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期以來,課外閱讀在農村小學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和空間得不到保證,教師在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閱讀指導以及閱讀評價上還缺乏適當的手段,學生課外閱讀大多處于“自流”狀態。我們農村孩子的語文能力偏低,極大影響了語文教學效果,導致城鄉孩子語文素養的差距也很大。因此,我從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入手, 讓學生有書讀,讀好書,善讀書。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0-0032-01
《語文課程標準》規定: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45萬字,背誦優秀詩文160篇(段)。縱觀整個小學階段,一個學生所學的課文不過三百來篇幾十萬字,即便學得再好,所得也很有限。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擴大信息量,不能把全部精力僅僅寄托在課堂上,而要把課內與課外、校內和校外緊密結合起來,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重視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加強課外閱讀指導。而我們農村小學的孩子閱讀更是成問題,農村小學生由于受辦學條件、社會家庭等因素的影響,課外閱讀量嚴重不足,語文能力偏低,極大影響了語文教學效果,導致城鄉孩子語文素養的差距也很大。因此,應讓閱讀之花盛開在農村小學。
(一)趣字開路,讀書順路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應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課外閱讀的安排、組織形式等盡可能地滿足于學生的需求,使學生樂讀、愛讀,使閱讀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種樂趣。我校根據小學生愛看電視的特點,鼓勵他們看動畫故事、兒童節目,并利用早讀、語文活動課讓學生聽故事錄音,還經常讓學生上臺講故事。那生動的語言、曲折的情節、聲情并茂的誦讀都對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感染力。我告訴學生,這些故事書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書,書中的故事無窮無盡。學生便開始自覺地閱讀一本本課外讀物,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好書相伴,坐擁書城
當學生讀自己喜歡讀的書時,他會讀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書中的世界里,和書里的人物同喜同悲。當學生讀自己不喜歡讀的書時,會感到枯燥無味,不知所云。因此,學生閱讀的興趣激發起來后,就要適時地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書,讓學生有好書可讀。推薦時課外書要考慮以下幾點:
(1)與孩子的生活息息相關
我根據學生喜歡看動畫片、兒童節目的特點,告訴孩子們這些內容書里皆有,只要自己去找書,去看書,書中故事無窮無盡……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為樹立讀書、買書“榜樣”,我們可以先引導一部分學生買書、看書,當這一部分學生掀起了愛書的熱潮后,我們就可以自然地把孩子從愛看電視劇引向愛看課外書。這些文章的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相關,文章的語言很容易與學生的已有經驗建立聯系。學生讀這類文章,感到十分親切。因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所以理解起來也沒有困難。更重要的是,已有的經驗積累能幫助學生找到更準確的表達語言,同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
(2)與孩子的心靈息息相通
小孩子天生愛幻想,這就決定了他們愛讀帶有幻想的故事。童話故事具有幻想性,故事里面的人物是虛構的,環境是假設的,情節、事件也不是生活中實有的,但幻想中卻往往寄托了孩子們的希望和理想,折射出他們內心的精神追求,因此,對于孩子們來說具有很大的魅力。科幻小說不僅具有幻想性,而且還帶有一定的科學性,是人們美好愿望的一種體現,和童話比起來,更具有現實意義。人們想戰勝死亡,渴望生存,古往今來的童話里便出現了不老的仙人、不滅的生靈;而科幻小說里則出現了神奇的新藥,發明了新的醫療器械。這一切都是孩子們所希望的,所以他們喜歡讀科幻故事。好奇是孩子們的又一天性。孩子們對未知世界充滿好奇,總想問個“為什么”。他們喜歡讀一些探險和科幻的書籍,就是因為好奇心的驅使。所以像《哈利波特系列》、《魯濱遜漂流記》等作品都能引起他們的極大興趣,值得推薦。
(3)讀物的語言水平要略高于學生
結合學校開展的“古詩朗讀”活動,讓學生廣泛涉獵千古傳誦的經典范文,此類文章文辭優美,能直通學生的精神世界,學生讀這樣的文章,語言和精神的修養都會得到提高。如:“名家名句”,“唐詩宋詞”等,要讓學生多讀。
(三)方法引領,有效閱讀
1.方法的指導
學生要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離不開閱讀方法。因此,我校課題組的每位老師有意識地利用好每天早晨及中午的時間開展課外閱讀指導課,遇到問題時,我們大家一起討論,互相學習好的方法,再把閱讀方法的指導寓于課堂教學之中,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讀書方法,如:精讀法、略讀法、瀏覽法、做讀書筆記等。這樣學生能自覺或不自覺地把課內學到的閱讀方法在課外閱讀中加以實踐,促進知識和能力的遷移。同時每學期期初都重新整理圖書,把一些經典書籍進行歸類整理,不斷更新圖書,把上學期期末時畢業班捐贈的書籍全部存入學校圖書室。
2.時間的保證
當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時,我們還應該適的給他們提供合適的課外讀物和時間,讓學生有書可讀,有時間讀。
(1)為保證學生在校的閱讀時間,班級嚴格按照學校安排的每周一節閱讀指導課,有秩序、有計劃、有指導地組織學生到圖書室閱讀。如,可以指導閱讀方法、做筆記的方法以及向學生推薦新書等等,強調每一次指導的時間要把握好,要真正做到讓學生充分地閱讀。
(2)利用午間閱讀活動時間,集中學生在本班級讀書。
(3)動員全體學生把看過的用過的書捐給或借給班級圖書角,豐富圖書的數量和種類,并倡導學生相互交換課外書進行閱讀交流,資源共享。
(四)采摘閱讀之果,品嘗讀書之樂
小學生情趣不穩定,為使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我便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如“摘抄評比”活動,語文課前5分鐘說話訓練,班級中建立展示板……讓他們有機會展示課外閱讀的成果,獲得成功的喜悅。當學生有了良好的讀書興趣后,還必須培養他們養成各種良好的讀書習慣,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讀書成果和展示自我的舞臺。
在深入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中,閱讀之花已漸漸盛開在我們這所農村小學。孩子們讀了很多的書,豐富了孩子們的語言,寫作水平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但同時也遇到了不少困惑:課外閱讀不能只是語文課的專利。現在一提課外閱讀,就覺得是語文課的事,實際上課外閱讀指導不能單憑語文課進行,所有學科都可以開展學生課外閱讀指導。像美術的鑒賞,音樂的欣賞等都牽涉到創作背景,這就需要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加深理解。網絡世界紛繁復雜,里面既有寶藏,也有垃圾。教會學生利用網絡查找資料后,如何避免學生接觸不良文化,還需學校、家庭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