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本課程的開發實踐是新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本文通過筆者自己的親身經歷,從多個方面闡述自己的見解和對一些問題的思考。
【關鍵詞】校本課程 開發 實踐 問題 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0-0012-01
當前,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我國廣泛而大力地實施,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實行三級課程管理。南京師大附中江寧分校(以下稱我校)自建校之初,就秉承百年附中的優良傳統,高度注重學校的課程建設,經過近十年的探索和實踐,逐步建立起一整套適合我校學生成長和發展的課程體系,特別是在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踐方面更是獨具特色,得到了學生、家長、兄弟學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門的廣泛贊同,產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下面結合筆者的開發實踐情況做一個粗淺的歸納,供同行們參考,若有不當,敬請批評指正。
一、明確課程開發的宗旨,強化課程開發的目的性
校本課程的開發必須要體現學校的辦學思想和育人目標,校本的意義就在于課程考慮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而為學生量身定做。學校的辦學思想和育人目標指引了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和方向,校本課程的開發實施又是學校實現教育理想、承擔教育責任、體現辦學特色的載體。這不僅是學校課程建設者首先要思考的問題,也是廣大教師在進行具體課程開發時的課程的價值取向。
課程開發的目的還是要在學生的學習實踐中得以落實,所以在學生進行課程選擇時一定要加強指導,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課程的基本內容,更要讓學生對校本課程開設的目的和意義有較為深入的了解,特別要讓學生明白某一校本課程的學習對他個人的發展具有什么樣的意義。我校在學生對校本課程初步選擇后,常常還會組織人數不足的課程的教師對學生進行再動員。其實這里就存在著學生對某些課程的開發意圖和意義認識不到位的現象,因此對學生進行選擇課程前的指導顯得非常重要。
二、提高教師的課程意識,加大對教師的業務培訓
校本課程作為一項復雜的富有挑戰性的工作,開始時,很多教師都覺得難以勝任,原因是教師已經習慣了傳統的中央集權的課程的教學。教師是課程改革的第一線執行者,當前的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一方面要求教師具有課程開發的自主權,另一方面還要求教師具有專業的自主開發的能力,而現在存在不足的主要就是教師的開發能力迫切需要提高。處于課程開發一線的教師必須充分認清當前的形勢,提高自己的課程開發意識和積極性,更重要的是加強自己與課程相關的理論研修,特別是與校本課程相關的理論學習。積極實踐,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水平。
教師的積極主動性固然重要,學校的管理者則更要為教師的能力提高提供良好的培訓,多創造一些機會讓教師進行課程理論的學習,走出去向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兄弟學校學習。教育行政部門在規劃教師培訓和教研活動時也應就校本課程做出相應的安排,2009年5月,江蘇省教研室在南京師大附中組織了一次校本課程的專題活動,來自全省各地的與會教師實地觀摩了南京師大附中的校本課程建設,走進了部分選修課的課堂。作為一名學習者,我獲益匪淺,不僅開闊了眼界,而且使自己對校本課程的思想認識更提高了一步。
三、深入了解學生實際,切合學生實際需求
校本課程的開發應首先考慮學生的需求,這不僅體現了以人為本,更體現了一切從實際出發。課程的開發者在開發前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確立課程開發的內容。要考慮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特別是要考慮當前的時代特征和青少年的興趣愛好,這樣才能加強課程開發的針對性,開發出切合學生實際受學生歡迎的課程。
當然課程開發也不能一味地迎合學生,高中的學生16—18歲,處于即將成年的時期,世界觀和人生觀正在走向成熟,對一些問題的認識和看法還不全面,他們還需要學校和老師引導。因此在課程開發過程中還要加強對學生進行課程選擇方面的指導,當前特別是要幫助高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讓學生注意到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重要性。
四、加大課程開發投入,合理配置課程資源
校本課程的開發要得以順利進行,離不開豐富的課程資源,學校不僅要想方設法充實資源,更要對現有的資源進行整合,打通學科間的資源互通。同時,將網絡資源引入課程開發,引入學生的學習過程,這不僅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上豐富的資源,更是適應了當今社會信息化發展的要求。校本課程的開發更應具有時代性,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相應的課程資源更要不斷地更新,并且要能利用校外的相關資源。我校地處江寧開發區,高科技產業非常集中,像福特汽車、南瑞繼保、南京進出口加工區、同仁醫院等,還有東南大學,若能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勢必對校本課程的開發起到意想不到的促進作用。
物質資源需要財力投入,教師的勞動更要得到相應的報酬,學校在這方面的資金投入還不夠,分配也不盡合理,需要進行調整,特別是要能夠對課程開發做得比較好的老師進行獎勵。我想有了資金的保障,教師對校本課程的開發一定會更有積極性,工作才不會停留在表面,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也一定會更上一個層次。
五、呼喚考試制度改革,注重學生全面發展
目前的高考制度對人才的選拔還很單一化,雖然不少地方在做一些探索性的改革,試圖將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納入高考招生體系,但仍沒有改變一考定終身的現實。學生變成了考生,學校變成了學生應付高考的加油站,這是一件很讓人無奈的事情。高考似乎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既然你繞不過這個坎,你就得為之付出代價。這個代價就是我們的學生犧牲了個人的興趣愛好和身心健康,我們的老師犧牲了我們的教育理想和多彩的生活。當前,全國上下都深深地意識到,我們的教育要回歸育人本位,現行的高考制度就不能不改。從當前形勢來看,高考和招生制度的改革正在逐步進行,素質教育也正越來越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因此各級學校和廣大教育工作者面對當前形勢理應責無旁貸,牢固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扛起素質教育的大旗,肩負起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重任,把對課程改革的理解落實到行動上,對于教師來講,努力開發適合學生發展的個性化的校本課程就是一件實實在在的貫徹素質教育精神的工作。
我校的課程體系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和特色,我們的學生從中汲取了更為豐富的營養。多年來,我校廣大教師潛心學習和研究,大膽實踐,使得校本課程在江寧分校這片土地上健康地生長開花,我們相信,在我們廣大的辛勤的園丁的汗水澆灌下它必將結出更加豐碩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