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是教育之本,有好的教師,才會有好的教育。年輕教師步入工作崗位后,要適應實際教學;“老教師”在社會飛速發展的現實下,須更新知識和理念。接受在崗培訓是教師提高專業素質的重要途徑。然而,目前教師培訓“政出多門”,致使培訓對象和內容多有重復,培訓效果不理想。舉辦真正適合教師成長的培訓,已成為各階段教師的迫切要求。
首先,舉辦適合教師成長的培訓,必須體現教師的專業成長規律。西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李瑾瑜認為,教師培訓必須體現教師的專業成長規律,按照教師專業標準和教學實際需求,通過多樣性的培訓方式,使教師在培訓中成為真正的參與者和學習者。教師培訓不是一兩次就能完成的,不同階段的教師對培訓的需求都不相同,不能把教師的階段性需求視作全面性需求。
現在有的地方研究出一套適合教師培訓的“家常菜”和“豪華餐”。“家常菜”主要針對那些處于成長階段的青年教師進行培訓,由熟悉當地教師水平、學生基礎和教學條件的本地名師、教研員等負責“烹制”,其成本低、針對性強、覆蓋面廣、效果好,深受當地教師歡迎。“豪華餐”專為那些水平較高的骨干教師、特級教師、優秀教研員提供擴展理論視野的培訓。根據實際情況,也可以讓部分具有潛力的青年教師嘗試“豪華餐”,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這種“階梯式”的培訓模式,適應不同層面教師的需求,體現教師的成長規律。
其次,舉辦適合教師成長的培訓,應以當前的新課程改革為主要內容。這種培訓突出新理念、新技能,致力于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換句話說,培訓的內容如果不符合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要求,教師學到的東西很快就會被淘汰。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師們面臨諸多新問題,迫切需要得到解決。因此,教師培訓應該滿足教師的實際教學需求。舉辦教師培訓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培訓前的調研工作,二是問題分析工作。培訓前的調研工作,主要是了解學校和教師發展的需求,以及學校和教師對培訓方的意見和建議,以加強培訓課程和培訓形式的針對性。問題分析工作,要引導教師提出在教育教學中碰到的問題,培訓方從這些問題中梳理出重點、難點和熱點,做出合理的培訓課程設計。
當然,教師也要樹立虛心向學的態度,把“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教育學家魏書生曾寄語教師:“你以知識為載體,讓一塊黑板,一支粉筆成為你馳騁空間的韁索。但這世界變化得比我們想象要快得多……經過一段安穩而平靜的教書生活后,我們不僅對新知識感到欠缺,而且對新知識還有一種習慣性的拒絕。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青年教師應該與時俱進,成為一個學習狂,而不是新文盲。”所以,教師必須通過不斷學習,實現自我提高。尤其是青年教師,只有虛心向學,不斷吸收經驗,才能成長為一名優秀教師。
舉辦適合教師成長的培訓是一項需要不斷創新的工作。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迫切需要有關部門統籌規劃,不斷創新,與學校、教師相互配合,才能辦出適應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培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