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廣電融合的大背景下,播音員主持人的角色面臨重新定位。播音員主持人需做到“視聽兩棲”,以適應新形勢發展的要求,需要提高播音主持的語言傳播能力,擴大媒體的傳播效果,努力成為一名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
關鍵詞:廣電融合 播音員主持人 角色定位
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的正確定位
在播音學里就播音的定義來講,一般是指傳播者以有聲語言為手段、在廣播電視的各類節目中直接面向聽眾、觀眾傳播信息的新聞實踐活動。
主持人是廣播電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因為滲透了節目主持人創造性的勞動,具備面對面傳播的特點,廣播電視節目更具穿透力,主持人節目也越來越受到大家的喜愛。
從播音員主持人的工作屬性來講,他們都是黨和政府的新聞工作者,是黨和政府的喉舌,是上情下達、下情上傳的有效渠道。無論是新聞播音員還是其他播音員,他們的職責都是負責把黨和政府的政策方針用自己的方式傳達給人民群眾,使得人民群眾能夠更加正確深入地了解和貫徹執行這些方針政策。同時,要把政策方針在貫徹和執行的過程中所遇到和產生的問題、矛盾反饋給各級政府,尋求解決的辦法,使得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能夠取得基本的統一,以使我們的社會各項事業得以更加順利圓滿地進行。主持人也有同樣的職能。
從廣播電視的傳播過程(采—編—制—播—傳輸—反饋)來看,播音員主持人是這個過程當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他們是諸多支持配合他們的同事的工作成果的最終體現者和傳達者,他們是電臺、電視臺、欄目組與受眾直接交流的代表,是廣播電視與受眾間的橋梁。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廣播電視事業的迅猛發展,無論是播音員還是主持人都需要努力提高政治素質、文化修養、語言表達能力等等,以適應一日千里的廣播電視事業發展的需要。播音員主持人在專業素質的基礎上更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博學多才的素質。
播音員主持人都是從事有聲語言的新聞工作者。在語言方面都需要標準的語音、優美的音色、寬廣的音域,語言表達都要有較強的表現力、穿透力、感染力。播音員與主持人作為兩個工作崗位來說,在本質上是相同的,但二者又有不同,首先表現為創作規律的不同。播音員的創作主要是依據稿件進行的,稿件是他創作活動的出發點和終結點,需要播音員能夠準確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所要傳達內容的內涵和稿件背后的意義。要做到這一點,深厚的語言功底、文化素養以及生活積累不可或缺。主持人的創作既有播音員這樣的二度創作,就必須運用一定的表達甚至是表演的技巧和手段去再現他掌握的信息內容。主持人節目發展到今天,有一個越來越顯著的特征,那就是主持人的采、編、播合一。
其次,二者的著眼點不同。播音員拿來稿件,關注的是“怎么說”,即如何更好地詮釋稿件,表達出稿件所要傳遞的信息和內涵;主持人思考的是“說什么”,即向受眾傳遞我所掌握的內容,其次才是“怎么傳遞”。
廣電整合后播音員主持人的重新定位
隨著地方電臺電視臺的整合,由于傳播平臺的延伸和拓展,越來越多的播音員主持人也從原來只服務于廣播或電視,變成了“視聽兩棲”。這就要求播音員主持人能正視廣播電視的區別和特色,找準自己的定位,走正確的創作道路,更好地為受眾服務。
廣播和電視同為傳播媒介,同樣憑借有聲語言實現信息的傳遞與溝通。但在傳播手段上又有很大的不同。廣播是“聲音的藝術”,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單純依靠聽覺實現傳播的目的。雖然有時也可以輔助一些其他音響,但手段仍顯單一。因為受眾只能通過聽覺來感知和接收信息,所以廣播播音員主持人在創作中主題是否突出、基調是否準確、語氣把握是否合適、感情表達是否到位等,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廣播播音員主持人在進行有聲語言的創作時,聲音要清晰、鮮明、利落,語氣要親切樸實而平穩(但又不能無變化),節奏、速度稍慢,表達重音要突出,聲音要飽滿、感情要真摯,做到以“聲”取勝、以“聲”感人。
