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力發展農村成人職業技能培訓與社區教育,強化農村成人文化技術院校與社區教育機構建設,是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促進教育與科技經濟的有機結合,促進農業產業發展的重要舉措。本文分析了農村社區成人職業技能培訓的現狀,提出了加強農村社區成人職業技能培訓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社區 成人職業技能培訓 現狀 對策
注:本文是江蘇省社會教育立項課題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0-0126-01
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形勢下,相關部門應大力發展農村成人職業技能培訓與社區教育,強化農村成人文化技術院校與社區教育機構建設,以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促進教育與科技經濟的有機結合,促進農業產業發展,加速農業科技創新,推動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有序轉移,從而保證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但當前農村社區成人職業技能培訓,還有不少問題亟待解決。
一、農村社區成人職業技能培訓的現狀
在新形勢下,國家越來越重視農村社區成人職業技能培訓。但當前農村社區成人職業技能培訓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農村基礎教育落后,導致職業技能培訓缺少基礎保障;現行科研機構與農業院校難以有效和農業結合,使農村職業技能培訓缺乏機制保障。其次,農村培訓事業未和社會經濟有機結合,沒有統籌規劃,缺少有力的管理體制。事實上,農村社區成人職業技能培訓是和農村經濟發展戰略緊密相關的社會系統工程,應當納入區域社會經濟發展規劃中,由各級政府領導組織與實施。但在實際工作中,農村社區成人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并未納入當地社會發展與經濟發展規劃中,未和農業結構調整、農村勞動力轉移、發展鄉鎮企業等工作統籌規劃。因而培訓工作通常是各職能部門單獨組織,使經濟發展與職業培訓脫節,培訓和農村農民實際需求相脫離,導致培訓效果欠佳。
同時,各部門未有效協調配合,難以實現優勢互補,難以有效利用教育資源。另外,缺乏經費支持。經費是農村成人社區職業技能培訓的支持與保障。如建立培訓場所、試驗基地、有線電視、培訓網絡、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及培訓日常費用(培訓資料費、教職工工資等),均需一定經費。而這些培訓基礎設施建設經費,需政府大力投入。然而,當前一些農村職業技能培訓事業卻缺少資金,也難以籌措資金,甚至一些地區連資料印制費都難以支付,這是社區成人職業技能培訓中最普遍而嚴重的問題,若不及時解決,則會大大限制農村成人職業技能培訓事業的順利發展。
二、加強農村社區成人職業技能培訓的對策
1.部門協調配合,分工協作
農村社區成人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是項具有綜合性的、社會性的系統工程,需要在政府有效規劃、組織下,各部門分工協調,齊抓共管,否則難以獨立達到目標。因此,各級農村社區成人職業技能培訓領導小組需處理好部門協調工作,抓好以增長知識、提升農民文化科技素質、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以及振興農村經濟為目的的農村社區成人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同時根據各部門特點制定好工作計劃,落實組織實施。如各區(縣)政府應將成人社區教育工作納入社會發展與區域經濟建設規劃中,指導與督促社區內企事業單位來大力支持社區教育;而稅務、工商、勞動、教育、人事、文化、民政等部門協作推進社區教育,充分發揮好每一部門職能,為社區成人接受職業教育培訓創造有利條件;將精神文明示范單位建設與社區教育工作有機結合,和婦、青、工及關工委等團體的社區工作相整合,相互配合促進。
2.加大經費投入,保證社區職業技能培訓健康發展
在農村社區成人職業技能培訓中,經費是保證此項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因此,各鄉鎮與縣直相關部門應根據省市縣的相關文件規定,做好農村成人職業技能培訓與社區教育經費的預算與安排工作,并及時投入經費,以保證技能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還需多渠道籌措資金,以增加經費投入。各級人民政府應優化調整財政支出結構,以按時而足額地發放公辦職業院校老師工資。其次,市政府應構建職教專項經費,以用于師資培訓、建設示范專業、建設示范基地。而縣級人民政府在使用扶貧資金、技術推廣經費、農村科技開發經費時,需安排一定經濟比例用在農村成人職業技能培訓上。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安排上,有部分資金用來建設農村成人職業院校與社區教育機構。從而逐漸形成一種政府扶持、用人企業投資、職能培訓機構減免經費、社區農民適當負擔的培訓投入機制。同時,職業技能培訓院校應嚴格執行審計制度與財務管理,以增強農村社區成人職業教育經費的利用效益。
3.加強教育宣傳,促進教育資源共有與共享
根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各鄉鎮需建設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等社區教育網絡體系,以確保有固定校舍場所,同時注意改善辦學條件,完善辦學設施,強化內部管理與培訓力度。?其次,加強教育宣傳。各鄉鎮應通過電視網絡、廣播等播放農村實用職業技術錄相,以培訓班、舉辦講座、黑板報、出版科技宣傳欄、印發資料等形式,廣泛進行農村勞動力轉移與科學種養實用技術的培訓宣傳教育;各鄉鎮需依托社區教育機構,定期舉行公民法律法規、道德知識及農村種養實用職業技術的培訓與教育;社區居委會需依托社區教育機構與村級成人文化技術院校,定期開展公民道德文明知識、農村種養職業技術的講座與培訓。
同時,根據農業產業結構與農村生產實際,有針對性的引導社區農民學習與掌握管理服務、市場營銷、商品生產等知識,從而培養出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有文化的新型農民。另外,充分開發與利用社區教育資源。這需充分發掘與使用社區已有多種教育資源,實現縱向溝通、橫向聯合,以促進教育資源共有與共享。這就要求更多企事業單位與院校的教育組織向社會開放;充分發揮好網絡教育功能;積極調動多種社會力量來投資建設社區教育;利用新教育資源來大力發展社區教育。
參考文獻:
[1]趙利民.我國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現狀及對策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1,(17)
[2]宋亦芳.加強社區教育職業技能培訓功能的思考[J].職教論壇.2012,(12)
[3]陳國久.農村職業教育與技能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繼續教育研究.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