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簡介低倍檢驗在安鋼第二煉軋廠的應用情況,分析說明了低倍檢驗對連鑄工藝技術質量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在生產實踐中的主要貢獻。介紹了安鋼第二煉軋廠常規連鑄板坯的低倍組織及缺陷酸蝕檢驗法、缺陷評級等現狀,提出板坯精銑加工及酸蝕標準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解決思路。
關鍵詞:板坯 精銑 低倍組織 評級
中圖分類號:TG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8(a)-0081-01安鋼第二煉軋廠常規板坯連鑄機采用多點彎曲、多點矯直、結晶器漏鋼預報、液面自動控制、動態配水、動態輕壓下技術,兩機四流生產連鑄板坯厚度為210~230mm,寬度為800~1650mm,長度為9000~11000mm,板坯重量32t,年產能力510萬t,為1780mm熱連軋機組及2800mm機組提供定尺坯原料,實現年產無缺陷熱軋商品卷400萬t以及中厚板110萬t。
1 現狀及存在問題
1.1 低倍檢驗的必要性
連鑄坯的宏觀缺陷檢查也叫低倍缺陷檢查,通常是借用肉眼或低倍放大鏡來觀察和判斷缺陷的性質。安鋼第二煉軋廠生產線主體于2007年投產,針對連鑄坯缺陷評級工藝依賴于外協加工檢驗。因此,實現快速穩定的離線加工連鑄坯,批次檢驗連鑄坯成為無缺陷連鑄工藝技術的關鍵,低倍檢驗成為指導連鑄工藝質量必要的工序,低倍檢驗需要進一步提高并規范化、標準化。
1.2 火切連鑄坯加工的必要性
連鑄板坯試驗室的低倍試樣和酸浸試樣的銑削磨加工板坯要求如下:
外形尺寸:11000mm×1650mm×230mm(定尺坯參考),總重:約32t,端面銑削研磨專用機床:2臺,工作臺面:3000mm×1000mm(參考),加工試樣尺寸:1600mm~2400mm×320mm~420mm×80mm,刀盤直徑:φ500mm,工作臺進給速度:100~3200mm/min(變頻無級調速),工作臺行程:3000mm,銑頭、磨頭橫向行程:900mm,銑頭、磨頭垂向行程:300mm,銑削后表面粗糙度:Ra1.6μm,研磨后表面粗糙度:Ra0.8μm(選項),研磨后平面度:0.02mm/m,單件加工時間:≤3h。
2 針對要求解決方法及應用
2.1 工藝布置
在連鑄2號機和3號機之間布置,對稱布置端面銑削研磨專用機床2臺,值班操作室1間,以值班室為基準,完全對稱兩套機加工設備,設置1噸懸臂吊2臺套,霧狀冷卻鑄坯箱兩套,加工檢驗鑄坯格柵平臺兩套,各自獨立,加工能力相同,可同時開展工作。
2.2 試樣工藝流程
鑒于連鑄生產能力較大,鑄坯下線產量較高,確定短流程低倍檢驗,暫時不進行硫印檢驗,試樣鑄坯表面以精銑Ra1.6μm為準。工藝流程如下。
連鑄2號機拉坯→2號火切1000mm×280mm×230mm鑄坯→2號機低倍加工銑床→精銑加工→低倍檢驗→缺陷評級→反應生產→鑄機調整
連鑄3號機拉坯→3號火切1000mm×280mm×230mm鑄坯→3號機低倍加工銑床→精銑加工→低倍檢驗→缺陷評級→反應生產→鑄機調整
2.3 精銑設備及加工流程
端面銑削研磨專用機床使用FX5045立式升降臺銑床,工作臺長度1800mm,工作臺寬度500mm,主軸傳動為帶過載保護齒輪傳動,工作臺動作為全液壓操作,工作臺進給速度:100~3200mm/min(變頻無級調速),銑頭橫向行程:1500mm,銑頭垂向行程:300mm,采用花盤式銑頭,加工粗糙度達到Ra1.6μm,平面度:0.10mm/m,快速立式換刀盤,加工能力3h/坯,加工面去除量5mm/面。
加工工藝流程如下:
鑄坯上銑床→調整→粗銑加工→精銑加工→光銑加工
2.4 低倍檢驗
低倍主要是檢查鑄坯的角部裂紋、中心偏析、中心疏松等問題。采用中、高碳鋼專用冷蝕低倍檢驗操作法檢驗連鑄板坯,操作方法簡單、快速,圖象顯示清晰,能準確地反映鑄坯內部低倍組織與缺陷,能及時診斷鑄機狀況與工藝參數,可作為鑄坯內部質量評定依據。在鑄坯質量控制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冷酸蝕低倍檢驗是在室溫條件下進行的,首先按表1-1選好侵蝕試劑,將試樣檢驗面朝上、放平,把侵蝕試劑倒在檢驗面上澆蝕5~10min,肉眼觀察缺陷,缺陷清晰時用麻布擦掉侵蝕試劑,然后用15%碳酸鈉水溶液或其它弱堿性溶液進行中和處理,以免殘余藥液引起腐蝕生銹。最后,用水沖洗、擦干或烘干。
檢驗評級標準如表1:
3 應用效果
通過上述方法公開安鋼第二煉軋廠低倍試樣加工機床設置,包括床身、工作臺、夾具、銑削裝置、床身上設置工作臺工作臺上設置有夾具;所述銑削裝置的一側設有液壓控制的機械操作鍵盤,通過平面定位機構與工件托起機構的共同配合,能夠將工件被加工的上表面調整至水平狀態,然后再對工件進行加工,大大減小了加工余量,既提高了切削效率,又保證了余量的均勻性。
采用專用冷蝕液對鑄坯進行低倍檢驗,能夠發現鑄坯的中心偏析現象,對中心取樣進行成分分析,其中心偏析成分主要為碳、硫、磷等低熔點元素,對連鑄板坯進行檢驗,檢驗效果較好。通過我廠對鑄坯的冷蝕檢驗,對組織與中心偏析、內部裂紋、中心疏松的缺陷進行分析診斷,產生這些缺陷的主要原因有二冷水不當,其次為鑄機開口度異常。工藝人員立即根據診斷意見制定措施,調整了冷卻制度,包括一冷和二冷制度,同時優化各區水量分配,確保冷卻強度適當均勻,并對鑄機輥縫進行監控。對的連鑄工藝進行優化調整后,等軸晶率增加,內部缺陷基本消除。
5 結語
安鋼第二煉軋廠通過鑄坯精銑加工與低倍冷蝕專用操作檢驗法,能準確反映出鑄坯的凝固組織與內部缺陷,制訂檢測信息傳遞制度,動態監測鑄坯質量,一旦出現異常現象,及時分析診斷,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由于分析診斷準確,措施采取及時有效,使鑄坯質量大大改善,基本杜絕了連鑄拉坯質量異議。
參考文獻
[1]顏登強.連鑄鋼板坯缺陷硫印評級圖[M].
[2]中國標準出版社.2009-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