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云南各少數民族有大量的敘事作品流傳于世。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敘事作品中往往有大量相似度非常高的情節出現。運用西方著名的“神話原型”批評理論作為理論基礎來比較研究彝族、傣族的創世紀傳說和《圣經》文本中創世紀的相似之處,是從一個新的角度來分析人類文學作品中的“原型”以及不同民族與自然之間的相似關系。
關鍵詞:少數民族敘事作品 創世紀 原型批評
一、云南少數民族敘事作品
云南少數民族文學大多以口口相傳的形式流傳于民間,它們真實地反映了各民族“從原始先民到當下漫長歷史中關于世界、信仰、歷史、人生等等方面的認識、智慧”。云南的一些主要少數民族民間文學作品中有一特點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注意,即云南不同的少數民族民間文學作品中的很多故事情節、描寫和對世界的認識規律有很多相似之處,甚至和西方的神話和傳說非常類似。這種特征使人們產生了極大的研究興趣:是否不同的民族敘事作品反映了某種人類共同的精神意識?如果是,這種精神意識是什么?它產生的深層原因是什么?云南的少數民族文學文本的分析可否以西方的神話作為分析比照的對象?
本文選擇了兩個較大的云南少數民族以及他們的民間文學文本中的“創世紀”故事:彝族的《梅葛:創世》和傣族的《英叭神創世》作為研究對象,對照西方的《圣經》中關于“創世紀”的文本進行分析,并選擇西方文學理論中的“神話原型”批評作為理論依據,試圖在不同民族的文學文本中找出某種神話原型或創作母題,以此來解讀民族民間敘事作品中的同一性特征。
二、云南少數民族敘事作品中的“創世紀”與圣經中的“創世紀”
彝族的民間敘事作品《梅葛:創世》、傣族的《英叭神創世》和《圣經》中的“創世紀”三個文本無論從敘事結構還是敘事情節,乃至一些敘事細節都非常類似。它們的主要相似點:施能者,即世界是由一個或多個神發出動作創造出來的,而非自主形成;人類起源的相似性;創造世界的順序的相似性。
1.施能者
首先三個文本中“創世”之前的世界幾乎都是一樣的?!睹犯穑簞撌馈分羞@樣描寫:“遠古的時候沒有天,遠古的時候沒有地?!薄队壬駝撌馈分械拿鑼懭缦拢骸跋鄠鬟h古的時候,沒有太陽、月亮和星星,天和地也未形成?!笔ソ浿惺沁@樣描寫的:“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從以上的描寫可以看出,三個文本中關于“創世”之前的世界都是天地未開、混沌一片的。其次,“創世”是由一個或幾個“神”主動發出動作來創造的。當然在細節上稍有不同:《梅葛:創世》中的格滋天神為主神,他的創世是由九個兒子和七個姑娘來完成的,“九個兒子中,五個來造天;七個姑娘中,四個來造地。”因此在創世紀的開天辟地中格滋天神是間接創造了天和地;在傣族的《英叭神創世》中,天和地都是英叭神創造的,然而它的不同在于英叭神自身并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宇宙幻化出來的,這是和其他兩個文本不同之處?!妒ソ洝返摹皠撌兰o”中這樣描寫:“神說,天下的水要聚在一處,使旱地露出來,事就這樣成了。神稱旱地為地,稱水的聚處為海?!痹凇妒ソ洝防?,神作為施能者的作用最為明顯,因為他只是一“說”,“事就這樣成了”,這里體現了神的力量。三個文本中的神的第一個特點,即施能者:世界是由一個或幾個有意識的主體(神)發出動作創造出來的,而非自然形成的。
2.人類的起源
三個文本都描寫了人類的被創造過程。《梅葛:創世》中是這樣描寫的:“格滋天神來造人。天上撒下三把雪,落地變成三代人?!薄队壬駝撌馈分袑θ祟惖钠鹪词沁@樣解釋的,英叭神派了布桑該、雅桑該老夫婦二神,讓他們到地球上創造人類。他們用泥巴來捏成人形,“布桑該捏造的是男人,雅桑該捏造的是女人”。特別要注意這里,在傣族的傳說中,人不僅是按照神的形象創造出來的,而且是根據神的性別創造出來的。這是和其他幾個文本不一樣的?!妒ソ洝分猩系塾媚嗤羷撛炝藖啴?,又用亞當的一根肋骨創造出了夏娃。然而三個文本中也有不同之處。其一,傣族的神不是直接創造人類的,而是通過他派遣的神去創造人類;這和其他兩個文本中神是人類的直接創造者的描述是不同的;其二,第一次創造出來的人的數量是不一致的。彝族的是“一代人”,傣族的是“兩個人”,《圣經》中是“一個人”。然而以后人類的繁衍過程幾乎都相同。再次,創造人類的材料是不一樣的。彝族是用雪,其他兩個文本是用泥土。我們會發現,大多數關于人的創造都是用泥土這種材質。
