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實施“新農村新家庭”計劃,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決定》提出的重要舉措,也是人口計生部門融入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載體。為此,我們特別開辦了“新農村·新家庭”專欄,為相關政策的宣傳以及各地做法經驗交流提供一個方便的平臺。
在此,我們熱烈歡迎社會各界人士將反映農村新風尚、新面貌的活動、新聞、故事等,以各種文體記錄下來(需配相應照片及說明,照片大小500kb以上),給我們投稿,與大家一同分享“新農村新家庭”計劃帶來的幸福果實!投稿郵箱:rkwh2009@163.com
現如今,農村姑娘出嫁,要是不陪送電腦,就會被人笑話是土老帽了。在河南省駐馬店市平輿縣楊埠鎮,新家裝上新電腦,卻不光是新人們圖攀比、逐時尚,而是實實在在地讓跨入婆家門、變成留守女的農村媳婦們“網”住了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近年來,河南省駐馬店市平輿縣楊埠鎮人口計生部門根據當地留守婦女求美、求樂、求富的內心追求和學電腦、用電腦的實際需求,堅持以鎮、村兩級人口學校為陣地,主要采取“請進來”的方式,從專業技能培訓機構、本鎮中小學以及回鄉大學生中聘(邀)請老師,有計劃地組織廣大已婚育齡婦女學習電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深受大家歡迎。
家中有電腦、能上網,自己懂電腦、會運用,這讓楊埠鎮一個個留守婦女通過電腦網絡打開了一片新天地,了解到大量新信息,學到了不少新知識,真可謂觀念新、錢袋新、面貌新,幸福指數燦然提升!
廣場舞舞出俏生活
河北村留守女張曉瑩是村計生協文藝骨干,一向喜歡唱歌跳舞。自打學會了上網,她從網上下載、學會了不少廣場舞,然后她把這些動作簡單、節奏明快、老少皆宜的廣場舞表演給大家,不僅自己出盡了風頭,也惹得大姑娘、小媳婦甚至老人、小孩屁股后頭跟著學,漸漸形成一支廣場舞群舞隊伍,他們活躍在村頭、樹下,喧嚷在新村廣場、文化大院,使平日里寧靜的村莊一下子熱鬧起來。張曉瑩說,自打通過網絡學會了廣場舞,她就經常帶著大家伙兒一起跳,既鍛煉了身體、找到了快樂,連鄰里感情也加深了!
小鼠標點開大市場
任文文是王店村一名生豬養殖戶,獨自打理著一個200多頭的養豬場,丈夫長年在南方打工,已是一家私企的“白領”。用任文文的話說,她嫁到王店7年,當了7年留守婦女、干了7年“豬官”,“丈夫曾多次勸俺跟他去南方享清福,俺說俺不去,俺就在家養豬,自己當老板!”
“為啥恁牛?因為電腦唄!”任文文說。早幾年,她的丈夫帶回來一臺電腦,她卻擺弄不了。這幾年,通過參加鎮、村舉辦的電腦“雙基”培訓,那臺原本被當成擺設的電腦,成了她離不開的好幫手。在網上,任文文結識不少同行、專家,輕點鼠標,更能獲取不少實用的信息和知識,這對她的養豬事業真是“給力”不少。比如,配制豬飼料大量需要的是玉米,而玉米價格卻很難把握,這在過去常讓任文文“糾結”。現在好了,她通過上網“淘”,每噸玉米的購進價總比當地便宜幾十元,甚至上百元!商品豬出欄時,任文文也通過互聯網外銷,售價跟當地豬販子給的價格相比,每公斤多出一塊三、四——這一“進”一“出”,提振的不光是任文文養豬的效益,還有她創富的豪情和巾幗不讓須眉的志氣!
小日子越過越紅火
同河北村一樣,河南村也是楊埠鎮的“鎮中村”。河南村留守婦女劉蘭是一個7歲女孩的媽媽。前些年,丈夫往來于豫皖兩省做皮革小生意,劉蘭就幫著公公婆婆熬胡辣湯、點豆腐腦、做水煎包,露天叫賣。
2009年,也就是女兒滿4周歲那年,劉蘭申請辦理了二孩生育證,公公婆婆也巴望著能抱上個胖孫子。2010年,劉蘭家里裝了寬帶,她一下子感到眼界寬了,心眼也活了,就獨自開了一間化妝品店,還通過網絡學會了按摩和美容,搞得店里人氣很旺,光固定客戶就達到130多人,生意越做越紅火!今年,她下定決心,并做通丈夫和公公婆婆的思想工作,主動退掉了二胎生育指標,領取了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她說:“咱這兒雖說是農村,跟城市比也不差啥——收入越來越多、條件越來越好,人的素質也越來越高。生兒養老、多子多福的老思想,該改改啦!”
作者單位:河南省駐馬店市平輿縣人口計生委政宣室
(編輯 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