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人才質量,我國提出了素質教育這一教育理論,以期發展全民性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而后,我國教育領域發生了新的變化,藝術教育成為了我國教育事業的一個重要任務。為完成這個任務,我國教育部門積極努力,改善了藝術教育的落后面貌,使其成為高雅的代名詞。但藝術教育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著很多問題,嚴重阻礙了藝術教育的發展,所以探究藝術教育的形成與發展具有廣泛而深遠的意義。
眾所周知,藝術教育是伴隨素質教育的發展而產生的,由于起步較晚,沿用的教育方式也和其它學樣大同小異,而這樣的教育方式使得藝術教育除了學科差異外,并無多少新穎之處。
然而藝術教育的提出又是學生和高校十分關注的,對于學生來說,藝術教育的出現無疑給學生提供了另一條發展的道路。而對于高校來說,藝術教育的出現也是高校發展的又一機遇,如果能好好把握這個機遇,那么高校未來的發展將是令人期待的。為此各地高校紛紛開辦了藝術院校,并設置了大量音樂、美術、戲劇、舞蹈等多種藝術類專業,這種設置一方面增加了學生的選擇范圍,另一方面藝術類生源的擴張也就造成了“藝考熱”。而在吸引了大量生源后,積極的教育就成為了高校教育的任務,為保證藝術教育的有效性,藝術教育的教學方式、指導思想、課程設置等都出現了轉變。藝術教育吸收了其他學科教育的精華,也發展了與專業自身相符的創作教育,形成了教學與創作的互相促進。可以說,藝術教育不再照本宣科,而是在強調學生基本功的同時,也加強對學生表現能力、創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養。與此同時,藝術教育要求教師也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師生觀和人才觀,以保證培養的人才可以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需求。在課程設置上,部分高校摒棄了傳統的固定課程的安排,而將其課程分為了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和探究型課程,然后進行合理的規劃和安排,保證學生接受到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藝術教育。
當藝術專業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時,藝術教育也變得如火如荼。許多家長開始重視學生的藝術素養,主張學生素質的全面性,即不僅要求孩子有一個優異的成績,還要有其他具有的藝術特長。因而有的家長放松了對孩子的限制,并鼓勵孩子積極發展自己的特長;也有的家長則開始著手培養孩子的特長,例如將孩子送到藝術培訓機構等,并不斷的鼓勵以提升孩子自信心,增加孩子的學習動力。學生的教育除家庭外,學校的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盡管學生在學校已經學習了許多課程,但藝術課程的增加也不能忽視。為保證藝術教育的有效性,藝術課程的設置是十分必要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各樣的工具也出現在了課堂上,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除此之外,為提高學生興趣,部分院校在進行課堂藝術教育的同時,還開展了藝術講座活動,利用藝術名家大力宣傳藝術內涵。為調動學生積極性,開展了藝術表演大賽、藝術節等活動,加大了對于學生的藝術熏陶。在社會上,一些有利于提升藝術素養的機構越來越受歡迎,很多學生利用假期時間經常到一些展覽館、美術館、劇院之類的場所進行參觀學習和觀賞,接受藝術的熏陶。藝術是一個時代的標簽,一個時代的文化可以通過藝術表現出來,所以我們說藝術也要與時俱進。雖然我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但藝術一直都是吸引大眾的亮點。對于我國藝術文化的發展,我們應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發掘出帶有我國特色的藝術文化。當然國外的先進理論也是不能拋棄的,這樣才能從更多優秀的藝術教育中找出適合我國教育具體情況的藝術教育方案。
我國目前的藝術教育現狀令人十分擔憂。雖然當前的藝術教育是在素質教育的大方向下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大眾面前的,但其發展仍出現了許多問題。
首先,藝術教育的目的性十分突出。就拿“藝考熱”現象來說,它產生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學生對藝術的愛好增強了,而是現實所迫。在素質教育的旗號之下,人才選拔的門檻仍然是高考制度,對于那些文化課學得不好,但短時間又很難提高的學生來講,藝考之路只是為了讓他們更容易進入大學之門。因為近些年招收藝術考生的學校不斷增多,它們對高考成績的要求往往比別的專業低二三百分,很多學校、家長、學生認為藝考之路是進入大學的一條捷徑,因而不少學生選擇藝考的原因本質上不是出于對藝術的強烈愛好。雖然素質教育的大旗仍在迎風飄揚,但實際上“如今中國的教育,是一個以高考成敗來論英雄的時代。因此衡量一個學校的優或劣是取決于該學校的升學率;而看培養一個學生是否成功,也是以他是否能考上大學為依據的。”所以藝術教育出發點仍然具有很強的功利色彩。藝術是一門很夢幻的學科,有的藝術專業可能很實用,但有的不是。學生學習藝術也是為了能夠在社會上生存,而隨著藝術作品的增加,其作品的真實性就需要進行判定,對于專業性不是很實用的學生來說,理論性的工作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也可以說藝術教育的目的是十分明確的,它是針對社會對于藝術的需求而開設的。
其次,藝術教育資源的不平衡。藝術教育的資源主要出現在發達地區,這主要是由于發達地區所接觸到的都是比較流行的事物。雖然近幾年來藝術教育進行了全國普及,但欠發達地區的藝術教育資源還是很少,因此經濟發達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教育資源存在著極大的不平衡性。即經濟發達的地區比欠發達地區的藝術教育師資要好,同一地區中,城市學校又比農村的藝術教育師資好。在一些不發達的農村地區,教師老齡化問題突出,面對著學生的是一群用落后的、單一的方法教學的老師,知識的單一和貧乏、教育方法的落后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形勢。有很多這樣的學校,學生連古琴和古箏都分辨不出來,很多孩子連薩克斯、小提琴這樣的樂器都沒見過,而學校也不會出資請名家到學校講藝術教育如何作用于學生的發展,就連很多老師自己都不知道藝術教育對人的發展到底有什么作用。在一些窮僻的山村里,讓能接受教育的孩子考個好分數,走出大山,他們就知足了。
再者,不同級別的學校其教育資源也不平衡。具體來說,各級別學校的學生是不同的,對于教育資源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舉例來說,高中和大學所追求的藝術教育目標是不同的,高中藝術教育對于教育資源的要求不高,只有基礎的即可。而大學對于藝術教育資源的要求很高,他們對于藝術已經由學習轉向了研究階段,其全身心都投入到了藝術學習中,因此對于教育資源的要求十分明顯。而高中生由于高考制度的存在,一考定終身的現實讓高中不得不更加注重文化課的學習。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自然也不會在藝術教育上下太多的功夫,有些學校只是為了響應一下素質教育的號召,而象征性地開設一些藝術教育的選修課,并不會給予這些課真正的重視。
最后,我國的教育理論還不完善。鑒于我國藝術教育起步晚、發展快,忽視了藝術教育中理論的完善,再加上其與他學科之間的聯系也不緊密,致使我國的藝術教育沒有得到完善的發展。為此我國還需要引進國外一些先進的理論知識,并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藝術教育改革方案。所以說,素質教育制度之下,中國的藝術教育之路任重道遠。
綜上所述,我國藝術教育雖然有了一定的發展,但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因此探究我國藝術教育形成的成因,找出問題所在,才能解決我國藝術教育前進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經過分析得出,我國藝術教育是基于某種目的而提出的,因而帶有很強的目的性,而且起步較晚,其教育資源不多分布也不平衡,最重要的是我國的教育理論還不完善,這將直接影響整個藝術教育體系的健康發展。
| 作者單位:井岡山大學藝術學院
編校:丁 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