3.創造順序的類似
三個文本中的“創世紀”的順序都是一樣的,都是按照開天辟地、創造世間萬物、創造人類這樣一個順序。開天辟地在三個文本中都是創世紀的第一任務,因為之前的世界是混沌的,因此首先要使天地分離;然后是世間萬物的創造,這一切準備就緒后才開始創造人。三個文本中都把人放在相對的中心上,即人是神創世界的中心,人是神在人間的影子。因此“創世”的傳說,不同民族之間有很大的共性。且用西方著名的文學批評理論:“神話原型”批評理論來對文本進行進一步的
解析。
三、“神話原型”批評理論
“神話原型”批評理論是西方非常著名的一種文
學批評理論,源于西方人對早期原始社會的文化和人類原始思維以及人類的共同心理結構的研究。它主要由三位著名學者的理論組成:一是英國著名人類學家詹姆斯·弗雷澤及其著作《金枝》;二是瑞士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醫師卡爾·古斯塔夫·榮格及其“集體無意識”學說;三是加拿大著名文學理論家諾斯洛普·弗萊在其著作《批評的剖析》中所提出的神話批評原型理論。弗雷澤發現在不同的地方都有著非常類似的巫術和神話故事,他即提出也許在人類社會上本來就存在著某種普遍的神話原型。弗雷澤的研究不僅對人類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更對文學理論做出了強有力的補充。榮格的理論主要基礎為“集體無意識”概念的提出。榮格認為人類的“集體無意識”其實是“原始意象”或“原型”,是人類某些無數次重疊的典型經驗,也是人類社會早期生活的遺跡。榮格認為“原型是人類心理活動的基本范型,是一種先天固有的直覺形式,它決定著人類知覺、領悟、情感、想象等心理過程的一致性”。這些原型或原始意象往往存在于原始人的生活經驗、巫術、神話和傳說之中。因此我們在閱讀不同地區、不同時期和不同民族的民間文學或神話故事的時候,往往會發現它們之間驚人的相似性,這是由于所有的神話或傳說都有一個“原型”,它們不過是從這個原型生發出來的文學敘事作品而已。在神話原型批評理論中做出最重大貢獻的是加拿大的文學理論家諾斯洛普·弗萊。弗萊認為原型是構成人類整體文學經驗最基本的因素,原型在文學中反復出現,是一種可以交流的單位。神話是原型的象征。
以上的理論都指出,人類早期文本或神話都有極大的相似性,盡管這些文本或神話出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區、不同時期。這種相似性源于“原型”,它存在于所有人的“集體無意識”當中。云南少數民族文學敘事作品和其他地區的敘事作品中驚人的相似性源于一種全人類的“原始意象”或者“原型”。如在《梅葛:創世》、《英叭神創世》和《圣經》的“創世紀”,最典型的原型就是“神”。雖然“神”在不同的作品中有不同的稱謂,但他們的功能幾乎是一模一樣的:他們遠遠高于凡人在世間的位置;他們都是無所不能的、無所不知的;他們主宰著天、地、人的命運;他們的一喜一怒都影響著人類世界的生存滅亡;他們可以輕而易舉地創造奇跡;而他們往往對人類懷有慈悲之心。從對神的描述可以看出人類對大自然的敬畏。由于無力改變自然界的殘酷鞭笞,人們愿意相信自然界這個他們無法控制的世界應該有一個可以控制它的主人,而這主人又對人懷有憐憫之心。這個神必定能夠保衛人類,因神按照自己的模樣創造了人類,因此人是神的子女。這樣的推理邏輯顯然存在于大多數神話傳說或宗教故事當中?!叭藗儸F在謙卑地承認自己要依賴于他們看不見的權力,懇求他們的憐憫,懇求他們賜予他一切美好的東西,保護他免遭從各個方面威脅著他有限生命的危險與災難?!?/p>
