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樂作為一種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尤其對于我國這樣一個多民族國家來說更加如此,民族音樂的類型多、數量大、形式多樣,其蘊含的豐富內容值得中學生學習,更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和音樂工作者的關注和重視。因此,本文將結合民族音樂教學在我國教學中的現狀,分析中學民族音樂教學的重要意義,并為完善中學民族音樂教學體系提出幾點合理化建議,以期提高中學民族音樂課的教學質量和效果。
音樂曾被認為是一種全世界通用的語言,它是人們表達情緒、交流情感的重要手段。由于我國各民族所處的地理位置、氣候環境等因素的不同,它們的風俗習慣和民族文化也就呈現出不同的特點。民族音樂也是如此,其蘊含的文化內容豐富多彩,是中國文化的寶貴財富。尤其在當今飛速發展的社會中,人們在精神文化的需求方面也在逐漸提高,民族音樂逐漸被世界所認同和接受,由此可見,完善中學民族音樂教學體系有著重要的意義。
中學民族音樂教學在當今時代的重要意義
民族音樂作為一種文化藝術,其悠久的歷史和深刻的文化內涵已經引起了世界的關注。尤其在新課程改革下,我國對音樂教學也有了新的規定,即在培養學生音樂素養時,要注重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和民族文化的熱愛,使學生充分了解本國的民族文化知識,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意識,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由此可見,中學民族音樂教學有著重要的時代意義。
另一方面,新課程理念也強調要引導學生學習其它國家的民族音樂,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見識,使學生在感受異域風情的同時,體會音樂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由此可見,民族音樂教學在培養學生全面綜合素質方面有著重要的教育意義。
事實證明,民族音樂教育是我國音樂教學的重要基礎。民族音樂經歷了歷史和現實的重重考驗,最終能流傳和保存下來,都是由于其強大的生命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做支撐。民樂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使學生保持身心健康,從音樂學習中獲取幸福感,由此可以看出民族音樂教學的現實作用和現實意義。
中學民族音樂教學現狀
音樂對學生無疑有著很強的吸引力,很多中學生都喜歡音樂。但大部分學生選擇學習的音樂類型都是現代流行音樂,從中學音樂教學中也可以看出,學生接觸到最多的往往就是流行樂,其次是西方的古典樂,而中國的民族樂卻少之又少。由此可見,無論從學生的興趣愛好,還是從音樂課程的設置方面,都不利于我國民族音樂的推廣。另外,由于學校和有關教育部門沒有提高對民族音樂的重視度,沒有意識到民族音樂在音樂教育和文化教育中的重要性,導致一些學生對民族音樂態度冷漠,情緒不高,缺少一定的關注度和喜愛度,這就不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內涵,抑制了民族音樂的健康發展。
如何完善中學民族音樂教學體系
民族音樂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音樂教學對弘揚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但現階段在我國的民族音樂教學中往往存在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實際的中學教學中完善民族音樂教學體系,促進民族音樂教學的發展。
(一)巧設教學情景
教學情景的設置是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在中學的民族音樂教學中,學生往往認為民族音樂枯燥、古板,對其缺乏學習的興趣。那么教師就要把握住學生的心理特征,根據實際情況設置一些巧妙的教學情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好奇心轉變為求知欲,讓其主動地去學習和接觸民族音樂。例如在講解到《中國民歌》這一章時,就可以先播放一首大家熟悉的、有感染力和代表性的《茉莉花》,這首歌曾在奧運會上表演過,并讓世界驚嘆于它優美的旋律?;蛘卟シ乓皇坠徘倜吨簟坊颉读魉?,在講解時配以文學的典故,讓學生領略其音樂的博大精深,增加對民族音樂的熱愛。
(二)使用科學的教學方法
在中學民族音樂教學中,只有使用正確的教學方法才能使音樂教學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和教育意義,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在音樂教學中有意識地加入一些民族元素,使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認識不至于太陌生。另外,教學方法的使用也要配合教學目標來實現,把教學目標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學習水平進行具體化、細致化的分配。例如中學的民族音樂教程一般分為器樂、欣賞、歌唱、演奏和創作等幾個部分,那么教師就要根據課程的不同和學生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以適應學生的理解水平和接受能力。
(三)與時俱進,培養創造性思維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教育工作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更注重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教育目的也更趨向培養有創新意識的新型復合型人才。因此,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尤其對傳統性較強的民族音樂來說,更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鼓勵學生進行有創造性的學習。例如即興演奏、即興演唱、對傳統的作品進行改編等,這種活動從一定程度上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作熱情,在鞏固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理解基礎上,也能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對民族音樂產生新的感受和領悟。
結語
民族音樂擁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民族音樂教育對我國文化的傳承工作起著重要的作用,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音樂教育的工作者更要承擔起弘揚民族音樂的責任和使命,使民族音樂教學不再是一紙空文,而是把它作為音樂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與其它課程同等對待起來,同時積極探索科學的教學方法,構建并完善中學民族音樂教學體系,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1]彭玉蘭.中學音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科海故事博覽·科教創新,2011(06).
[2]劉婧.課改后音樂雙基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當代教育論壇,2007(04).
[3]劉志橋.中學音樂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文教資料,2010(22).
[4]秦弦.淺談現代音樂的審美教學[J].當代教育論壇,2008(03).
[5]劉秀梅.從高中音樂課改看中國民族音樂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011(09).
| 作者單位:紹興縣錢清鎮中學
編校:鄭明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