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京的彭宇案”到“天津的許云鶴案”,很多公眾對做好事產生恐懼,害怕好心惹上官司。下面筆者選舉了一組案例對做好事者、受益者及第三人之間的法律責任進行講解,希望能對公眾有所幫助。(案例中姓名均為化名)
義務幫忙遇意外 受益人應當賠償
【案情】夢凡是某重點大學畢業生,畢業后應聘到一家外資公司工作。由于夢凡家在外地,公司給她安排了單身宿合。2009年7月4日,夢凡拖著行李來到公司給她安排的單身宿舍。因為長時間沒人住,宿舍衛生條件非常差。夢凡將行李放好后,便開始打掃衛生。隔壁的嘉惠見來了新鄰居,主動過來幫忙。不想,嘉惠在登上梯子擦玻璃時,梯子突然垮塌,嘉惠從梯子上摔下,致左腿骨折,后雖經醫院治療痊愈,但花費醫療費2萬余元。因夢凡不愿承擔嘉惠的醫療費,嘉惠將夢凡告上了法院。
【說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4條規定:幫工人因幫工活動遭受人身損害的,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但可以在受益范圍內予以適當補償。根據該條規定,幫工人在幫工活動中造成人身傷害時,被幫工人作為幫工活動的受益人,理應承擔賠償或者補償責任。本案中,嘉惠出于好意幫助夢凡打掃衛生,雙方之間形成幫工和被幫工關系,夢凡作為幫工活動的受益人,其并沒有明確拒絕嘉惠的幫助,故應承擔賠償責任。
好心替朋友還錢 不是還了就白還
【案情】丹彤和芳菲是多年的好朋友。去年元旦,芳菲經丹彤介紹向徐剛借了5萬塊錢,并約定借款期限為1年,逾期按月息5分計付利息。借款到期后,因找不到芳菲,丹彤便自作主張替芳菲還了錢。芳菲出現后,丹彤拿著芳菲向徐剛出具的借條,要求芳菲返還自己代她償還的5萬塊錢。但芳菲卻認為,其向徐剛借款屬實,但并沒有委托丹彤代為還款。丹彤自愿替自己還款,應視為一種贈與,故不能再要求返還。法院審理認定丹彤的行為構成無因管理,判決芳菲返還丹彤代為償還的借款5萬元。
【說法】無因管理是指沒有法定或者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到損失而進行管理或者服務的行為。其構成要件為:行為人沒有法定或約定的義務,主觀上具為他人謀利益的意思表示,客觀上實施了管理他人事務的行為。本案中,丹彤為了減少芳菲的借款利息損失和信用損失,主動為其還款,應認定為無因管理。我國《民法通則》第93條規定:沒有法定的或者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進行管理或者服務的,有權要求受益人償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費用。5萬元是丹彤為芳菲還款支出的必要費用,芳菲應予以償付。
物品無償保管時 意外受損不擔責
【案情】米琪是一位集郵愛好者。去年2月份,公司派她到國外學習。臨走前,她將幾十年來收藏的大量珍貴郵票交給好朋友玲玲代為保管。玲玲將郵票悉心包裝后置于書櫥中。時值寒冬,天氣非常冷。一日,玲玲樓上住戶家中的水管被凍裂,水流至玲玲家中,將書櫥下部全部浸濕。當日玲玲家中無人,后雖經過搶救,但仍致使米琪的郵票嚴重受損。今年3月,米琪回國。在得知收藏多年的郵票被損毀時,米琪十分傷心,不顧多年的情誼,將玲玲告上了法庭,要求賠償損失。
【說法】我國《合同法》第374條規定:保管期間,因保管人保管不善造成保管物損毀、滅失的,保管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保管是無償的,保管人證明自己沒有重大過失的,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由此可見,無償保管時,保管人無重大過失不承擔賠償責任。本案中,米琪將郵票交給好友玲玲保管,雙方對于保管費沒有約定,按照生活習慣,朋友之間代為保管少量物品應認定為無償保管。米琪郵票的毀損是因為玲玲樓上住戶水管被凍裂引起的,這是玲玲無法預見到的,其主觀上沒有過失,因此無需承擔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