另外一個“原型”為創世紀的順序。三個文本中創世紀的順序都幾乎是一模一樣的。第一為開天辟地,第二為創造萬物,但不同版本的關于“萬物”的內容并不一致。在《梅葛:創世》中,神創造天地之后再造一些支撐天的柱子,然后才創造太陽、月亮、星星、大海、大江、大河和各種牲口;在《英叭神創世》中,英叭神創造了陸地,然后是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設立,接著是四大洲的創造,最后是“班魯山”山峰的出現;在《圣經》中,創造萬物的順序為光、日夜晨昏、水與空氣分離、陸地與海洋、各種蔬菜植物、日歷、星、各種動物、人。很明顯,三個文本的順序都是一樣的,即天地、萬物、人。這順序體現了從大到小、從邊緣到核心的規律。從三個文本中的“原型”分析,大致可以推斷出人類敘事文學中的“集體無意識”——即潛藏在所有人類心中的固有的歷史和經驗沉積下來的潛意識,應該來源于人類對世界的認識過程的相似性。因此,“荷馬在千年前已經死于希臘,但在云南,他一直活在云南各民族的部落里”。
第三個原型為人的被創造。人作為一個改造自然的主要力量,為何會甘愿相信自己是另一個看不見的神的創造物呢?因為他發現所有的有生命的活物“都
得屈服于一種力量,這個力量比任何他所能支配的都更為強大,因而大家都得服從于一種他無力控制的命運”。在生老病死面前人類的脆弱如同孩童,因此他們“隨著知識的增長而加深為承認人完全地、絕對地依賴于神靈。他舊有的那種自由自在的風度變為一種對那看不見的不可思議的神的極其卑下的臣服態度,而他的最高道德準則就是對神靈意志的屈從”。因此人的被創造體現的是人對自然調整后的一種關系:即高與低、控制與被控制、主宰和被創造。
從以上的關于三個文本的比較分析之后,可以看出它們極大的相似性后面有著某種幾乎相同的“原型”或者“原始意象”,弗雷澤認為“愚昧的、軟弱的、無知和迷信的人們在信仰問題上是完全和諧一致的”,這種一致性深層的原因還在于在原始時期勞動生產力極其低下,人無法解釋大自然的一些現象和無法控制自己的命運。同時這種無力感導致了人類對自然某種神秘力量的崇拜。在見識了宇宙之浩瀚和人之渺小之后,可以看到原始的宗教已經出現了身影。
參考文獻:
[1] 云南省民族民間文學楚雄調查隊整理.云南民族民間文學典藏·彝族——梅葛[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
[2] 巖香編. 云南民族民間文學典藏·傣族——傣族民間故事[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
[3] 《圣經》(和合本),中國基督教協會,1998.
[4] 馬新國.西方文論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 [英]詹姆斯·喬治·弗雷澤.金枝——巫術與宗教之研
究[M].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2009.
[6] 于堅.“要趕緊做——寫在新版《云南民族民間文學的前面》”,見楊利先.云南民族民間故事[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
[7] 張德明.批評的視野[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
[8] 傅光宇.云南民族文學與東南亞[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7.
[9] 楊利先.云南民族民間故事[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
作 者:林 靜,昆明理工大學外國語言文化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西方戲劇、西方文學批評、云南少數民族文學等;楊 燕,昆明理工大學外國語言文化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西方經典思想。
編 輯:錢 叢 E-mail:qiancong08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