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人類語言中為數不多令人肅然起敬、怦然心動的詞,因為它代表著希望、活力與蓬勃的生機。因為生命,我們驚喜于產房中傳出的嬰兒的第一聲啼哭,欣慰于耄耋老翁回顧人生時爽朗的笑,我們流連于教室中瑯瑯的書聲,我們陶醉于音樂廳里天籟般的童聲合唱;因為生命,因為愛,我們注目于兒童的蹣跚學步,驚訝于運動健將的七百二十度的側空翻……在這顆蔚藍的星球上,生命的奇跡每天都在上演著。一部人類史就是一部書寫奇跡的歷史,我們怎能不因為自己是人類的一員而感到由衷的慶幸和自豪呢?
隨著中國社會的進步,人們生命質量與生命尊嚴的意識日益凸顯。在我們這個古老的國度,生命教育也越來越被社會各界的有識之士所青睞。生命教育不僅是“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所必需的,也是建設一個更加文明、更加人道、更加和諧的社會所必需的。
當今中國靠偷盜、扒竊、搶奪、搶劫、綁架、敲詐勒索、詐騙、拐賣婦女兒童、制毒販毒等以罪惡為資本來獲取生活資源的人究竟有多少?我估計絕對數不會是一個小數。這些人完完全全是我們這個社會的破壞者,他們破壞的不僅是耗費人力物力所帶來的建設成果,更破壞社會凝聚力與向心力,破壞的是人的安全感和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是不幸的人,他們卻成為了更多不幸的制造者。令我如鯁在喉的是,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國度,直到今天仍然存在著販賣婦女兒童這樣一些原始的罪惡。無庸諱言,這些原始而邪惡的罪行的存在,是我們這個民族無法抹去的恥辱。這種罪惡存在的背后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是因為貧窮嗎?貧窮是罪惡的溫床,兩千多年前賈誼就說過:“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我們今天強調發展經濟,就是要從根本上鏟除滋生罪惡的溫床。但僅僅是因為貧窮嗎?肯定不是。人們心中對于生命的敬畏與悲憫的缺失,恐怕是更為重要的原因。我之所以說生命教育是所有教師的事業,就因為我們這個民族太需要對于生命的敬畏與悲憫了,太需要我們每一個教師不遺余力地去培植這種精神了。
生命教育作為地方課程或校本課程進入成千上萬所的學校,越來越多的學校通過生命教育的課程開設,以生命教育的精神浸染教師,陶冶教師,武裝教師,并作為學校辦學的旗幟和靈魂。“為了學生的生命成長,為了所有師生幸福人生的營造”,成為許多學校的自覺追求。
這個自覺的追求首先體現在生命教育校本課程的開發上。一所學校的生命教育課程開發得越精彩,生命教育的精神在學校工作中的滲透就會越全面、細致和深入。因為,生命教育的課程目標有助于確保“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辦學宗旨的落實。生命教育的課程目標應該包括如下三個方面:
一、了解并理解生命特征,特別是人的生命特征,幫助學生形成對于生命的自豪感和敬畏感;
二、培育學生生命質量和生命尊嚴的意識,引導學生過美好生活,成為幸福人生的創造者;
三、發展學生健康的興趣和愛好,提高學生在社會生活中的個性表現力。
第一個目標,強調的是“認知與情感”,第二、第三個目標關注的是“過程與方法”。生命教育,作為課程,它非常強調過程,強調學生對于教學過程的參與和所生成的生命體驗。
當然,在學校中,生命教育遠遠不僅僅是一門課程,它應該從目標到過程、態度、方法,再到內容,滲透在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它是學校的靈魂,是學校的旗幟,是學校工作的關鍵詞。
發展生命并享受生命,這是我們人生中唯一值得用全部的熱情與智慧去投入的事業。生命教育不只是開設生命教育校本課程教師的事業,而是所有教師共同的事業。在今天的時代背景下,我們要求的教師的專業素養無疑應該包括生命教育的精神。美好的生活和社會,越來越強調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相互關愛,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要在我們全部的教育活動中向所有的人——教師、學生、家長以及家長的同事和朋友,傳達出這種信息。這信息充滿生命的情懷,充滿美好的期待。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個教師都深刻和充分地理解生命教育的精神,并化為自己自覺的追求。幫助老師們對于生命教育徹底思考,充分分享和不斷強化,這是生命教育校本培訓力圖達到的目的。
(肖川,1963年1月出生,湖南望城人,教育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英國教育哲學協會會員,北京師范大學校課程中心“優秀教師與教育專家合作論壇”首席專家,北京師范大學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十一五”規劃課題“中小學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首席專家。出版《教育的理想與信念》等20多部著作,是我國生命教育領域的開拓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