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8日清晨,雖然一場霏霏細雨飄臨京城,遲滯了路人的腳步,但是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里卻是熱鬧非常,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辦的“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成果展覽會”在此拉開了帷幕。
全面總結兩化融合的成功經驗,展示兩化融合在推動工業轉型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的成效,匯聚各方力量,繼續推動信息技術在工業領域的普及和深化應用,加快工業轉型升級和信息化發展,為經濟平穩增長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積極的貢獻,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是工業和信息化部舉辦此次展覽的初衷,主題聚焦在“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
國家戰略 政策支撐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趨勢,為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提供了難得的機遇。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將兩化融合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并在實踐中不斷深化:
黨的十六大指出,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十七大強調,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促進工業由大變強。
十七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提出,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經濟社會各領域信息化。
胡錦濤總書記日前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著力推進融合發展,深化信息技術在工業領域的集成應用,加快構建下一代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加快推動制造模式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轉變。
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是工業和信息化系統的共同責任,也是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展覽會開幕式上針對兩化融合的必要性進行了充分闡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成為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0%以上,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50%。工業發展成為增強我國綜合國力、擴大就業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證。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工業還存在著發展方式粗放、結構不合理、核心技術受制于人、資源環境約束強化、區域發展不平衡等矛盾和問題,需要加大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全面提高工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工業由大到強的跨越。”
成果豐碩 逐件細說
1997年4月,在深圳召開了全國信息化工作會議,原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代表國務院出席會議并做報告,會上討論通過了《國家信息化“九五”規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這次會議被看做是兩化融合的開端,被列為“兩化融合大事記”第一件大事。
15年間,兩化融合取得了怎樣的成果?參觀“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成果展覽會”,可以清晰地看到,歷經15年進程,特別是工業和信息化部2008年成立以來,大力推動兩化融合,取得了顯著效果:
——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工業企業普遍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仿真等技術開展研發設計,主要行業大中型企業數字化設計工具普及率超過60%。
——完善現代生產和經營管理體系。鋼鐵、石化、有色、紡織、醫藥等行業過程控制和制造執行系統全面普及,關鍵工序數(自)控化率超過50%。
——增強中小企業發展活力。兩化融合為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發展壯大創造了有利條件。超過300家中小企業信息化輔導站覆蓋全國地級市。
——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現代化進程。涌現一批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2000億元的行業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中小企業網上交易和網絡營銷的利用率達到42.1%。
——促進安全生產和綠色發展。兩化融合有效促進了工業行業安全生產、節能減排和綠色發展,單位GDP能耗、億元GDP事故死亡率逐年下降。
——帶動信息通信產業快速發展。兩化融合為信息通信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促進了通信業實現跨越式發展。2011年,我國計算機、移動電話、電視機等電子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
——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各地根據自身特色優勢產業發展需要,加快面向產業集群的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促進了產業鏈上下游協作和產業集聚發展。
——兩化融合推進體系初步建立。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部委、各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兩化融合試驗區以及企業,構成區域與行業相結合的兩化融合組織保障體系。
找準方向 深化融合
展覽會期間,工業和信息化部還主辦了“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高層研討會”,苗圩部長在會上強調,要圍繞中央提出的“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 的戰略部署,加快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促進工業平穩增長和轉型升級。要著力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提高工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一是堅持把結構調整作為兩化融合的主攻方向。以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為重點,推動制造模式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轉變。二是堅持把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作為兩化融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評估規范、政策引導和技術支持,引導培育一批行業骨干企業。三是堅持把建立自主可控的信息技術產業體系作為推動兩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支撐。四是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兩化深度融合的突出重點。五是堅持把科學發展作為引領兩化深度融合的根本要求。
“五個堅持”可以說把握了科學發展的主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線,為兩化深度融合明確了下一步的方向。成果已經成為過去,重任依然在肩,號角再次吹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