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要注意對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認真的反思,這種反思可以達到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的目的。
【關鍵詞】教學反思 內容 過程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0-0013-02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的話,它表明了思考和反思對于學習的重要性。反思包含了“反省、內省”的意思,反思就其實質來說也就是一種批判性的思維,它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心智活動,是人們能夠有意識地審視自己行為的一種能力的體現。對于教師的教學工作而言,反思又是指教師注意對自己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方法等方面有可能存在的問題通過回顧、總結、思考,達到進一步改進教學從而提高教學水平的理性思考過程。在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們需要反思的并不全是錯誤的,成功的經驗也需要反思。有了這種高層次的思考,我們才能不斷地總結、積累教學經驗,才能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從而創造出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一、教學反思的現實意義
首先,教學反思能夠促使教師從多方面的角度審視自己的教育觀念及教學活動,從而較好地發揮教學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寫教后感、教學日記、分析教學一些實例等方法來思考、總結教學活動,必要時還可以征求同事和學生的意見和建議,這種使用多種方式的反思,對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具有很大的幫助。
其次,教學反思還有助于提高教師的判斷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有利于深化知識、積累經驗,是較快提高專業水平的有效方法。以前在培養教師時有一種觀點叫“知而后行”,這無疑是正確的。本人認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必須做到“行思并進”,只有通過了認真地“思’,對教學活動以及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各種表現做認真的觀察和分析,并從中感悟出一些道理,收獲一些心得,使教學盡量達到“知”“行”“思”三者的統一,就會有效地縮小理論與實際之間的距離,使教學更具科學性,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
二、教學反思的內容
1.教學理念的反思
教師的教學行為都是受其教學理念支配和影響的。教學理念也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認識的深入而不斷地發展和變化。一些過去的觀念,現在可能已不適應今天變化了的形勢。如果我們對這些不適應新形勢的教學理念不加以改變,即使使用很新的教材也只是“穿新鞋,走舊路”而已。所以,英語老師很有必要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不斷“吐故納新”,認真反思自己是否還存在落后的教學理念。把新課程中強調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貫穿于自己的教學行為中去,很好地樹立起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觀和以能力為中心的質量關。只有這樣,才能與時俱進的提高教學工作。
2.教學方法的反思
先進的教學理念,還必須有好的教學方法來貫徹。方法決定效果。得當的教學方法,也能促進教學理念的鞏固和發展。當前倡導的探究性教學,任務型教學,合作式教學等方法,都是在原有的教學思路和方法的基礎上通過反思而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是否較好地體現了先進的教學理念,使之能夠成為我們達到教學目的是教師教學反思的一個重要內容。
3.教學過程的反思
做任何一件事,過程都必不可少而且顯得相當重要,教學也是這樣。教學過程的反思,需要主動、及時。在課堂教學中,主動、及時地捕捉學生瞬間產生的靈感,及時地把它詳盡地加以記錄,并把它變成今后教學中的寶貴財富,是十分有益和重要的一環。只有做到主動、及時,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質量。
4.教學效果的反思
檢測考試和批改作業基本上能了解某一階段的教學工作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這時教師應當記錄下在教學中的體會,分析一下這一階段學生對哪些基本技能和基礎知識理解和掌握得好,哪些還不夠好?相同的問題為什么有的學生會,有的就不會?及時地總結分析教學過程中的成功與不成功,并從中找出具有規律性的東西。這種認真反思自己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效果,也能起到對學生所學知識的查漏補缺的作用。
三、教學反思的過程
教學反思的過程可以分為教學前、教學中及教學后三個階段。
