要求學生完成收音機的安裝調試,如果出現故障,就要解決。這對從來都沒有接觸過電子技術的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學生拿到任務后,分組進行討論,提出完成這個任務需要解決的問題。
有意思的是學生首先提出的問題往往是“看不懂電路圖”,“不認識電子元器件”,“怎么安裝”,“收不到音怎么辦”,“原來學的電學知識怎么用”,等等。教師對這些問題沒有直接進行解答,而是逐一列出,就這些問題由學生進行討論應該怎么解決,并提出訓練的項目,由學生闡述確定項目的理由。針對學生提出的項目,教師和學生共同分析問題所在,并共同修改訓練的項目,同時教師也提出對每個項目的意見,使問題越辯越清晰。這樣在分析討論的過程中,就給學生建立了一個項目完成的過程,并使每個學生清楚了自己完成這個任務需要解決的問題。最終學生和教師一起共同確立的實訓項目為《收音機電路圖的讀識》《電子元器件的認識與檢測》《常用工具的使用與焊接訓練》《電子小產品的制作》《收音機的安裝與調試》,并將每個項目的重點、難點共同列出。在項目實訓開始之前,學生已經對自己要學習的內容有了一個全面細致的了解,更重要的是由于項目是學生自己參與確定的,因而可以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項目的設置從容易到難,這樣的設置學生既可以將已有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實際操作中,同時又可以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逐漸積累大量新的知識和技能。通過循序漸進的教學,學生就不會有課程難學的感覺,還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電工基礎是以完成室內配電安裝為任務。因為這個任務和所有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學生的興趣比較濃。仍然由學生對這個任務的完成出現的問題進行充分的考慮,由于有已經完成了電子技術的任務,學生對問題的分析及提出已經略顯成熟,因此提出的問題是:“為什么我們家里要裝配電箱·”“配電箱里為什么要有很多開關·”“裝電線要選擇不同的電線嗎·”“220V和380V的電怎么用·”
同樣我們共同將室內配電安裝位任務設置成《電工識圖》《安全用電》《多股導線的連接》《室內布線》《白熾燈照明安裝》《配電板安裝》,每個項目都是我們生活中每天遇到的問題。完成項目后,學生對我們實際生活中的用電既有了理論上的認識,又有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隨著實際項目實訓的開展,讓教師欣喜的是學生的問題越來越多,這些問題的出現,拓展了學生的思路,而對問題的解決又讓學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活動給學生提供發揮自身潛力的空間,學生在經歷中親身體驗知識的產生。
經過一學期的教學改革,采用學生直接參與項目設置的方法進行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有利于全體學生的主動參與,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同時還真正實現了學生從接受性學習方式向研究性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生學會如何自主學習和自行安排工作,提高了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同時項目教學的真實的工作環境情境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在項目教學中,根據任務需求,學生從問題的提出、項目的制定,到項目的完成,最后由教師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估。這個過程是他們相互依賴、共同合作的過程。參與課程項目的設置有利于學生掌握技術實踐知識、工作過程知識。工作情景就是基于技術實踐知識與工作過程的知識,而學生的主動參與更能適應就業對崗位及崗位的變換。
參考文獻:
[1]楊雪君.高職機電專業教學改革探討[J].廣東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學刊,2010.
[2]錢月霞.基于任務驅動的模擬電子技術實驗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重慶電子工程學院學報,2011.
[3]李仲秋.基于工作任務的“電子電路分析與實踐”課程構建原則與實施策略[J].職教通訊,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