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4日5時30分左右,哈爾濱陽明灘大橋引橋發生坍塌,四輛大型貨車墜橋,目前已經造成多人傷亡。
路面會塌陷,橋面會坍塌,做個哈爾濱人不容易呀!據報道,從8月9日至17日,9天時間,哈爾濱城區發生7起坍塌事故,致2死2傷,市政工程事故如此頻繁,被網友稱為現實版的“步步驚心”。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路面塌陷?對此,哈爾濱地下設施安全隱患排查和整改工作領導小組相關負責人表示,近期哈爾濱發生塌陷的幾處城市中心區道路,都不是近年來新建的工程。看來,領導人事調動還挺有科學道理的,只要出了事故,大家都推給前幾年的工程和領導,再來個集體領導,不是就沒有責任人了嗎?
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哈爾濱市政府把路面坍塌的責任撇開的同時,哈爾濱陽明灘大橋引橋卻戲劇性地發生坍塌。據報道,陽明灘大橋位于哈爾濱市西部松花江干流上,因主橋穿越松花江陽明灘島而得名,工程于2009年12月5日開工建設,2011年11月6日建成通車,估算總投資18.82億元。那么這個剛建成的大橋又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要拿車輛超載把橋壓塌來做最后的遮羞布?是不是那四位魂斷陽明灘大橋的貨車司機也要擔責賠錢?
百年大計,質量第一。2011年建成通車,這不是幾個世紀前的久遠歷史吧?橋梁設計壽命一般都有幾十年,但像陽明灘大橋這樣的現代大型橋梁建了一年就出現垮塌,顯然是不正常的。所以會出現這一情況,無疑有工程質量問題,而大橋的垮塌無疑就是一封無言的舉報信。以浙江1997年建成通車的錢江三橋為例,這是一座政府投資建設的大型橋梁,但自2004年錢江三橋的總指揮葉德范、副總指揮趙詹奇相繼因為受賄落馬后,其質量問題才逐漸浮出水面。2005年、2009年先后兩次封橋檢修,也佐證了大橋存在質量問題。
每一個市政“豆腐渣工程”后面,就有一群黑心的蛀蟲。從甘肅的高速公路,到問題頻發的高速鐵路,都屬于國家重點工程,但我們可以看出這些工程卻成了一群蛀蟲的唐僧肉,就是他們通過層層轉包,從而導致了重大質量問題出現。從某些層面來說,最終的施工老板就是最后的受害者,那些七彎八轉后包到的工程,利潤已經抽干,不偷工減料,也許就要賠本。所以,黑了良心的主要還是相關的官員,他們利用手中的權力,將工程的安全逼近死胡同,導致了“豆腐渣工程”的出現。
客觀地說,中國地域遼闊地形復雜,橋梁坍塌事故也不是不可能,然而近幾年頻發的事故,說明各地在盲目發展經濟時,一些工程的決策和管理存在著重大的安全隱患。這就要求相關的部門加強監管,并對已經發生事故的工程啟動問責機制,對“問題工程”的決策者、設計者、施工企業、維護機構予以嚴厲地追責,從而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摘自新華社官方網站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