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圍繞提升課堂活力,著重針對語文教學中激活興趣, 搭設舞臺, 激發情感,尊重個性,科學評價等諸多方面進行了探討,旨在結合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調動和駕馭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從而營造真正充滿蓬勃活力的課堂。
【關鍵詞】課堂 活力 興趣 情感 活動 創新 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0-0036-02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強調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些都為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提供了正確的導向。在《新課標》下,教師需要樹立這樣一個理念:那就是課堂是動的、是活的、是情景化的、是富有個性的。應真正改變過去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一言堂”形式,讓語文課堂煥發生命活力。然而,經過前一個階段開展的建設活力課堂活動,大家也逐漸形成共識,不能對課堂的“活力”這個概念進行錯誤的或膚淺的理解,把活力課堂簡單地當成是“活動課堂”?;盍φn堂不單單是學生上臺演說或者開展各種課堂活動,它既是對學生主體價值的尊重,也特別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課堂活力的核心在于調動和駕馭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從而真正體現出課堂教學充滿蓬勃的生氣與活力。
一、激活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
學習興趣是直接推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心理動因。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學習有興趣,是能否積極思維和具有求知欲望的重要前提。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會成為負擔,而會成為一種執著的追求;有了興趣,學生才會積極地探索,敏銳地觀察;有了興趣,學生才能主動地提出問題,創造性地運用知識。作為教師,必須通過各種方式方法,盡力提高生學習興趣。把握好語文課上的各個教學環節,也是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方面。例如,語文課的導入設計運用得好,就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能使學生情緒高漲,腦細胞活動迅速,神經處于興奮狀態。因而學生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感知力、理解力和創新力都處于最佳發揮狀態。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就能主動參與到新課下一環節的學習中去,并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如在教學《我的叔叔于勒》時,可以先在黑板上畫一個圓圈,問學生是什么?啟發學生從數學課,生活中等各個方面展開形象思維;接著,在圓圈里畫一個正方形,問學生這樣的圖形又像什么東西?(銅錢)最后,在這個銅錢里畫一個人,寓意什么?提示學生“人鉆到錢眼里去,寓意六親不認”;最后導入: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這樣內容的文章,文章的主人公“已鉆到錢眼里,一心只認得錢,連自己的親弟弟也不認!”文章的題目是《我的叔叔于勒》。簡筆畫使學生興趣高漲,興致勃勃地往下繼續學習。這樣,學生就會入情入境,與課文產生共鳴,興趣非常濃厚,語文課堂就會充滿活力。
二、搭設舞臺,讓學生在課堂上活動起來。
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在課堂的舞臺上,主角將不再是教師,而是學生。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幫助者和引導者。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就不可能產生高效率。語文課堂教學要讓學生全方位地活動起來,要經常啟發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才能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最佳學習狀態中。積極為學生展示才華搭設舞臺:包括聽、看、說、讀、思、寫,唱、跳、演,畫、做、玩。既可以搞同類詞語聯想,也可以對對子、猜謎語;既可以搞書法比賽、朗誦比賽,也可以搞演講比賽、辯論賽;既可以點評推薦佳作、概要介紹名家,也可以進行作文競賽、改編課本劇、模擬表演;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要求,應有不同的“動”法,使課堂“活”起來。如我在講《奇妙的克隆》一課時,向學生拋出一個有趣的問題:“《西游記》中的孫悟空拔幾根猴毛就可以變出幾個一模一樣的猴子,這在神話故事中只是一個神奇的法術,今天,科學技術的發展已經把這個幻想變成了現實,這究竟是一門什么樣的科學呢?我把這個問題寫在了黑板上,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己去讀一讀課文,把找到的問題答案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劃出,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問號。