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小組合作學習是目前許多學校普遍采用的一種非常好的教學方法。作者就自身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推行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實踐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幾點看法。
關鍵詞: 小組合作學習 有效性 提高方法
新課程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改變在傳統教學中師生單向交流、教師傳授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性地學習,以提高課堂實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很有實效的教學方法。
所謂“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在以課堂教學為基本教學組織形式的前提下,教師以學生學習小組為重要的教學組織手段,通過指導小組成員展開合作,發揮群體的積極功能,增強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達到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的目的。
我校自2011年來大力推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并與兄弟學校聯片教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然而,由于一些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理解不到位,在實施過程中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偏差,課堂有效性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下面我結合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及聽課中發現的一些問題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1.小組合作學習不能生搬硬套,為合作而合作。
有的教師為了迎合學校開展合作學習的倡導,每節課所有內容都是合作學習,而實際不是任何內容都可以開展合作學習,也不是開展合作學習的課就一定是好課。
教師備課時要分析內容的性質、難度,看是否有合作學習的價值,用其他教學方法就能達到目的的內容,我認為不必交由學生合作討論,切忌生搬硬套。如有些教學內容很簡單,學生很容易理解,用講授的方法可以講清楚,若再花大量的時間精力,組織學生合作是沒有必要的。有些內容難度太大,可交給學生合作探究,因為學生能力有限而不能取得好的效果,甚至完不成合作學習的任務。因此,不能將沒有價值或難度較大、學生無法討論的內容也采用合作學習。
2.對小組合作學習小組的組織方式的看法。
(1)說說座位排法。現在很多班級為了合作學習,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大多是6人一組,座位排列為“三三六”方式,這種方式學生扎堆坐,課堂上各種教學方式的轉換不方便,若掌控不好,課堂秩序將比較混亂。同時,合作也往往只在2~3位同學之間進行,其余同學要么不參與,要么就干別的事情,使合作不能真正實現。還有部分同學養成是問題就討論的習慣,根本就不自己動腦筋。我認為在教學中采取“二二四”的4人一組的合作學習方式效果更好。具體來說,座位和以往傳統方式一樣,平常教師集中講解時,這種方式學生更便于聽講,課堂紀律也比較好,需要合作時,單排學生向后轉,雙排學生不動,就近4人形成一個小組,小組中每位同學都能較好地參與進來,從而能更好地發揮每個學生的主動性。總之,“二二四”方式比“三三六”方式更有利于課堂管理,更有利于各種教學方式的轉變,使課堂效率最大化。
(2)說說小組成員組成。合作學習小組一般都是按“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組成的,就是將全班學生依個性化特征、心理傾向、認知結構、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分為不同的層次,然后把不同層次的學生重新組合為多個學習小組。
教師在分層異質建組時,要注意“隱性分層”。即教師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根據知識儲備、接受能力、學習態度及興趣愛好等方面的不同情況,把學生分成好(四分之一的學生)、中(一半學生)、差(四分之一的學生)三個層次,再按“異質建組”的原則,隨機從好、中、差中抽取學生,每4人(其中中等層次2人)組成一個學習小組,這就要求教師在安排座位時,使同一學習小組的學生集中在前后相鄰的四個座位,在調整座位時每個組的成員應總是在一起,保持學習小組相對穩定。這種層次的劃分教師必須隱性操作。
(3)在小組內部,無論學習好的還是學習差的都是平等合作互助的關系。在聽課中,我發現有的教師將每個小組的學生由學習好壞分別編為1、2、3、4、5、6號,叫學生回答問題時不是叫名字,而是叫號。我認為這樣既是對學生的不尊重,同時會對學習差的學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更有悖于“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新理念。
3.在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正確定位。
以往教師上課,課堂內的一切活動都為自己的施教服務,教學進程完全受教師控制。現在我們開展合作學習,教師應切實轉變角色,從知識傳授者要變成教學的“管理者”、“促進者”、“咨詢者”、“顧問”和“參與者”等多種角色。教師應該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放手”讓學生合作,使每位學生都可能是主持人、陳述人、記錄人,突出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主體位置。同時,在合作學習時,教師不要變成旁觀者,整個課堂全部交給學生,教師無所事事,這樣容易使學生變成“無頭蒼蠅”。有效的合作學習離不開教師的指導。
學生如果缺乏必要的合作技巧,就無法進行真正有效的合作學習,甚至無法開展合作學習。教師要根據中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對學生進行合作技巧的指導:指導合作小組分配學習角色;指導小組成員輔導同伴;指導小組成員學會相互共同討論;指導小組成員學會相互交流;指導合作學習小組協調小組成員間的關系。
在合作學習的背景下,教師也是合作者,教師應當參與到不同的合作學習小組的學習活動中去與學生平等對話。當小組的合作學習遇到困難時,教師應當及時、適時地加以點撥、指導,提供必要的幫助。
4.開展合作學習,切忌過程失控。
教師在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小組合作學習并非純粹的小組討論,不能過于追求場面的熱烈,要注意學生是否真的在討論,討論是否有意義。課堂中學生各執己見,甚至爭執、辯論,亂作一團,以至于學生難以聽清彼此的說話聲,更不用說達成共識。有時,有些學生或整個小組可能是在干別的事,甚至打鬧。因此,教師要善于控制合作學習的過程,不能讓學生放任自流,亦不能流于形式,要及時糾正偏見,消除誤解,預防冷場和過于依賴,更要關注態度消極的學生。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它可以打破以往單純注重班級整體教學中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的局面,但“教無定法”,任何一種教法都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更不能將一種教法“生搬硬套”,對教學方法更深層次的研究和探索勢必要付出更多的勞動,對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方法我們也需要進一步認識并逐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