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進行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時,學生可以扮演各種角色,不同的角色扮演,與文本進行不同的溝通與交流,產生不同的感知體驗。本文首先分析了角色扮演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的作用;然后探討了角色扮演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最后對全文進行小結。旨在與廣大教師同仁進行業務探討,以不斷提升低年級閱讀教學質量,為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角色扮演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0-0042-01
角色扮演是指讓學生扮演各種角色,從而體驗到文本抒發的情感,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從而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角色扮演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的作用分析
第一,角色扮演有利于學生進行自主性閱讀。在閱讀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文本中的任一角色。當學生在進行閱讀時,可以將自己扮演成文本中的角色,通過文字與作者進行情感的交流和溝通,達成共識,引發思維碰撞和靈魂共振。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可以對文本進行不同的解讀,從自己扮演角色融入到文本中,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文本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充分調動不同學生的個性化思維,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感知和理解,有利于低年級學生進行自主性閱讀。
第二,角色扮演有利于學生進行體驗性閱讀。當學生進行閱讀時,將自己當成是文本中的某一個角色,對文本進行個性化解讀,需要結合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體驗。扮演成某種角色的學生,往往容易調動自己的感官系統,進行觸摸、體驗,這時學生的情感體驗、想象聯想等,都會有明顯的個性。不同的學生,不同的經歷,其對文本的體驗感受也是不同的,由此可見,角色扮演有利于學生進行體驗性閱讀,豐富學生的體驗經歷。
第三,角色扮演有利于學生進行創造性閱讀。當學生用自己的經驗對文本進行閱讀時,可以從不同角度解讀,這就會讓學生在文本閱讀中進行想象、聯想,重新構建出新的意象,這就是學生對閱讀的創造性解讀。同時,在形象思維的基礎上,進行冷靜地理性分析,需要發揮抽象思維的作用,有利于學生進行創造性閱讀。
二、角色扮演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第一,進行人物扮演,引領學生融入文本。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扮演文本中自己喜歡的人物,并進行角色的轉換。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能讓學生體驗到不同人物不同的心理特點,初步學會對人物心理的揣摩,讓學生從閱讀者變成文本中的當事人,將閱讀過程變成自己親自經歷生活,將對人物感情的體驗變成自己感情的自然流露,縮近了讀者與文本中人物的距離,能夠使小學生與文本中人物的情感更近,心理差距更小。例如在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中的《狐貍和烏鴉》這篇童話故事時,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分為男女同學,由男同學扮演“狐貍”,女同學扮演“烏鴉”,雖然只有簡單的三次對話,但學生能在簡單的對話中發現二者的特點:狐貍的狡猾和烏鴉的輕信,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
第二,進行作者扮演,提升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的同時,不僅應該對文本進行體驗,而且還要學習文章的寫作特色,讓學生通過閱讀積累優美的詞句,學習文章巧妙的開頭、結尾,學習文章的寫作亮點,還可以以作者的身份對課文進行改寫,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不斷提高。讓學生通過自由地閱讀,進行感悟,能夠感悟到文本獨有的魅力。可以讓學生對其中經典詞句進行仿寫,讓學生通過仿寫,能夠體會到語言運用的技巧,還可以充分利用朗讀的方式,增強對文本的感知與感受。
第三,教師扮演好組織引導者的角色,深化閱讀教學研究學習的開展。在學生進行閱讀時,教師應該扮演好引導者,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個性化閱讀。學生通過探究性、創造性地解讀文本。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以新奇感、神秘感、無畏感走進一座座文學殿堂、一個個文學迷宮,邁進一塊塊新大陸。例如在蘇教版語文第二冊中的《三個小伙伴》。教師可以以謎語的形式分別引出小野豬、小象、小袋鼠三個伙伴,并引導學生觀看錄像,找出三個小伙伴在一起發生了哪些故事?這篇文中的第二到第五自然段,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組的形式有感情、分角色朗讀課文,學生通過朗讀知道三個小伙伴栽樹時,小野豬用嘴巴拱樹坑,小袋鼠用皮口袋運肥料,小象用長鼻子吸水澆樹,并懂得在遇到困難時,大家要相互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角色扮演能夠對學生進行情操陶冶,使學生的心靈受到凈化,角色扮演有利于學生進行自主性閱讀、體驗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不斷創新閱讀教學方法。進行人物扮演,引領學生融入文本,進行作者扮演,提升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通過教師扮演,深化閱讀教學研究學習的開展。在對學生進行閱讀引導時,可以讓學生將課文改編成課本劇,增強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體驗。角色扮演,使學生的個性思維折射出光芒,讓低年級閱讀教學熠熠生輝。
參考文獻:
[1]朱云娟.淺談閱讀教學中小學生的角色扮演[J].成才之路,2009,(17)
[2]殷殿元.淺談語文課堂教學中角色扮演的設計[J].教育革新,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