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害不僅僅限于可口可樂,包括高檔奢侈品在內的大品牌,在中國市場都有這種傲慢無理的記錄,比如質量有瑕疵的豪華轎車,在美國、歐洲市場被召回,在中國市場就無人理會。
在全球軟飲料商品市場,可口可樂Coca-Cola100余年來可謂“獨步天下”,迄今沒有一個軟飲料品牌能夠比擬可口可樂在全球的牢固和龐大的消費市場份額。
唯一可以稱得上可口可樂對手的是另外一個美國軟飲料巨頭百事可樂PepsiCo。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之間的爭斗迄今為止歷經108年,在1996年之前,可口可樂多占上風,1996年更有商業媒體報道“可口可樂踹倒百事可樂”。
1996年之后的十年間百事可樂奮起直追,2006年,百事可樂的業績數據、股價首次超過可口可樂,上述同一家商業媒體立馬改口,承認1996年誤判形勢,且贊美百事可樂是美國運行最好的公司之一。
樹大招風
2012年,百事可樂看起來再次被可口可樂“踹倒”,投資銀行Sanford C. Bernstein發表關于碳酸飲料市場的調查數據:以2004年為基準,目前可口可樂的市場占有率為原先的92%左右,百事可樂的市場占有率為原先的79%左右。
調查表明,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為主導的碳酸飲料市場,在健康飲料如純凈水、礦泉水、鮮果汁的沖擊下不斷萎縮,但在此情況下,可口可樂的市場表現則大大優于百事可樂,可口可樂預料市場的份額自2006年以來每年下滑2%左右,百事可樂則下滑3%左右。與此同時,百事可樂的股價在連年下滑,百事可樂的印度裔女性CEO面臨下課。
可口可樂傳統碳酸飲料的市場萎縮是必然的,今天的消費者更加追求所謂“自然、健康”理念,純凈水、礦泉水、鮮果汁開始形成很大一部分消費者的消費對象,隨之而來的是龐大的消費市場。
應該說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這樣的巨頭永遠不會落在市場的后面,主打“健康”牌也成了兩大飲料巨頭的市場戰略方向。百事可樂女老總早已把翻身仗的希望寄托在低糖、低卡路里的健康飲料之上。
2000年左右,可口可樂的經營和業績曾經經歷過一次不小的陣痛,可口可樂決策層決定跟上形勢,在新產品上下大力氣,目前可口可樂在全球銷售3500種產品,包括碳酸飲料、礦泉水、果汁、咖啡、茶飲料,其中800余種被認為是不含卡路里或者低卡路里的產品??偟恼f來,可口可樂公司在傳統碳酸飲料市場上的滑落,正在其健康飲料市場得到彌補。
可成也健康、敗也健康,加上樹大招風,可口可樂獨步天下的市場地位,自然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既然可口可樂近年來主打健康,大家偏偏就在健康上做文章,可口可樂3500種產品有符合“健康”理念的,也有不十分符合健康理念的,可口可樂賴以發家的黑棕色的碳酸飲料——罐裝、瓶裝可樂(Cola),非但被認為“不健康”還被打上了“有毒”的標簽,這種“毒”還與人類社會談虎色變的癌癥扯上了關系。
2012年6月,一個標題在中國各大小媒體和網絡媒體上醒目地提醒大家“可口可樂被曝含致癌物中國產品為美國14倍”。(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
低頭仰頭
此消息與其說是頗具爆炸性的“新聞”,不如說是一則被再次翻炒的舊聞。此番翻炒的重點不在所謂“致癌物質” 4-甲基咪唑是否應該存在,而是在于含量和可口可樂公司對待4-甲基咪唑的雙重標準。
