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對于橋水庫浮游植物的調查,在總結分析于橋水庫浮游植物群落結構特征的基礎上,對于橋水庫的營養狀況進行了評價,旨在為于橋水庫水環境的綜合治理提供背景資料。從浮游植物種群數量及多樣性指數反映的水質狀況來看,水質總體處于中-富營養水平,水體屬于清潔水體。從調查結果看,微囊藻等易引起水華爆發的種類分布較多,應適當投放一定量的鰱、鳙等魚類,通過生物操縱的手段來控制浮游植物,防止水華發生,控制富營養化,以改善水質。
關鍵詞:浮游植物 多樣性指數 于橋水庫
中圖分類號:X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8(a)-0223-01于2008年5月、7月、9月分3次對于橋水庫浮游植物進行了取樣調查。通過調查,共采集浮游植物分屬8門61屬,其中綠藻門27屬,藍藻門10屬,硅藻門12屬,裸藻門和甲藻門各3屬,隱藻門、黃藻門和金藻門各2屬。優勢種類主要有藍藻門的微囊藻、綠藻門的盤星藻及硅藻門的脆桿藻。1#采樣點的數量最多,為3.18×108ind/L,生物量為12.54mg/L,3#、4#、8#、10#采樣點的數量差異不大,在1.03~1.09×107ind/L,6#采樣點最少,為7.03×106ind/L。從全年的調查結果看,藍藻門數量最多,綠藻門次之,黃藻門最少。
浮游植物是湖泊有機質的主要生產者,在湖泊生態的物質循環與能量轉換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它們與水體營養狀況有著密切的相關性。對浮游植物的研究是生態系統研究的重要內容和生態系統容納量研究的重要指標,也是資源評估的重要依據。不同營養狀態的水體環境條件分布著不同種類的浮游植物,因此浮游植物常用來評價和監測水質。研究浮游植物的群落結構組成,對水資源保護和漁業生產等方面也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1 實驗材料與方法
1.1 監測點的布設
2008年5月、7月和9月分別對于橋水庫的浮游植物進行了監測。浮游植物的監測設一個斷面10個采樣點,水庫的入水口(4#和5#)及出水口(1#)區域分別設一個監測點,其余各點按庫形均勻分布,
1.2 樣品的采集和處理
浮游植物定性樣品的采集和鑒定參照何志輝章宗涉關浮游生物定性及定量方法來處理。
1.3 水質評價方法
本文采用種群數量、群落優勢種用作評價水體營養水平,多樣性指數用來評價水質。參照國內有關湖泊營養水平標準,實測種群數量小于3×105個/升為貧營養,3-10×105個/升為中—富營養,大于10×105個/升為富營養。多樣性指數采用Shannon-weaver指數,參照美國通用的d值(Shannon-weaverd)標準,以一個群落中種類數的個體數來表示群落結構;d=S-1lnN,其中S為群落中的總種數,N為觀察到的個體總數;當d大于3為清潔水體,2~3為輕度污染,1~2為中等污染,0~1為重污染。
2 結果與分析
2.1 種類組成
通過調查,共采集浮游植物分屬8門61屬,其中綠藻門27屬,硅藻門12屬,藍藻門10屬,裸藻門和甲藻門各3屬,隱藻門、黃藻門和金藻門各2屬。優勢種主要有藍藻門的微囊藻、綠藻門的盤星藻及硅藻門的脆桿藻;藍藻門的色球藻屬、平裂藻屬、,隱藻門的隱藻屬,甲藻門的角甲藻屬,裸藻門的柄裸藻屬、,綠藻門的柵藻屬、綠球藻屬、、頂棘藻屬等均為常見屬。
2.2 現存量
從各個采樣點來看,5#站的浮游植物平均數量最多,其次依次為4#、10#和1#,6#站的數量最少;從浮游植物年平均生物量來看,5#站的生物量最高,其次依次為8#和2#站點,6#站的生物量最少。魚類生長期的浮游植物量,浮游植物生長期的平均數量為4.03×107ind/L,生物量為12.21mg/L,從全年的調查結果看,藍藻門最多,綠藻門次之,黃藻門最少。
2.3 營養水平及水質評價
2.3.1 種群數量
從浮游植物調查測定結果看,其種群數量為4.03×107ind/L,大于標準的10×105個/升,說明從種群數量反映的水質指標判斷,于橋水庫水質處于中富營養狀態。
2.3.2 多樣性指數
經測定浮游植物的多樣性指數為4.74,由Shannon-weaver指數推斷于橋水庫水體屬清潔水體。
3 討論
3.1 浮游植物種類的季節變化
浮游植物種類的季節變化較為明顯,5月平均水溫16.2℃時種類尚少,為41種;7月平均水溫為26.0℃時種類達52種,此期間藍藻的數量與生物量已最高,到9月平均水溫已由8月的28℃下降為26℃,雖藍藻仍居多,種類也增加,但總的種類下降到47種。隨季節變動的種類主要是綠藻門、藍藻門和硅藻門。
3.2 浮游植物種類的平面分布
浮游植物優勢種類如藍藻門,隱藻門,硅藻門,甲藻門,綠藻門等在全湖廣為分布;但部分種類僅出現在個別樣點,如裸藻門的柄裸藻屬僅出現在2個樣點中;藍藻門的螺旋藻屬,只在5#采樣點發現,尖頭藻屬僅在8#出現,瘤皮藻屬在1#出現;硅藻門的羽紋藻屬和卵形藻屬僅在少數樣點出現。金藻門的錐囊藻屬僅在5#樣點為優勢種,其他樣點數量極少,可能與進水口上游河流引入的物種有關。所調查的10個樣點中,5#、7#出現的浮游植物種類最多,均為47種,2#、4#最少,分別為28種、29種,其他波動不大,都在30種~40種之間。
3.3 浮游植物的數量變化
鑒定出于橋水庫浮游植物8門61屬。綠藻門有27個屬,占浮游植物種類數的44.26%;硅藻門有12個屬,占浮游植物種類數的19.67%;藍藻門有10個屬,占浮游植物種類數的16.39%;裸藻門和甲藻門各有3個屬,各占浮游植物種類數的4.92%;隱藻門、黃藻門和金藻門各有2屬,各占浮游植物種類數的3.28%。本次調查與1976年的調查結果相比較有較大差異。1976年的調查結果分屬6個門、73屬。其中綠藻門31屬,硅藻門20屬,藍藻門10屬,裸藻門10屬,甲藻門4屬,金藻門3屬,而沒有隱藻門和黃藻門的記錄。從藍藻門的調查結果來看,2006年其平均數量為3.72×107ind/L,較1976年的5.93×105ind/L高出約有一百倍;綠藻門的數量為1.98×106ind/L較76年2.48×105ind/L也有明顯增加。
從浮游植物種群數量及多樣性指數反映的水質狀況來看,于橋水庫水質總體處于中富營養狀態,水體屬清潔水體。從浮游植物的調查結果來看,藍、綠藻等均為主要種類,從其數量及現存量看較歷史均有較大增加,而藍、綠藻為水華爆發的主要種類,為防止水華發生,應適當投放濾食性的鰱、鳙等魚類,通過生物操縱的手段來控制浮游植物,防止水華的發生,控制富營養化,以改善水質。
參考文獻
[1] 鄔紅娟,胡興躍.黑龍灘水庫浮游生物及初級生產力[J].水利漁業,1998.
[2] 盧敬讓,李德尚,周春生.山東省大中型水庫浮游植物構成及其特點[J].青島海洋大學學報,1994.
[3] 韓德舉,吳生桂.陸水水庫的浮游生物及營養類型[J].湖泊科學,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