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就是干別人沒有干過的事情,干別人干過了但沒有干成的事情。一個非常優秀的創業者往往都是離經叛道的、那種很夸張的人。他有挑戰一切的勇氣,這是需要鼓勵的品質。所以我鼓勵創業者要能夠挑戰權威,顛覆現有規則,這才是成功的經驗。
——日前,小米科技CEO雷軍在接受媒體專訪時如是說。
成功和興趣有著直接的關系。面對沒有興趣的事情,也許只能產生20%的效果;如果遇到感興趣的事情,也許能夠得到200%的效果。若要最大化你的生產力和影響力,找你真的愛做的事情。興趣驅動的工作會帶給你工作的渴望、意志、專注、自信、正面態度。然后成功就離你不遠了。
——創新工場CEO李開復。
學生:您在哈佛主修什么?答:資本主義精神和企業家倫理。問:概括說,成功企業家成功要素。答:第一、永不滿足的雄心和好奇心;第二、堅守價值底線,寧可平庸,不可失去神圣的目標,否則創造力等于破壞力,三、社會資源整合能力;四、面對困境和失敗的承受和反彈力。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王石談成功企業家的成功要素。
今天的互聯網時代有很明顯的不同,現實感會更強,你要用理想、精神、價值觀來代替物質上的刺激,這個是不行的。你不要只講價值、講理想、講企業的未來。價值驅動、理想驅動是放在第二位的,錢永遠是第一位的。
——優米網創始人王利芬認為團隊中金錢驅動永遠排第一。
作為管理人,我覺得很多的時候你要揣著明白裝糊涂。比如說,有些人做事的方法我是很不喜歡的,或者是有些人做事的習慣我是很不習慣的,那種東西我就覺得不踩線、不違紀,沒什么操守問題,我都可以捏鼻子。
——當當網董事長俞渝。
千萬不要相信你能統一人的思想,那是不可能的。30%的人永遠不可能相信你,不要讓你的同事為你干活,而讓他們為我們的共同目標干活,團結在一個共同的目標下,要比團結在一個人周圍容易的多。
——阿里巴巴集團主席和首席執行官馬云。
自信來自于內心,而不是來自于和別人的比較,和別人比較永遠不可能帶來真正的自信。比較的結果不是產生虛妄的優越感,就是產生強烈的自卑感。這兩種感覺和真實的你無關,也和自信無關。自信是一種自我肯定,肯定自己在某些方面能夠做得比較出色,而不是在所有方面都比別人好。
——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的俞敏洪。
僅僅為顧客、雇員和股東服務已經不夠。作為世界的企業公民,我們的職責之一是通過改善公民的教育、就業、醫療保健、安全、整體生活水平及未來前景等,為我們的商業活動所處的社區提供服務。
——星巴克董事長兼CEO霍華德·舒爾茨。
一定不可低估下級的才能和獨創精神。特別是年輕人,他們思維敏捷,勇于創新。因此,管理人員不應該對他們抱有先入之見,那只會扼殺他們的獨創性和積極性。
——日本索尼公司創始人、前總裁盛田昭夫。
每一個企業都是從小長到大的,別急。創業大概有一年半到兩年是瓶頸期,特別難,然后突破瓶頸組織成長、組織膨脹、業務膨脹,然后陷入經濟危機,這時迅速調整,調整過來就好了,調整不過來就死掉。所以頭兩年要克服瓶頸,之后要控制組織,有了這樣一套東西,心平氣和了,知道一個企業要做大要很多年。
——萬通控股董事長馮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