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食品檢驗是一個理化過程,復雜的操作過,讓影響其準確性的因素變得復雜,要提高檢驗的說服力就必須進行全過程管理,針對關鍵進行規范才能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從而全面提高檢驗工作的效率與質量。
關鍵詞:食品檢驗 樣本采集 設備校驗 試劑選擇 環境控制
中圖分類號:R1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8(b)-0099-01
食品質量檢測是關系到民生的重要工作,在檢測中必須進行多環節操作才能獲得最終的結果,而在這個過程中的每一步都會對檢測的結果造成影響,所以必須對全過程進行控制,這樣才能獲得準確的檢測結果指導生產與管理。綜合的看,食品質量檢測中有采樣、試驗兩個基本環節,而影響其準確性的關鍵因素則不僅僅只有兩個環節,因為所謂的食品檢驗技師利用物理、化學、生化等技術,按照制定的技術標準,對采樣進行質量檢測,從而確定其質量改變情況。在分析的過程中樣品、技術措施、制劑、儀器、人員、操作等會受到限制,從而導致檢驗的試驗結果出現誤差,而誤差過大就會導致準確性不能達到質檢要求。而影響其準確性的關鍵因素有以下幾個。
1 樣品采集與制備
首先,食品的抽檢樣本必須具備代表性,因此在采樣的時候應注意生產日期、批號等,如取樣中應收集相關的質量資料,并記錄生產日期,批次數量等,以此保證抽檢的數量滿足需求,同時操作中應保證隨機原則,然后對采集到的樣品分為三份,用于檢驗、復檢、備案等。
其次,取樣的操作。針對不同形態的食品應采用不同的方式,如:固體應在不同的位置進行取樣,并將其粉碎混合均勻然后同時進行脫水處理,按照四分法進行取樣,然后再次混合這樣的樣本才具代表性;液體樣本則對樣本混合均勻,尤其是可溶性物質取樣的時候必須保證混合均勻,并濾除沉淀才能用于檢驗,濾除的沉淀物的數量應滿足標準;其他產品如:冷凍食品;罐頭等,應按照批號進行,保持樣本取自同一個批號的重量應大于250g,抽檢的樣本包裝大于6個。而對肉類和水產等則在采集中按照不同的分析項目進行分部位采樣,或者混合采樣。
2 檢驗設備和試劑
首先,檢驗所采用的設備是影響檢測結果的重要基礎,正確的選擇儀器將直接影響檢測數據的精度,當然也就影響了準確性,在使用自校驗設備的時候應保證其在校驗期限內,對氣密性要求嚴格的設備應進行必要的前期檢測。對于檢測中使用的設備應進行定保養和維護,這樣才能對各種設備的性能進行了解,及時的發現問題并加以解決,避免出現存在缺陷的設備進入到試驗過程中,而影響檢驗的準確度,同時在試驗中還應注意其使用方法的正確性,從而保證檢測數據讀取準確。
其次,檢測中選用的試劑也會影響到檢驗的結果,化學試劑是直接參與檢測過程中理化反應的物質,其與樣本會發生多種反應,從而獲得檢測的結果,所以化學試劑的選擇與用量會直接影響結果。有一部分溶液在保存的時候會有特殊的要求,如試驗檢測食品中亞硝酸鹽的試劑(萘胺鹽酸溶液)需要低溫保存,如出現顏色改變則必須重新配置。對于容易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的化學試劑則應在存放和使用時進行定期檢測,如果制劑出現化學性質改變則應重新配置,如檢測瓶裝水中高錳酸鉀的耗氧量是,所采用的草酸鈉溶劑和高錳酸鉀溶劑,在室內環境中放置一定的時間就會導致其與空氣接觸而氧化,這時溶劑濃度會發生改變,則無法獲得準確的檢驗結果。
最后,選擇正確適用的檢驗方法也是影響檢驗準確性的要素,進行檢驗的操作人員進行試驗時應嚴格的按照產品的標準進行操作,而在面對多種檢測方法都可以獲得最終結果的時候,即應對其進行甄別選擇最為準確的方法,此時就要求操作人員必須具備扎實的基本功和豐富的理論、實踐經驗,在檢驗前就充分分析樣本的特征和檢測目的,實驗室條件等,從眾多檢測方法中首選一個作文仲裁法,如檢測結果出現爭議也可與選擇仲裁法;而實驗室的條件有限不允許操作人員進行儀器分析法的時候,選擇化學法進行分析也是可以的;因為食品的檢驗成分不同因此選擇檢驗的方法也不會相同,所以應保持謹慎的態度,避免出現人為失誤。
3 操作人員的素質因素
操作人員的基本素質將決定其在試驗中進行的操作是否準確合理,同時對試驗方法的選擇適合合理等。因此操作者必須具備專業素質,即具備對各種試驗設備、方法、指標、流程等全面掌握的基本能力,以此保證檢驗的順利開展;另外,為了保證其對質量體系的了解與應用,還要保證檢驗人員具備管理能力與水平,即對相應的法律與法規進行全面了解,應能在試驗中得到應用,以保證檢驗的過程符合相關法律規定,并以準確的方式與方法管理相應的檢驗過程,即做到技術與規范相協調,保證檢驗的結果準確。
4 實驗室的環境因素
在許多的檢測項目中,對環境的溫度都會有嚴格的要求,尤其是食品作為有機產品則更需要控制環境溫度。如在容量法分析中,盡量應控制室溫在20℃,因為像標定標準滴定溶劑的時候,需要對滴定的體系進行校正與控制,而消除溫度變化對體積的影響,即20℃是矯正值歸零。再如對酒類(葡萄酒)的酒精濃度、總浸出物;(啤酒)酒精度、原麥汁進行檢測時,容量瓶量取蒸餾物、蒸餾殘存物的時候,必須保證二者的環境溫度一直,定容才是準確的。再有就是檢驗飲料中的固體可溶性物質時,溫度矯正的范圍通常為10~30℃,只有溫度控制在這個范圍內才能保證檢驗出的校正值是合理的,才能得出準確結果。
5 檢驗項目相關性審查
在食品的檢驗項目中一些是相互關聯的,通過這些相關的項目可以對其進行結果驗證,以此分析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如對醬油中氨基酸態氮和壘氮的檢測,氨基酸態檢出值通常是壘氮的50%,如果相差過大則證明其檢測的結果有誤,因此必須進行重新檢測;再如桶裝水中的臭和味、游離氯的檢測項目中,如直接可以嗅到異味則游離氯應超過了標準;再如通過蜜餞產品的色澤對二氧化硫的含量高低進行驗證等,這些在檢驗中都可以作為分析檢驗結果準確與否的重要內容。
6 結語
食品的檢驗是一項比較復雜的系統工程,其過程中有很多因素會造成檢驗的結果出現誤差,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從檢測樣本的采集到試驗室溫度的控制都會造成對試驗準確性的影響,所以應將檢驗看做是一個完整的過程進行全面監控,以保證檢驗結果的權威。
參考文獻
[1]曾菲.對基礎地理信息系統數據質量控制的探討[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1(3).
[4] 高菁超.論如何提高食品檢驗結果的準確性[J].科技信息,2011(22).
[6] 張鵬.談提高食品檢驗準確性的控制環節[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