湊巧的是,每次將4-甲基咪唑問題重新提起且與可口可樂公司的態度掛鉤的,都有英國報紙《每日郵報》(Daily Mail)的參與。
2012年6月,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可口可樂公司為使其可樂飲料有“獨特”的棕黑色,在其中加入了焦糖色素,而焦糖色素中含有4-甲基咪唑,在美國銷售的可樂的4-甲基咪唑含量為每罐含4微克,令人不解和擔憂的是在英國銷售的罐裝可樂的4-甲基咪唑含量為每罐135微克,比在美國銷售的足足多了34倍。在中國銷售的罐裝可樂的4-甲基咪唑含量為每罐56微克,比在美國銷售的多十幾倍,在巴西銷售的罐裝可樂的4-甲基咪唑含量為每罐267微克,比在美國銷售的多66倍。
盯住可口可樂4-甲基咪唑含量的是一個民間組織“美國消費者倡導組織公共利益科學中心(CSPI)”,需要指出,CSPI并不具備官方意義上的食品、藥物安全的鑒定權。
此前的2012年3月,關于可樂中含有4-甲基咪唑的報道曾經熱鬧過一陣。
在媒體輿論的壓力下,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發言人道格?卡拉斯于2012年3月6日發表聲明:(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等碳酸飲料)中含的4-甲基咪唑不具備醫學意義上的“致癌”作用,僅當每天攝入1000罐可樂的基礎上,才具有動物實驗中表現出來的4-甲基咪唑與動物癌癥表現的相關性。
曾經站出來為可樂打保票的官方組織還有: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歐洲食品安全機構、加拿大衛生署等。這些官方機構認為,焦糖色素在食品和飲料中使用是“無害”的。
據CSPI稱,它們的結論來自“動物實驗”,而美國飲料協會則認為,CSPI一貫反對在食品和飲料中使用任何合成色素,多次向相關監管層提交請愿書要求禁用合成色素,屬于“習慣性反對”。
應該說,CSPI盯住可口可樂的戰術是聰明的,如果像可口可樂這樣的超級企業低頭,其禁用合成色素的理念就算成功了一大步。
有意思的是,可口可樂真的就低頭了。
2012年3月8日,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為可樂中所含4-甲基咪唑做出辯護性發言之后兩天,可口可樂公司發言人迪亞娜?加爾薩—恰蘭特在給外界的一封電子郵件中確認:可口可樂公司決定減少旗下碳酸飲料中4-甲基咪唑的含量,達到加利福尼亞州的食品標準。這就有了上述的在美國銷售的罐裝可樂中僅含有4微克4-甲基咪唑的結果。
更有意思的是,可口可樂僅僅在美國國內低頭,就為可口可樂被美國以外國家的媒體進一步追究埋下了伏筆。
毒在何處?
可口可樂的碳酸飲料配方自1886年在美國亞特蘭大發明以來,120年間一直是一個謎,曾經被媒體打趣為“世界三大秘密”(其它兩項:英國女王的財富、巴西球星羅納爾多的體重)之一。
1923年,可口可樂公司的元老之一鄭重其事地將可口可樂的原始手書配方存放在銀行的保險箱內,并且向媒體和公眾宣告了這一過程,且規定需要查詢時,須經信托公司批準,有官員在場。如此看重配方的秘密,成為可口可樂公司形象的一大賣點。
可口可樂的配方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公開的,一部分是核心的,核心部分被稱為“7X配方”存在銀行。公開的部分:糖、碳酸水、焦糖、磷酸、咖啡因。
