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4月,英國 《經濟學人》雜志發表專題,全面論述了全球范圍內工業領域正在經歷的第三次革命,并為此配發社論“制造業:引發第三次工業革命”。
之所以要關注這個話題,是因為作者給出了這樣的結論: 隨著“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到來,世界經濟格局和全球產業版圖將發生巨大變化。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很有可能在制造業中再度領先,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的制造業將完全失去優勢。
作者提出,蒸汽機、珍妮紡織機、福特流水線等均屬第一次工業革命;制造業的重心向擁有大量廉價勞動力的國家轉移,中國代替美國、日本,成為20世紀末21世紀初全球的制造中心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當前,以3D打印機、機器人、新材料和互聯網為主要特征的“數字化制造”則為第三次工業革命。
3D打印時,軟件通過CAD生成一系列數字切片,3D打印機將連續的薄型層面堆疊起來,直到一個固態物體成型。3D打印機使用的“墨水”是金屬、塑料等實實在在的原材料。因為沒有金屬切削,3D打印可以傳統加工省90%的原材料。2011年11月歐洲展會上,美國公司3D系統用3D打印機當場演示“印制”了一把錘子。英國一家公司用3D打印機生產的賽車變速箱重量減輕了30%,美軍F-18型戰斗機的通風管也是“3D打印”的產品。
機器人本質上是電腦,遵守每18個月性能提高一倍、價格降低一半的摩爾定律。早在2006 年,《福布斯》雜志就預言,當工業機器人價格降到2萬美元左右,而性能趨于成熟、穩定和易用,就會出現制造企業引進工業機器人替代工人的浪潮。作者指出,新一代機器人就如同現在的個人電腦,價格便宜、安裝簡便,它們會抓取、裝運、暫存、拾取零部件,能和人們一道工作,非常適用于中小型企業。
作者認為,未來的工廠不需要工人做枯燥的、重復性的工作,只需要設計師、工程師、IT專家、物流專家、營銷人員等專業人員。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制造業和服務業的界線模糊,勞斯萊斯公司將不再賣噴氣式發動機,而是根據每臺發動機的使用時間收費。
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制造不再與工廠、工人密不可分。這種變化將直接導致新興市場勞動力的比較優勢趨于消失,發達國家會反過來讓新興市場制造業空心化。作者指出,發達國家對于中國加工制造的需求正在降低。近 40%的美國企業準備把制造從中國遷回美國。外商在中國對制造業的投資呈下降的趨勢,而且這種趨勢將越來越明顯。作者強調,“第三次工業革命”不是未來學家的預言,它已經實實在在地來臨。
如果作者所說的“第三次工業革命”真的到來,將顛覆以工人為核心的傳統制造業。“中國制造”將不僅僅是轉型的問題,而是將面臨傳統制造業生命周期大限將至的嚴峻挑戰。在傳統制造業體系下所做的諸多尋求占領制高點的努力或許完全失去意義。如果“第三次工業革命”真的到來,那將是一場顛覆性創新,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現有的戰略、計劃和工作重點。
學界、產業界和政策制定者們,大家行動起來,關注“第三次工業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