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日前強調,在我國糧食安全戰略中,必須把玉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立足國內保持玉米供需基本平衡,堅決防止玉米成為“第二個大豆”。
韓長賦撰文指出,我國玉米生產發展有兩大潛力。一是提高單產有潛力。美國玉米畝產紀錄是1850公斤,我國新疆也創造過1356公斤的畝產水平。2011年是我國玉米單產最高年份,但全國玉米平均單產也只在383公斤/畝。與主產國相比有差距,我國玉米單產排在世界21位,與美國等發達國家平均畝產600多公斤相比,差距更大。我國同一生態區的省際間玉米單產水平差異很大,在黃淮海夏玉米區,山東玉米畝產436公斤,比河南高66公斤,比河北高102公斤,比安徽高162公斤;在東北春玉米區,吉林玉米畝產439公斤,比遼寧高72公斤,比黑龍江高84公斤。目前我國玉米種植密度普遍偏低,全國平均每畝3500株左右,而美國種植密度平均達到5000株。據專家分析,如果我國玉米種植密度每畝增加500株,再配套相應的技術措施,畝產可提高50公斤以上。二是擴大面積有潛力。東北地區通過推廣抗旱播種技術、改大豆連作為大豆與玉米輪作等措施,可擴大玉米種植面積;黃淮海地區通過套種改平播,可適當增加種植面積;西南地區通過增加間套種,西北地區通過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技術及合理壓夏擴秋,華南地區利用冬閑田等,都可擴大玉米種植面積。據專家測算,到2020年我國玉米種植面積達到5.5億畝,比目前增加5000萬畝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