其實在1886年美國藥劑師約翰?史蒂斯.彭伯頓調制的第一代可樂中,還真有“毒”,可樂最初是作為鎮痛、止咳藥水調制的,其中加入了可卡因,用今日之標準判斷,可卡因是被各國政府明令禁止的貨真價實的毒品。高純度可卡因每年都奪去成千上萬人的生命,還有成千上萬人因為制作、販賣可卡因而犯罪。
可口可樂的學名Coca-Cola中,Coca即通常的古柯堿,一種制造可卡因的原料植物?,F如今可卡因早已退出可樂配方,“毒品”的嫌疑消弭。
然而在健康理念的驅使下,這種世界上最暢銷的碳酸飲料被再次放到顯微鏡下審視。從健康角度出發,越自然的飲料越有益于身體,哪怕是白開水,而加了11%糖分的可樂被認為是致成千上萬青少年身體過度肥胖的元兇之一。
可樂是工業化時代的產物,工業化時代的一大特點是大量化學合成的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如今在超市的食品貨架上,購貨的主婦們再難尋覓不添加任何化學合成的食品添加劑的食品?;瘜W合成添加劑已經成為現代人身體中難以離開的產物。
一直盯住可口可樂而樂此不疲的英國《每日郵報》在2011年根據《亞特蘭大憲章報》刊登的可口可樂發明者潘伯頓手書照片和美國生活網站刊登的亞特蘭大藥店老板雅各布公布的資料,曝光了據說是“原始”的7X配方:8盎司酒精、20滴橙子精油、30滴檸檬精油、10滴肉豆蔻精油、5滴香菜精油、10滴橙花精油和10滴肉桂精油。
在傳說的7X配方中,我們看到全部是取自自然界的植物提取精華,其中酒精在美國實施禁酒令的時代被排除,如果這個所謂的7X配方屬實,可樂的核心配方中并無含“毒”的可能。
全球的食品化學界多年來對可樂進行了成分分析,歐洲食品科學研究院院長、食品化學專家玻爾莫先生和生物學家瓦爾姆特女士的研究是最新發表的,他們的結果認為:可樂含有99.5%的加二氧化碳的糖水,有微量的香料混合劑,這是可樂獨特口味的關鍵(也許就是7X核心配方的成分)。進一步分析這種微量香料混合劑,其中含有生姜、野豌豆、橘子樹葉、古柯葉、含羞草、桂樹、香子蘭等植物及其果實的提煉物、染料。
從玻爾莫先生和瓦爾姆特女士的結果看,也找不到被公認“致癌”的毒物,唯一可疑的是古柯葉,與可卡因有某種比較弱的聯系。
于是合成化學添加劑比如人工色素最值得懷疑,可樂中被盯住的合成焦糖色素究竟有沒有毒?這要從焦糖色素的獲得談起。
中國有一道名菜“糖醋排骨”,糖醋排骨具有漂亮的暗棕紅色,這種顏色來自白糖,廚師先炒好排骨,在熱油中加入白糖,熬化之后白糖逐漸變色,在高溫下被熬“焦”,變色的白糖為排骨上色,如果不停止加熱,油中的白糖最終變成炭黑,這就是天然的焦糖色素,其成分復雜,迄今未完全搞清楚化學分子式。
化學合成的焦糖色素共有四類,第四類被允許在食品中使用,其成分中就包括4-甲基咪唑。
在美國,加州政府環境健康危害評估辦公室(OEHHA)對4-甲基咪唑進行過風險評估,其推測結果是“一個人一生每天平均攝入16微克4-甲基咪唑,癌癥發生風險會增加十萬分之一”。這是一個“風險”概率極低的數據,且遭到美國及歐洲大多數研究機構的質疑,而CSPI采用的就是這個推測。
可口可樂公司依據加州環境健康危害評估辦公室(OEHHA)的評測結果改進自身的工藝配方,明顯在告知外界:我們采用了最苛刻的評價標準,已經滿足了媒體和公眾對可樂“致癌”所提出的訴求。
不依不饒
可樂的“有毒”問題早在2008年夏天就被提出來,當時被追究的是可口可樂的一種叫“零度可樂”的產品,該產品的賣點是不含蔗糖和低卡路里,但為追求甜口感加入了人工甜味劑阿巴斯甜。當時網絡上充斥著阿巴斯甜“致癌”的傳言,據說阿巴斯甜可能導致“偏頭痛”,其致癌性甚至“高于”當時被中國人談虎色變的合成工業色素蘇丹紅。
