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董其昌的“文人畫”與“南北宗論”是中國美術史上最為重要的繪畫理論之一,他系統地論述了山水畫發展史上兩種不同的藝術風格與美學思想,對中國山水畫的發展產生了非常重大的影響。董其昌“南北宗論”的美學思想代表了中國傳統藝術的美學觀,這種美學思想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產生的。在當代的藝術設計中,借鑒“南北宗論”的美學思想,將有助于藝術設計的民族化。
關鍵詞:文人畫 南北宗論 美學思想
董其昌是明代著名的山水畫家和美術理論家,他對中國的儒、道、禪學很有研究,尤其對禪學的研究頗深。他的山水畫風格表現出“柔美”“平淡”“渾厚”的美學特點,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文人畫”和“南北宗論”是他的藝術思想和美學觀在理論上的體現,特別是他的“南北宗論”對后世的山水畫發展影響極大,甚至影響到文學藝術等諸多領域。
一、“文人畫”和“南北宗論”的主要內容
董其昌的藝術思想與美學觀,主要表現在他的《容臺集》之中,《容臺集》是由《容臺詩集》《容臺文集》與《容臺別集》組成。董其昌的“文人畫”和“南北宗論”在《容臺別集》和《畫禪室隨筆》中都有論述。從時間上看,先有“文人畫”,后有“南北宗論”。
“文人畫”之說的原文如下:“文人之畫自王右丞始,其后董源、僧巨然、李成、范寬為嫡子。李龍眠、王晉卿、米南宮及虎耳,皆從董、巨得來。直至元四大家,黃子久、王叔明、倪元鎮、吳仲圭,皆其正傳。吾朝文、沈、則又遠接衣缽。若馬、夏及李唐、劉松年,又是大李將軍之派,非吾朝當學也。”再看董其昌的“南北宗論”:“禪家有南北二宗,唐時始分。畫之南北二宗,亦唐時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則李思訓父子著色山水,流傳而為宋之趙干、趙伯駒、趙白 ,已至馬、夏輩。南宗則王摩詰始用渲淡,一變鉤斫之法,其傳為張 、荊、關、董、巨、郭忠恕,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亦如六祖之后有馬駒(馬祖道一)、云門、臨濟,兒孫之盛。而北宗微矣。要之摩詰所謂云峰石跡,迥出天機,筆意縱橫,參乎造化者,東坡贊吳道子、王維畫壁,亦云:吾于(王)維也無間然。知言哉。”董其昌的好友陳繼儒在《偃曝余談》中也有相似的說法:“山水畫自唐始變故法,蓋有兩宗,李思訓、王維是也。李之傳為宋之趙伯駒、伯 ,以及于李唐、郭熙、馬遠、夏 ,皆李派。王之傳為荊浩、關同、董源、李成、范寬以及大小米、元四大家,皆王派。李派粗硬,無士人氣。王派虛和蕭瑟,此又慧能之禪,非神秀所及也。至郭忠恕、馬和之,又如方外不食煙火,另具一骨相者。”董其昌的“文人畫”與“南北宗論”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文人畫”和“南宗”一派皆是推王維為祖,以董源、巨然為實際領袖,米家父子、“元四家”為骨干。只是在“南北宗論”之中刪掉了李成、范寬、李龍眠、王晉卿,加上了張 、荊浩、關同、郭忠恕。“北宗”則是以李思訓父為宗,南宋四家為骨干組合而成。
從以上論述來看,陳繼儒的分派說與董其昌的“南北宗論”雖有一些區別,但他們的美學思想是完全一致的,他們分派、分宗的原則主要是以“柔美”和“強硬”兩類不同藝術風格來劃分的。
二、“文人畫”和“南北宗論”的美學思想
從董其昌“文人畫”和“南北宗論”對兩派畫家的人選來看,“文人畫家”和“南宗畫家”是以畫院外的畫家組成,他們都是擅長水墨寫意的畫家,其藝術風格主要是以“柔美”“平淡”為主要藝術特色。董其昌在“南北宗論”把李成、范寬等人刪除,可能是他們的畫風偏重于“硬”。
李思訓北宗一派的畫家是以院畫家組成,其畫風是以色彩艷麗的李家山水與“南宋四家”“剛硬”的水墨蒼勁的斧劈皴系為代表人物。這一類畫風是董其昌、陳繼儒等人極力反對的。從董其昌南宗一系來看,董源是南宗畫派的實際領袖,米芾、“元四家”是其中最重要的人物。董其昌說:“米家父子宗法董巨法,稍刪其繁復。”他又說:“詩至少陵,書至魯公,畫至二米,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可見,董其昌對米家父子推崇備至。米芾的藝術思想與美學觀對董其昌的影響很大。“元四家”中的倪瓚最為“簡潔”“平淡”,董其昌對他的評價最高,他說:“迂翁畫在勝國時,可稱逸品。昔人以逸品置神品之上。……元之能者雖多,然秉承宋法,稍加蕭散耳。吳仲圭大有神氣,黃子久特妙風格,王樹明奄有前規,而三家皆有縱橫習氣。獨云林古淡天然,米顛后一人而已。”可以看出,董其昌對南宗畫家中的米芾和倪瓚的評價最高。董源一派的“南宗山水系”,是以柔性的披麻皴法為主,追求“平淡”“柔潤”“蕭散簡遠”“虛靜空靈”的藝術風格。反對北宗山水畫“強硬”“劍拔弩張”的畫風。董其昌、陳繼儒認為畫要有“文氣”“士人氣”,反對“匠氣”,并認為作畫要以“自娛”為目的,以利于長壽,他說:“黃大癡九十二貌如童顏,米友仁八十余神明不衰,無疾而逝。蓋畫中煙云供養也。”他又說,“李昭道一派……精工之極”,“其術甚苦”。
