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比較燥熱,人們在這種高溫環境中很容易莫名煩躁,那么你就要小心“情緒中暑”了。合理地調節自我情緒,可以讓自己更加放松,更加快樂,使夏天更加涼爽。
夏季到來,氣溫連日飆升,高溫天氣下,除了要注意防止生理中暑,“情緒中暑”也不容忽視。常在戶外勞動和工作的人群、長時間面對電腦工作的白領、機關人員,都是“情緒中暑”的易發人群。
什么是 “情緒中暑”
近日,某公司李經理發現,好幾名員工有點“不對勁”:一向關系不錯的小張和小林,因為一句玩笑話吵了起來,差點動手;溫柔漂亮的秘書琳琳小姐最近情緒低落、胃口不佳,動不動對人大聲吆喝;“好好先生”小李一改平日笑瞇瞇的模樣,在工作中表現出了不耐煩的情緒……找他們談話,也沒發現有什么思想問題,這是怎么回事?其實,這些都是“情緒中暑”的典型表現。
據某醫院李醫生介紹,當氣溫超過35℃、日照超過12小時、濕度高于80%時,氣象條件對人體下丘腦的情緒調節中樞的影響明顯增強,人容易情緒失控,頻繁發生摩擦或爭執的現象,叫“情緒中暑”,又叫夏季情感障礙綜合征。正常人中,約有16%的人在夏季會發生“情緒中暑”。
“情緒中暑”往往容易被人忽略,被當作一種高溫環境下的正常生理反應。其實,它是一種由于炎熱的外部環境所引發的心理情緒問題,造成“情緒中暑”的內因,歸根結底,還是人體對環境的適應性差。
有三類人比較容易出現“情緒中暑”:第一類是平時工作和生活壓力較大的人,高溫造成的惡劣外部環境很容易誘發他們一直壓抑的負面情緒;第二類是平時情緒起伏比較大的人,這類人對情緒控制能力不強,很容易在高溫環境下焦躁不安;第三類是不善于溝通的人,由于不善于與人溝通,無法將負面情緒通過傾訴等方式合理釋放,在高溫環境下容易情緒失控。
如何防治“情緒中暑”
“情緒中暑”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
一是要注重平時的情緒調節,學會自我管理情緒。俗話說:“心靜自然涼”,越是天熱,遇事越要心平氣和,保持理性。遇到不順心不如意的事,切忌暴跳如雷,最好是冷靜下來,暫時回避,“退一步海闊天空”。遇到讓自己感覺煩躁的事情,要學會“移情”,比如,將人人討厭的老鼠想象成可愛的米老鼠,心情自然會爽朗許多。
二是要保持心理狀態的放松,有意識地保持樂觀、寬容的心態。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埃力斯通過實驗證明,理性信念往往導致樂觀快樂的情緒,而非理性信念則容易導致悲觀煩惱的情緒。因此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要盡可能以積極的、樂觀的態度去理解,與他人相處盡可能以善良、寬容服人。
三是養成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夏日產生的焦躁情緒很容易造成睡眠質量下降、食欲不振,在這種情況下,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節奏,堅持早睡早起,即使晚上比較熱,也不要納涼太晚,夜間睡眠質量不高也不要太晚起床,以免造成睡眠障礙的惡性循環。在飲食上要盡可能清淡,避免油膩。
“情緒中暑”的防治有這么幾種具體方法:
一是音樂調節法。經常聽聽舒緩的輕音樂,比如瑞士的班德瑞輕音樂,在這種自然、純美的音樂背景下,重新梳理心事,搭建起屬于自己的“仙境”。當然也可以靜坐沉思,閉上眼睛想象森林、藍天、大海、冰雪等令人感到涼爽的情境,打造一個“心理空調機”,為自己的心靈吹風納涼。
二是運動調節法。選擇在傍晚天氣相對涼爽時,進行喜愛的體育運動,通過大量出汗,進行一定強度的拼搶和對抗,將部分負面情緒發泄出去。不要選擇人多的游泳場進行鍛煉,因為人頭攢動的泳池不僅不能夠肆意游樂,反而會因為無法自由發揮而增加人的煩躁感。
三是耐熱訓練法。高溫到來前,科學地進行一些耐熱訓練,通過在高溫環境當中訓練、大量運動,能夠提高身體汗液分泌能力,加快排汗速度,增加排汗量,以達到增強耐熱能力的目的。長跑是一種簡單有效的高溫訓練方法,按照每個人的耐受程度不同,每天在較為炎熱的天氣條件下長跑2~3公里。再配合蹲馬步、俯臥撐等比較常規的項目,可以有效地增強耐熱性。
當然,如果盡了力卻還是處在“情緒中暑”狀態難以自拔,那就應該及時向心理咨詢師尋求專業的幫助了。
(編輯 遐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