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闡述了音高、音值的概念,小提琴演奏中音高、音值是小提琴演奏中的基礎。只有嚴謹的音高和細致的節奏才能基本形成音樂。大學生在小提琴練習中,使用有步驟的自我檢測方法,是培養學生正確練琴的好方法。有助于掌握各個音樂時期的音樂風格,是形成個人演奏特點的必經之路。其中音高、音值、是音樂的基礎,是練習中最需細心鉆研的練習過程。
關鍵詞:小提琴演奏 音高 音值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8(a)-0251-021 引言
表演專業的學生在練習中的自我檢測,是一個大學生自身煩惱和關注的問題。音高就是小提琴演奏中的音準,是小提琴演奏中的左手關鍵的基礎問題,是小提琴的演奏中的“硬骨頭”,無論多么艱辛都要啃完它。作為大學生可能更多的需要理性細致的判斷來解決音準問題。音值就是小提琴演奏中的節奏問題。用以表達不同的音樂時期技巧、不同的音樂情緒、不同的音樂風格。由于大部分的大學生不能正確的檢查自身的演奏中的錯誤,使演奏的作品都不是很好的表現音樂本身,還造成大量的時間的浪費。因此,要習慣練習中的自我檢測。音樂的初步形象由音高、音值來完成。
2 音的物理屬性
2.1 樂音
音樂中使用的聲音主要是樂音,其次是噪音。樂音為音樂提供了最基本的素材。其音高是形成旋律、調式、調性、和聲等音樂現象的重要條件;其時值長短是形成節奏、節奏型、速度等音樂現象的重要條件;其音響強弱是形成重音、弱音、力度、力度變化等音樂現象的重要條件;其音色是形成聲樂、器樂中斑斕而變化多端的絢麗色彩。
音的高低,在練習中,我們常稱它音準;音的長短,在練習中,我們常稱它們為節奏或節奏型;實際上,我們的每天一次練習都要嚴格從音高(音準)、音值(節奏)兩方面進行自檢,就能夠達初步達到音樂的基本演奏效果。
2.2 音樂的表現
音高在音樂中不僅僅是旋律,而且代表了音樂的風格,比如巴赫的作品,需要用十二平均律去演奏,才能具有巴赫的音樂風格,才有了文藝復興到巴洛克時期的和聲復調的特點;柴可夫斯基的旋律導音可能要傾向性更加強烈了,要使用純律。再如,中國作品,又需要使用五度相生律來演奏。音值是節奏的強弱表達。這強弱的組合,是演奏者對作品的理解和表現,如何表現作品技巧的同時,還能較好的保持作曲家的意圖,節奏成了音樂表現中的關鍵。
3 自檢的兩個基本要素:音高、音值
新入學的小提琴表演專業的大學生已經具有扎實的基本樂理理論,具備良好視奏和聽力以及基礎和聲分析能力。但是到了實踐的練習中,他們常常“忘”了使用這些已經在身上的功夫。他們已經具備的小提琴演奏功底,又有強烈的求知欲,使他們急于表現音樂風格,表現自己的演奏技巧,在練習過程中一遍一遍熱情的模仿大師們的錄音。卻很少從自己的根本上找原因,加以修正。下面我們一步一步的講解小提琴練習中自我檢查的過程。
3.1 音高(音準)
音準是小提琴演奏中的關鍵問題,是小提琴的“靈魂”和“生命”,同時也是最難突破的問題。
3.1.1 仔細看譜
在小提琴練習過程中,首先要看清楚樂譜。很多大學生說:這些曲子我聽都聽熟了。但是,請你看看樂譜,總是有一兩個細小的地方,你的演奏居然和樂譜不一樣。作為將來的演奏家或音樂教育家,這是完全不能原諒的。因此從現在開始,養成嚴謹、仔細看譜的好習慣是絕對必要的。
3.1.2 調整左手指法
有的同學在相同的地方,一直拉不準音,他(她)都聽出來了,可是,就是慢練很久也難以修正。這時候第一考慮的是修改指法。能考上大學的小提琴學生,已經學習了運用多種指法演奏音階。所以,去選擇一種合適你的手指手型感受,適合樂曲音樂的指法。不要鉆死胡同,無謂拼命練習。因為如果是小朋友練習,我們可以教他(她)20遍、40遍、100遍的練習,以達到所需的耐力和適應力,使動作、音樂印在小朋友的身體里的練習。可是大學生有很好的綜合能力,必須充分使用和發揮這種潛在的多向能力。會很快的解決音準的問題。因為好的(指適合你的,舒適的)指法可以使換把更加清晰流暢,是揉弦在更加放松的狀態表現所需的音樂,大大提高音準的把握性。如:普羅科菲耶夫的《第二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的弱音器演奏部分。這里可以使用伸張手指,由于每次伸張的有小三度,還有大三度,還有增三度,速度很快,音準變得混亂,使用伸張手指這種簡便的方法,反而成為我們的手指的負擔。為了保證音準,為了更加清晰的表現樂句。我們將使用部分伸張指法,其中幾組16分音型則用換弦來獲得音準。在保證音準的同時,演奏從繩上滑下來的流暢感,使其保持音樂的原貌。