董其昌“文人畫”與“南北宗論”的美學思想是和儒、道、禪思想的基本精神完全一致的,“平淡”“柔美”的藝術標準是“文人畫”和“南北宗論”分宗的美學原則,這種美學思想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之中形成的,因此,董其昌“文人畫”和“南北宗論”一提出,就對中國畫壇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特別是“南北宗論”對明代晚期以來的中國畫影響更大,董其昌“南北宗論”的美學思想甚至左右了中國畫幾百年的發展方向。
董其昌的文人畫與“南北宗論”,以儒、道、禪思想為根基,并受到蘇軾、米芾等人的美學思想的重大影響。可以說,“南北宗論”集中體現了中國傳統文人的美學思想與時代精神。中國的詩文、書畫很早就有“溫潤”“柔美”“婉約”與“雄強”“豪邁”之分,可能是中國傳統文化與時代的內在原因,“柔美”“婉約”的風格更加符合人們的審美觀。“柔中帶剛”“以弱勝強”“綿里藏針”的思想更加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與民族特點。因此,宋代以來,“柔美”的藝術形式成為了發展的主流。董其昌“文人畫“與“南北宗論”的思想雖然有些偏激,但卻是可以理解的。“北宗”的衰微并不是董其昌等幾個人就能達到的,其實是整個民族的文化根源與美學觀的問題。
三、“文人畫”與“南北宗”論的美學思想在設計中的價值
董其昌的“文人畫”與“南北宗論”的美學思想是主張“柔美”“平淡”“蕭散簡遠”,反對“強硬”“劍拔弩張”的藝術風格。“南北宗論”的美學觀符合中國傳統藝術的主流思想,代表了中國文人的美學思想。
董其昌的“文人畫”與“南北宗論”指出了傳統藝術的兩種美學思想,一種是“雄強”“豪放”“強硬”,一種是“柔美”“婉約”“平淡”。這兩種美學思想不僅是表現在文學、繪畫上,也表現在傳統的建筑設計等方面,例如:蘇州的園林“雅致”“柔美”,“構思巧妙”,與自然山水相融合,有中國文人山水畫抒情寫意的藝術特點。而北方的很多建筑“宏偉”“大氣”“莊重”,與北宗山水畫的美學思想一致。可見,中國的古典建筑藝術中就有兩種不同的美學觀。董其昌的美學思想主張“柔美”“平淡”的藝術風格,反對“艷麗”“強硬”的藝術風格,這是中國傳統文化所決定的,他的美學思想來源于儒、道、禪的影響,特別是老子的“柔之勝剛”“大巧若樸”“五色亂目”“復歸于樸”,禪宗的“空”“寂”“幻”思想的影響。中國山水畫發展過程中“南盛北衰”的局面就是在這種美學思想的影響下形成的,“柔美”“平淡”“樸素”的美學思想影響到中國的繪畫、設計以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現代的設計來看:無論是建筑設計,還是其他的設計領域,因為受到西方美學思想的重大影響,西方的設計元素與美學思想逐步取代了傳統的設計美學,民族的設計元素與美學思想已越來越弱。
董其昌“文人畫”與“南北宗論”的美學思想代表了中國傳統的美學思想,他在“文人畫”與“南北宗論”里論述了兩種美學思想的特點與發展脈絡。因此,董其昌“南北宗論”的美學思想在現代設計中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其一,有助于現代設計擺脫西方美學思想的影響,重新建立起民族的美學觀;其二,有助于現代設計觀念的改變。以“純樸”“簡潔”“寫意”的美學觀,取代“繁瑣”“寫實”的美學觀,從而體現出傳統美學思想的精髓。
綜上所述:中國傳統的繪畫和設計藝術很早就有“溫潤”“柔美”“婉約”與“雄強”“豪放”之分,這兩種藝術風格分別代表了兩種不同的美學思想。在現代的藝術設計中應當重視對傳統美學思想的研究,從而建立起一套系統地設計美學觀。
參考文獻:
[1] 潘天壽.佛教與中國繪畫[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3.
[2] 陳傳席.中國繪畫美學史[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
[4] 徐小躍.后期禪宗哲學思想研究[M].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
[5] 陳傳席.中國山水畫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
[6] 王遜.中國美術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9.
作 者:魏慶春,綿陽師范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藝術設計。
編 輯:魏思思 E-mail:sisi123_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