然后進行小組交流,說說自己的發現,共同解決碰到的難題。通過這樣訓練學生,能促使學生盡量發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課堂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真正動起來,就能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三、激發情感,讓學生伴隨情感融入教學。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文明最精細地表現在情感的文明里?!鼻楦惺钦Z文的靈魂,情感又是學習語文的橋梁。課堂上激動學生的是情,打動學生的是情。沒有情感的教學是不成功的教學?!案腥诵恼撸跤谇椤!庇汕楦腥胧?,使學生進入釀情、入情、動情的情感美體驗活動中,盡情地去發現美、創造美、表現美。教師要進入課文角色,努力創設讓學生盡情體驗的氛圍,激發學生想象的欲望,帶著學生一起去體驗課文所表達的感情,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將這種感情內化為自己的情感因素。知識本身無所謂情感和魅力,是有情的人能把無情的知識教的有情。老師是學生的模仿對象,學生具有向師性的心理特點,學生的情趣最易受老師的感染。學生受到濃郁情感的感染,那么他們就會深深被課堂教學所吸引,形成了富有情感特征的課堂活力。我在和學生一起探究學習《甜甜的泥土》一課時,從課文內容出發,拓展到現實生活中的母愛,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生活體驗,激活了學生的現實情感,激起了他們的學習的濃厚興趣,使他們伴隨著情感,更自覺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四、尊重個性,讓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尊重學生個性,積極進行引導,鼓勵學生動腦筋提問題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做學習的主人,這是探究學習的基礎?!缎抡n標》認為,在語文課堂上,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讓學生在課堂上敢想、敢說、敢問、敢爭論,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讓學生在爭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如教學《孔乙己》一課時,我正在和學生探討孔乙己走上末路的原因,一個學生突然問:“孔乙己難道一個親人也沒有嗎?他要是有個有錢有勢的親戚就好了!”聽到這個同學的疑問,我沒有批評他胡思亂想,而是先表揚了他善于發問的特點。然后因勢利導讓同學們結合小說中丁舉人、酒店掌柜、酒客等人對孔乙己的態度,進行思考:假如孔乙己真有一個有錢有勢的親戚,那對孔乙己的命運改變有多大?經過思考討論,同學們加深了對造成孔乙己悲劇的原因的認識。在學生的發言中,每個人都在動腦筋,課堂氣氛活躍,充滿了活力。學生們就在不斷思考和尋求答案的過程里,引發了深入探索的興趣,慢慢地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逐步培養起了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
五、科學評價,激勵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由于認識理解水平和知識駕馭能力的限制,學生在學習嘗試中,對知識的理解往往難以到位,須及時加以引導,予以拓寬、引申、激活;在學生思維的關鍵處以適時的點撥,促進學生及時排疑糾偏、打通思路、準確理解。課堂中,教師如何對待學生,特別是對待那些中下等生,稍不適往往就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一旦失去自信心,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就會降低,當然提不起學習興趣了。所以,教師要積極參與作表率,為學生吶喊、加油、助威,抓住時機給予獎勵。同學的掌聲、老師的贊揚、小小的獎品,都是學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努力創造條件讓他們在課堂上獲取成功,每個人都能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才能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活起來。對待優等生,我一般都給予他們比較高的期望,說得好,我會說:“你的看法很獨特!” 而對于那些中差生,我會鼓勵他們多舉手,如果他們站起來回答正確了,我會帶頭給他們鼓掌,或者伸出大拇指對他豎一豎,讓他知道老師很滿意,他們哪怕回答有錯誤,也不去批評,而是鼓勵他們再想想,用微笑或眼神去支持。諸如此類的評價,承認了學生的進步,使學生時刻感受到自己在進步,強化了學生的進步欲望。
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生命與靈魂的一面鏡子,也是教師和學生的一段生命歷程。同時,每一堂課都是師生人生中美好的記憶,都是不可重復的生命體驗。理想課堂就是磁力、張力、活力的和諧,她能用情趣激發情趣,用心靈激動心靈,用知識激活知識,用人格激勵人格,用活力激揚活力,使學習成為一種愉悅,讓獲得知識成為一種享受,讓課堂煥發出應有生命力,真正成為學生學習中陽光的活力課堂。
參考文獻:
[1]楊似萍.淺談如何讓語文課充滿魅力.網上論文集. 2009.
[2]黃國威.課堂教學中如何尋找語文魅力的探討.語文教育期刊 .2006.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4]王尚文主編.語文教學對話論.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