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對農家來說并不難,但真要養出個名堂來,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山東淄博市淄川區龍泉鎮韓莊村農民王志廣,多年來憑著自己的努力學習和摸索的經驗,總結出了一套“養豬致富經”,帶動500多戶農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村里的人們都稱他為“養豬能手”、農民群眾致富路上的“啟明星”。
在農村,無論是搞種植、養殖還是其他產業,沒有知識、不懂技術不行,王志廣深深地體會到了這個道理。一直不安于現狀的王志廣,于1988年報名參加了農廣校中專班畜牧獸醫專業的學習。知識的積累增強了他致富的信心,他于1994年開始養豬,最初只是養了幾頭試試看,通過自繁自養,也摸索出了養豬的一些經驗。2009年他有幸被鎮、村推薦為農民輔導員,多次參加新型農民科技培訓班的學習,掌握了許多關于養豬的新理念,從而使他的養豬事業有了快速發展。
疾病可以像瘟神一樣侵害養殖業,王志廣和其他養殖戶一樣,也飽受豬病的困擾。正當他痛定思痛原因何在之時,在新型農民科技培訓班上,區畜牧局養豬專家張廣成講授的課題《養豬路在何方》給了他答案,讓他明白了環境衛生對于養豬的重要性,懂得了能否保證豬舍冬暖夏涼是健康養豬的關鍵問題之一。之后,他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在產房和保育舍內設置地暖和地下煙道,使冬季舍溫達到15℃以上,降低了晝夜溫差,減少了冷應激,提高了仔豬的免疫力,仔豬成活率達90%以上。夏季他又用機械排風和滴水降溫,使產房的溫度保持在30℃以下,從而避免了母豬難產、產后高熱無乳等情況發生,使母豬正常生產,提高了仔豬的成活率。每次豬群轉換豬舍,他都嚴格采取全進全出制度,定期進行嚴格消毒,確保了成活率,降低了發病率,提高了經濟效益。
此外,他還明白了品種和營養更是養好豬的基礎。原來他所飼養的種豬品種已逐漸老化,母豬產仔率偏低,育肥豬生長速度較慢,經濟效益較低。近幾年,他從外地引進了優良品種,改變了這種現象。同時他通過學習,還了解到豬的免疫抑制是造成疫苗注射后不產生抗體的重要原因,明白了哪些因素容易引起豬的免疫抑制,以及如何解除豬的免疫抑制等知識,這使他在飼養過程中能夠做到有針對性地使用高檔飼料加強營養,避免某些維生素或者微量元素缺乏導致豬的免疫抑制的發生,從而提高疫苗對豬的保護率。由于他平時注重把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經濟效益有了明顯提高,母豬由原來的50多頭增加到120多頭,豬存欄數由原來的500多頭增加到1000多頭,年銷售收入達180多萬元。
王志廣養豬經驗日益豐富,周圍的養殖戶們慕名找到他,以求解決生產中的疑難問題。于是王志廣通過集中培訓、現場示范、技術指導等方式對方圓幾十里的養殖戶進行指導,將豬發病的機理、流行過程、治療的方法以及在實踐中總結的養豬經驗毫不保留地傳授給他們。每當遇到傳染病流行時,他都及時通知養殖戶,讓他們提前預防,為他們做好防疫和治療工作。王志廣致富不忘眾鄉親的舉動感動著周圍的每一位養殖戶,漸漸地他們成了事業上的好朋友,經常聚在一起分析市場行情,研究養豬新方式、新理念,如何改進設施,擴大養殖規模等問題。養殖戶在王志廣的指導幫助下,豬的品種得到了改良,降低了飼料成本,豬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降到了10%和2%,經濟效益有了明顯提高。龍泉鎮的養殖戶由原來的30多戶增加到500多戶,帶動了周圍許多農戶致富。
“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像春風一樣沐浴著祖國大地,溫暖著每一位參訓農民的心,給農民送來了急需的農業科學技術知識,并達到了培養一個人帶動一大片的共同致富的社會效果。”王志廣帶著他那發自內心的憨厚微笑感慨地說。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依然會積極參加各種農民科技培訓班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和服務技能,為更多的養殖戶早日致富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