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經濟管理領域,會計信息質量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應該說,會計造假、會計信息失真等問題,無時無刻不在困擾著我們,影響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僅嚴重擾亂了資本市場秩序,損害了投資者的根本利益,甚至動搖了公眾對攻府公信力。如何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成為了經濟管理領域要解決的當務之急之問題。要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必須從會計信息失真的根源抓起,分析和研究產生的主客觀原因,抓住關鍵因素,只有這樣,才能標本兼治,有效促進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關鍵詞:會計信息提高質量
中圖分類號:F2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8(a)-0208-011 會計信息失真產生的原因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
1.1 內部控制制度薄弱
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分工不夠明確。在我國很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中,為了節省成本,分工不夠明確細化,有些甚至連錢和賬等一些不相容的業務都是由一個人經手。這就為貪污、會計造假等違規問題甚至犯罪現象的發生提供了客觀的條件。(2)責任不清。實際工作中,有些單位沒有很好地解決干部能上能下問題,從而形成多人簽字,環環蓋章,遇到問題相互推諉根本無人承擔具體責任,致使有些本應在短時間內得以解決的問題一拖再拖,嚴重影響了工作效率和企業的效益,沒有發揮干部帶頭作用。(3)缺乏制度考核指導。企業內部控制建設和執行缺乏指導和考核,有時形同虛設,實際運行中很難發揮應有的功效,形成了規章制度無人問津的地步。
1.2 領導個人素質和權力問題
實際工作中,有時受單位負責人的不良道德影響,會計人員屈從于領導的壓力,被動做假,以應付各級行政部門的檢查。在目前的經濟社會中,會計人員與單位負責人在地位上屬于被領導(下屬)和領導關系,就是說單位負責人對其工作完全擁有領導權和管理權,如沒有按照領導的意圖去做,有時會丟了飯碗。所以,在很多情況下,會計人員不得不也必須按照單位領導的要求,甚或不惜冒著違背現有會計法規的情況下,在實際工作中弄虛作假,達到使單位領導獲取不正當利益的目的。從表面上看,這是會計人員不良職業道德的表現;從深的層次看,這完全是單位領導主觀意志的具體體現,是其不良道德和居心叵測的直接結果。
1.3 從業人員個人道德問題
在會計從業過程中,有時為了個人一己私利,經過周密謀劃,故意以不正當手段使會計信息歪曲反映經濟活動和會計事項,誤導人們對企業的認識和市場規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得到長足發展的同時,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個人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思想逐步抬頭,會計人員往往不能很好地遵守職業道德,在追求物質利益時同時,不斷膨脹的私欲,致使個別會計人員不顧會計行業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道德規范和基本原則,挖空心思,利用職務之便監守自盜,通過故意偽造、變造、隱匿、毀損會計資料等方式,大肆貪污、挪用公款,最終以身試法,走向犯罪道路。
2 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對策
2.1 完善治理制度和規范,健全企業內部控制
授權控制是指相關工作人員必須在領導授權和批準的前提下,才能處理有關的經濟業務;相反,如未經授權和批準,絕對不允許接觸相應的經濟業務。這樣,經濟活動中的每一個過程、環節責任、權利明確,可以有效預防和控制某些事件的發生。這項制度要求對各級管理人員的職責范圍、業務處理權限和所承擔的責任進行規定,使之對自己的業務處理行為負責,真正做到權責分明。
內部控制制度要得到貫徹執行,需要有合適的處罰機制,否則只會流于形式,形同虛設。要保障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實施,問責制是一種常用的處罰方式。所謂問責制,就是某項活動中,必須做到權責分明,嚴格科學考察相關人員是否真正履行相應責任和義務,及時準確地察覺失責,依據相應的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對當事人進行追究和懲罰的制度。嚴格執行問責制,可以有效實施內部控制制度,保證經濟活動的正常運行。問責制中,責任的界定是問責的核心環節。不同崗位具有不同的的責任和義務,要切實解決責任不明、環節太多之現象,避免內部控制制度重疊現象,避免人人有責而人人都不負責以及亂扯皮的問題。
在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中,應該依據崗位的不同,對其責任進行科學而合理的界定,比如各個崗位的權限以及工作程序是怎樣的,必須完成的工作任務是什么,考核標準及其依據等,以準確科學地進行評估,才能進行嚴格公正問責,保證制度的順利實施。同時,定期不定期地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或抽查。結合本單位的實際,對某項具體內容預期管理目標進行測試、評價,刊期是否合理,看其是否取得了預期的效益,以便最大程度地調動職工工作的積極性和能動性。
健全企業的內部治理結構。應通過研究,對權利分配、權利制衡等機制進行規定,對于相關的職務,不能由一個人同時包辦兼任不相容業務的分工,以免造成不該出現的問題和摩擦。這一控制制度能保證在處理經濟業務時,能夠互發揮相制約、相互監督的作用,減少或避免因企業內部控制機制上造成會計造假的現象或問題。
2.2 提高會計工作的誠信度
從單位領導層面看,要提高其誠信度和道德水準,避免隨意利用手中權力施壓于會計人員,創設良好的環境,使之相對獨立地開展工作,真實反映本單位的經濟運行情況。
從從業會計人員層面看,要使自己的職業道德、執業技能逐步得到提高,養成誠實守信的習慣,要有高度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嚴格執行法律法規,認識到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的責任和義務,養成兢兢業業、務實求真的工作態度,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擾,真正做到心態平和,淡泊名利,不為少部分別有用心的領導的壓力和利益所動,做到問心無愧,心胸坦蕩。
從社會的層面看,要建立健全并完善會計執業和處罰等法律法規,政府對舉報人和違規者要做到獎罰分明,社會對企業的監督力度要逐步加大,并保證會計人員能夠相對獨立的開展工作,不為外界因素所干擾。
2.3 完善社會信用體系
會計人員必須樹立誠信觀念,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水平。會計行業本身的性質決定了所有會計人員必須以誠信為本,操守為重,遵循準則,不做假賬,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其實不僅是會計從業人員,同時也包括企業和政府是一樣需要加強誠信建設。
經濟發展的程度越高,經濟管理的重要性越突出。廣大投資者、債權人和企業管理部門等會計信息使用者越來越重視會計信息的質量,這可為政府部門進行宏觀決策的提供客觀而準確的依據。會計信息失真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影響很大,應緊緊抓住會計信息失真嚴重的典型案例,及時從重、從嚴處理,形成強大的威懾力。
綜上所述,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的關鍵在于建立健全并貫徹執行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加強會計行業職業道德建設和建立社會誠信體系,只有控制好這三個環節,才是根本之大計,根本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