我們可以發現:在保證了音準的情況下,音色也發生了變化。使用不同的琴弦,不同的把位就是會發生變化。但是這種變化必須適應樂曲整體風格,就如前面普羅科菲耶夫的《第二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的弱音器演奏部分的例子,沒有改變音樂的本來特性。這才是理想的用調整指法的保證音準的修正過程。
3.2 音值(節奏、節奏型)
音的長短組合成為節奏。同樣的音,用了不同的節奏型,表現了不同的音樂內容,不同的音樂風格及色彩。傳統西方小提琴演奏中,通常一首樂曲有幾種特有的固定節奏型。把握好這幾種節奏的演奏方法,基本上就能較好的演奏出這首樂曲的風格。比如在巴赫的作品中的8分音符,通常演奏成每一音之間都斷開。在貝多芬作品中的8分音符,通常演奏的像是緊踩著別人的腳后跟,有緊迫感。
3.2.1 仔細看譜
還是仔細閱讀樂譜。好的習慣是在每一個地方都要用到。就生活最簡單的例子吧:你在家有很好的問候父母、爺爺奶奶的好習慣,你到了學校或者將來的工作單位就屏蔽這個好的善意的習慣嗎?就最初我們學習小提琴手指練習,老師要求你的手指放松,你做的非常好,當你學習雙音基本手指練習時,你就要“忘了”手指的放松了!
仔細嚴謹的閱讀樂譜會是你受益匪淺。同時仔細的研究作曲家用音的長短表達的內容,連線又是想暗示演奏家什么情緒,音型之間的對比代表了那個特征和個性。才是真正求索音樂的真諦。
3.2.2 調整右手弓法
調整弓法有兩種,一種是技術保證的調整。一種是適應樂句的調整。
有的時候,適度調整弓法,并不改變樂曲的初衷。由于演奏者的技術有一定的限制,一直演奏的很不舒服的地方,學習者先確認左手指法適合的情況下,調整右手的弓法。主要檢測弓段速度、弓在弦上的壓力、發音位置、節奏型的特有的演奏方法。有的時候只需要調整其中一項就可以解決問題,有時候需要調整其中兩項甚至四項都要適度調整,才能獲得理想的演奏。如:帕格尼尼《隨想曲第20首》,6/8拍,一開始的dolce(A段)樂譜上是兩小節演奏一弓。在弓子不夠的情況下表現平靜安詳的氣氛是很倉促的,顯得動率太強,不夠穩定。在這個時候,就可以調整為一小節一弓。可能不必運行全弓,與兩小節一弓相比,弓子與弦接觸的發音點的位置也必要做輕微的變化。另一方面,我們如果在心里打一小節六拍,就形成很碎的拍子。如果在心里用兩拍子轉換,可以獲得更加從容的節拍。這種節奏技術的轉化,帶給我們音樂表現從容平靜、思緒慢慢的歌唱感受。
另一種是為了適應樂句調整弓法。為了適應樂句的弓法調整,必須建立在作曲家作品的基本音樂性格上的調整。也就是不改變音樂的初衷。比如:貝多芬《春天》鋼琴和小提琴奏鳴曲的一開始。小提琴的弓法可以用上弓起,也可以用下弓起。只要后面的樂句演奏的順手,不改變時值的長度,運用上、下弓都是可行的。完全不改變音樂的初衷。這種為了樂句調整弓法的種類很多。有時候一個樂句可以使用多種弓法,而不改變作品本意,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選擇其中的一種,經常在練習中仔細判斷,做出適合自己的表現弓法,久而久之,這就會形成個人演奏風格。因為在大學的課堂上,老師很少像在我們初習小提琴時強調弓法,在學生的樂譜上畫幾種可供選擇弓法。在大學時期,老師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和發揮的空間。只是在具有爭議的地方,提供兩三種常用或經典的弓法模式。但是,大學的教授,更希望學生有更好的自己的弓法。
4 結語
小提琴練習的自我檢測方法需要非常的細心和耐心。還需要很多的音樂輔助知識的支撐。在練習中仔細檢查音高、音值,用心調整,就能演奏出作品的本來面貌。同時可以培養演奏者思考的習慣,也是演奏者個人風格的自然形成過程。再配合小提琴練習的音量、音色兩種檢查方法,使演奏者的演奏形成良性循環,提高音樂表演的能量。
參考文獻
[1] 梅紐因.梅紐因論小提琴.人民音樂出版社,1999.
[2]楊寶智,林耀基.小提琴教學法精要.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
[3] 劉洪.新概念小提琴演奏技術.上海音樂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