1.教學前的反思
這時的反思是運用以往的教學經驗,盡量使教學目標明確,內容優化,模式新穎。不同的目標會有不同的教學設計和不同的教學效果。教學目標的設計要體現目標合理,學科特色,還要考慮社會和時代對學生的需求,學生發展的整體性、長遠性,并同時兼顧考慮學生的興趣、情感以及難易程度等原則。
教學內容也并不僅僅指教材內容。要根據需要對教材進行必要的整合。完全的照本宣科會使課堂缺乏生動性。因此,在教學前通過反思使教學內容優化顯得很有必要。這種優化的目的是體現以人為本,內容鮮活,突出重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值得注意的是,教學模式是否新穎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前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選擇好合適的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很有必要。
2.教學過程中的反思
教學過程中的反思包含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自身教的行為的反思和對學生學的行為的反思兩個方面。教師對自身教學行為的反思可以包含如下內容:重點是否突出,課堂用語是否得當,設問是否合理,課堂討論是否有效,出示是否適時及板書是否合理等。教師要善于結合課堂實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根據教學效果的有效程度不斷總結,以便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做出必要的調整。在對學生的行為反思方面,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聽講、參與、思維、情緒等行為表現進行這樣的反思:學生聽講時是否全神貫注,是否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是否善于提問、質疑問題?并根據學生的表現來判斷他們對學習的持續興趣、自我控制能力、調節情緒能力的大小,并根據實際情況來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使之能達到預期的良好效果。
3.教學后的反思
一個有教學經驗的教師,每上完一節課,都會思索本節課的成功與不足之處。一方面,將成功之處,例如:巧妙的新課導入、留有懸念的結束語、引起教學共鳴效應和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做法詳細記錄下來,并應用到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去。另一方面,將教學過程中需要改進或處理不當的環節,安排欠妥的教學內容,進行回顧、梳理,并做出認真的探究和總結,使之成為今后教學的改進之處。這種教學后的反思對于使教學揚長避短,精益求精具有很大的幫助。
關于如何寫好教后反思,本人認為可以有以下做法:
(1)記不足之處
即使再成功的課堂也會有不如意的地方。對其進行回顧、整理、反思,使之成為今后再教時可以借鑒的素材也很重要。以牛津譯林8A Unit 3 Wild animals 中Reading 第一課時為例, 我精心準備了課件,既直觀又生動,自我感覺備課蠻充分的,恰逢那天有來自呂梁地區的老師來班上聽課,我就按部就班地照課件一一上了。縱觀本堂課學生操練得充分到位,有全部的齊讀,有個別的答疑,有分小組活動參與,還有學生之間的PK,師生互動頻繁,看似氣氛活躍,但我總覺得很忙亂。課后,及時把上課的過程及感受記錄下來,并尋找改進提高的方法,為今后所需之用。
(2)記成功之處
新穎的新課導入,教學過程中應變得當的措施,條理清晰的板書,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都顯得相當重要。及時地將這些成功的閃光點記錄下來,并加以提煉,會彌補不及時反思,還會形成使你在今后的教學中以此借鑒、受益匪淺的寶貴財富。
(3)記學生閃光之處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不時地會冒出智慧的火花,閃爍出“創新”火花。作為教師應對于他們在課堂上的一些獨到的見解給予充分肯定,使之好的學習方法得以推廣,還對他們本身也是一種贊賞和鼓勵。記錄這些可貴的見解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也可進一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從而提高教學水平。
(4)記再教之處
一節課上下來,靜心思考,認真及時地總結得與失,考慮再教時我們應該如何做,構畫出“再教設計”。寫反思,貴在及時、堅持;及時記錄下所得,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記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收益。
教學反思是教師對教學工作的自我檢查與評定,適時總結經驗教訓,找出教學中的成敗的重要過程。教學反思是一種極其有益的思維和再學習的活動。每一位優秀教師的成長都離不開教學反思這一重要環節。教學反思不僅可以進一步激發教師終身學習的沖動,不斷的反思會不斷地產生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揚長避短,從而可以不斷走向創新和完善。
參考文獻:
[1]《中小學外語教學》 2005年
[2]《中小學教育》 2004年
[3]《反思型教師與教師專業發展》 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