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瀾曾經在香港雜志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介紹英國一項訪問了四千位男女的研究,兩性各自列出心目中異性最不可抗拒的二十種魅力。其中男性的魅力包括:微笑、親切、慷慨、愛家庭、懂得自嘲、擁有寬闊的肩膀……女性的魅力則少不了美好的身材、乳溝、長腿,以及看起來在男性魅力特質之中也排在前列的幽默感、懂得自嘲以及調皮搗蛋。依我看,有無兩性魅力的門檻就在于從容與否。
中國歷史人物里沒有幾個真正從容的人。孔老夫子的名訓入人甚深,如山之不能移。他用“臨事而懼,好謀而成”來作為“暴虎馮河,死而無悔”的對照組,可見臨深履薄的價值,對中國士大夫階級來說,基于敬慎而形成的肅穆,已經稱得上是一種基本修養。戲劇里的孔明看來要比周瑜瀟灑:羽扇也歸他,綸巾也歸他,談笑用兵也歸他。
可是,在歷史舞臺上的諸葛亮,從來就是個“一生唯謹慎”的人。在群雄割據、三國交鋒的那個時代,真正能顯示“好整以暇”的從容態度的,應該只有一個費袆。諸葛亮的《前出師表》里提到費袆,是這么說的:“侍中、侍郎郭攸之、費袆、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所稱許者,是此人的賢德,而不是風度。然而在熟悉歷史情境細節的史家眼中,費袆真正動人的特色,卻是從容的風度。
據說費袆識悟過人,他批閱公文極快,“舉目暫視,以究其要旨,其速數倍于人,終亦不忘”。這是天資穎慧,毋須鍛煉求之。非但從容不迫,亦且游刃有余。相傳他總在吃早飯的時候就開始批奏公文,還能同時接見訪客,其間一面飲食、一面嬉戲,行有余力,還能分神支應一局棋,卻從來沒誤過事。往來期間的上下關屬,無不如沐春風,盡得歡愉。套句今天的話說,真是“寓工作于娛樂,寓娛樂于工作”。
一樣在《前出師表》里受到諸葛亮賞識、薦拔的董允日后代費袆任尚書令,想要仿效他的作風,不過十天,卻廢弛了大量的公務,董允只能留下他著名的嘆息:“人才力相懸,若此遠甚,此非吾所及也。”
雖然英國魅力男女調查不為中國古人所設,然而兩性魅力之中一些相互貫通的特色卻讓我想到:那些強調聰明、積極、樂觀、專注、熱情、幽默感、自我調侃等項目所勾勒的輪廓之中,每每浮現一種不帶自矜、自覺目的的慧黠和曠達;這種人能夠很輕松地擱置其他人敏感且力爭的成就和價值,因而體現了一種抽離的、不事汲營的身段,在任何一個時代,這都是難能可貴的。
昔日魏國曹爽發大兵伐蜀,情勢危迫,費袆將要率領一支軍隊前往支持漢中防務,將行之際,忽然有一個名叫來敏的光祿大夫到訪,說是要找費祎下一盤圍棋。在那個兵馬倥傯、羽檄交馳的時刻,費袆專心地和來敏對弈,神色和凝,絲毫不顯焦躁、厭倦。終局之際,來敏忽然說:“聊試觀君耳——君信可人,能辦賊者也!”之后的戰役果如來敏所言:費袆發奇兵大克曹爽,多年不敢再申伐蜀之議。
魅力所由生,非關男女。不過,這種不拘形跡的風度有時候會招致不測。費袆后來大會魏國降將,在歡飲沉醉之中,被刺客郭循給殺了。這個慘烈的結局好像難以作為魅力男女的鼓舞,不過,在那份魅力調查報告中有這么一個兩性都有的項目,如能實踐,一定能不為刺客所逞——長時間的眼神接觸。
只要你把對方視為愛人,花一點時間凝視,雖刺客其奈爾何?
(摘自《東方早報》2012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