相對于廣播在表達手段上的單一,電視的優勢不言而喻。電視是視聽雙重藝術,它通過視、聽兩個方面作用于受眾的感知系統,受眾接受畫面和聲音共同傳遞出來的信息,更加直觀和全面。因為視覺語言是電視的第一優勢,其播音首先就要為“視”服務。與廣播相比,電視播音員主持人更注重自身形象在畫面上的展現。服裝、化妝、表情,一顰一笑都是一種表達。電視播音員主持人與廣播播音員主持人相比,語言節奏要體現得更鮮明、速度稍快,要有遞進感,一個層次、一個意思表達后要有稍長的停頓,給觀眾思索回味的間隙,這樣才能更好地展現畫面的內容,使播音與畫面以及其他表現手段更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增強電視的傳播效果。
廣電融合后,廣播和電視共享傳播資源,節目形式也相應地發生了一些變化。如:沈陽電視臺原有一檔時長為一小時的社會民生類直播節目。廣電一體后,節目進行了改版,節目時間延長到兩小時,原來的純電視直播變成有一半時間與廣播并機直播,節目所要求的崗位和人員也大大增加;節目的傳播范圍更廣,受眾更多。在廣電改革的大背景下,目前的這種改變還只是個開始,它給廣播電視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給所有從業人員的心靈帶來了沖擊。很多崗位都發生了或多或少的變化,節目的擴充整合持續進行。在這種形勢下,作為廣播電視傳播活動中極其重要的一環的播音員主持人,更應正視形勢的需要,努力適應新形勢帶來的新變化,不斷提升自身素質,以期能更快更好地融入到新的工作環境當中,也就是面臨著重新定位。
第一,要有破舊立新、挑戰自我的勇氣。正在從業的無論是廣播還是電視的播音員主持人,大多固守一個欄目多年,對于節目內容、形式非常熟悉,處于“閉著眼睛都能做”的狀態。雖然也時常改版,但改版大多屬于“換湯不換藥”,容易產生懈怠。廣電融合之后,各類欄目數量大增,由于可選擇人員資源豐富,播音員主持人原來的穩定狀態極可能受到影響。同時,廣電融合導致播音員主持人的流動性大大增加,刺激欄目的收聽收視的同時,也就會有“優勝劣汰”的情況出現。這就要求播音員主持人不要墨守成規、不思進取,要更加努力地提高個人修養,更好地充實完善自己,以適應不同節目的需要和發展。
第二,隨著廣播電視節目中與受眾互動關系的增強,越來越多的節目輔助利用了許多新的技術手段,如移動多媒體技術等。這就要求播音員主持人能及時了解新的傳播技術,學會使用各種新的傳播工具,掌握廣電融合背景下新的傳播特點,更加關注受眾的需求,以利于與受眾進行更緊密、更直接的聯系。
第三,無論是廣播還是電視的播音員主持人都應該在播音主持業務水平上更進一步。一個合格的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不能只將自己的水平拘泥于知道什么是聲母、韻母,怎么發聲吐字歸音、怎么準備稿件、怎么以情帶聲以聲傳情等基本的語言層面上,而應竭力擴展自己的業務范圍,努力學習和掌握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語言的表達特點,苦練語言基本功。為了適應新形勢的要求,還要盡可能地掌握更多的語言形式,不僅能播新聞、專題,還能播廣播劇、電視散文、詩歌朗誦;不僅能坐著播新聞,還能站在文藝主持的舞臺上;不僅能做廣播還能做電視。這樣才能豐富自己的表達手段,更加自如地展現自己的個人魅力,更好地為節目服務。
總之,時代在前進,廣播電視事業在發展。要成為一個跟得上時代腳步的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就應該積極探索,不斷努力,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具有敏銳的新聞洞察力和扎實的文化功底的新聞工作者,具備優良的聲音條件和深厚的語言表達能力的語言工作者,具備良好的藝術修養和藝術表現能力的藝術工作者,進而成為一名素質全面的優秀的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要勇于開拓創新,用自己的智慧與汗水,讓我們的廣播電視事業之花開放得更加絢麗多姿。
(作者單位:沈陽廣播電視臺)
(本文編輯:范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