可口可樂中國公司不得不出來澄清,可口可樂(中國)飲料有限公司發表聲明,稱其產品完全符合中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國的相關專家也出面解釋,阿巴斯甜是取代糖精的甜味劑,在包括面包、餅干在內的食品中被廣泛使用。用阿巴斯甜的理由是其甜味口感比糖精好,卡路里很低。
但是,在可口可樂一系列負面報道中擔綱的英國《每日郵報》在2008年也報道,可口可樂(包括百事可樂)使用了另外一種甜味劑:蔗糖素(學名三氯蔗糖),蔗糖素是美國甜味劑巨頭Splenda生產的糖替代品,由英國泰萊糖業公司與倫敦大學研發,因為其原料就是天然蔗糖,經過分子改造,其甜度為蔗糖的600倍,但熱量很低,被稱為健康食品添加劑。
美國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用試驗對蔗糖素“找茬”,小白鼠在喂養蔗糖素12周后,體重超常,腸道中的有益細菌減少。對甜味劑質疑的目標還指向了民眾比較熟悉的木糖醇,一些醫生指出,吃過多的木糖醇會導致人體內甘油三酯升高,反而不利于減肥且對糖尿病人有害。
在可口可樂的果汁類產品中,還曾經檢測出殘留農藥超標,中國太原的可口可樂生產廠還曝出過飲料中混入消毒水的丑聞。
2009年6月,委內瑞拉政府正式以可口可樂產品中含有“有害物質”為名將其驅逐出委內瑞拉市場,印度南部一些聯邦政府也曾經發布過相似的禁令。
2012年3月,可口可樂公司作出的減少旗下碳酸飲料中4-甲基咪唑的含量,達到最嚴苛的加利福尼亞州關于焦糖色素的食品標準的決定。不但沒有平息一直以來關于可樂中所含焦糖色素“有害”的質疑,反而是火上澆油,而且被美國以外的國家和媒體盯住不放。
世人的不依不饒源自可口可樂的自相矛盾:
可口可樂在美國國內以加州最嚴厲的焦糖色素含量標準生產可樂,從理論上說就認可了超過加州標準的焦糖色素添加量(4-甲基咪唑含量)“有害”或者潛在“有害”,推而論之,4-甲基咪唑的這種“有害”包括致人患病的可能。
可口可樂公司在英國銷售的罐裝可樂的4-甲基咪唑含量為每罐135微克,在中國銷售的罐裝可樂的4-甲基咪唑含量為每罐56微克,在巴西銷售的罐裝可樂的4-甲基咪唑含量為每罐267微克,都遠遠超出在美國銷售的罐裝可樂允許的4-甲基咪唑含量標準,理論上講,可口可樂公司則用實際行為否定高于美國加州標準含量的焦糖色素(4-甲基咪唑)“無害”。
結論是:可口可樂公司在焦糖色素含量上采用了雙重標準,在美國銷售的罐裝可樂比在國外銷售的更加“健康”。
正是這種雙重標準激起了美國以外的媒體的憤怒和民眾的焦慮,這種焦慮可能導致這樣的思維:可口可樂公司在重視美國人健康問題的同時,罔顧外國消費者的健康利益。大家的出發點是:美國人吃不得的,非美國人也不應該吃。
從某種意義上看,許多跨國公司都或多或少患有這種雙重標準的“病”,或者說染上了一種商業毒素,往往在本國不愿意干、不能夠干的事情,會拿到國外去干,這種有毒的行為有可能在新興經濟體國家、不發達國家更加肆無忌憚。
這種毒害不僅僅限于可口可樂,包括高檔奢侈品在內的大品牌,在中國市場都有這種傲慢無理的記錄,比如質量有瑕疵的豪華轎車,在美國、歐洲市場被召回,在中國市場就無人理會。
盡管可口可樂“有毒”的說法并未得到大多數權威機構的認可,但這種內外有別的有毒做法是實實在在存在著的,更隨著可口可樂的獨步天下而“毒”步天下。
抽文
總的說來,可口可樂公司在傳統碳酸飲料市場上的滑落,正在其健康飲料市場得到彌補。
有意思的是,可口可樂真的就低頭了。
如此看重配方的秘密,成為可口可樂公司形象的一大賣點。
可口可樂公司在焦糖色素含量上采用了雙重標準,在美國銷售的罐裝可樂比在國外銷售的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