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道是“教”字成功,必“備”字先行。新教師最初涉及教學,就要從基礎抓起,要上好課就必須先學會如何備好課。這是走上教學成功之路,這是專業化成長之橋。備課不僅是教師整個教學活動的備課是教師一項重要的基本功,是課堂教學的一項預先設計,是上好課的前提,有了這個預備過程,才能把課上好。
【關鍵詞】備課的定義 重要性 備課方法 注意點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0-0065-01
一、新課程下備課的定義
“備課”可以理解為“準備”、“預備”。“備課”就是教師課前所做的準備工作。它是教師充分地學習課程標準、鉆研教材、開發課程資源和了解學生、弄懂弄通為什么教、教什么、學生怎么學、教師怎么教,并在此基礎上創造性地設計出目的明確、辦法適當的教學方案(寫出教案)
二、備課的重要性
(1)備課是上課的重要前提
漫漫三尺講臺路,白筆黑板寫春秋。作為一名新教師,雖然缺乏教學經驗,對教育理論也認識不深,但是筆者非常清楚備課的重要性,我們應該要認認真真地去備好每一節課。孔子曾經說過:“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做好一件事情,都要事先有所準備。有了準備不一定會獲得成功,但是沒有準備是一定會遭到失敗的。對于老師而言,最想的應該就是希望能使一堂課上的精彩而充實,而課堂教學能否達到預期的目的,能否收到應有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前的準備工作是否充分。
(2)備課的質量決定上課的質量
詩人在談到作詩的經驗時說“功夫在詩外”,這話實在耐人尋味。那么,當我們談到備課與上課的關系時,可不可以說“功夫在課外”呢?其實認真想來,也是同樣的道理。特級教師斯霞曾經說:“要上好課,首先要備好課,我常常把備課比作指揮員在組織‘戰役’,我總是反復推敲,直到自己認為比較滿意的設計方案為止。” 看來,再優秀的教師上課之前也都無一例外的要做一番準備工作。也就是說,如果要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質量,要讓我們的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能夠形成能力,就不能不重視備課這個環節。
我們知道,“備課-上課-批改-測試-輔導”這是教學過程的幾個主要環節。只有教師認真備好課,上好課,才能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以比較小的付出取得較大的收獲,這就是所謂的教學良性循環。反之,在違背教學規律的情況下,老師的工作重心出現本末倒置現象。
師生負擔重←學生補課多、教學輔導多← 學生作業多
所以,減輕學生負擔的關鍵應該是變教學過程的惡性循環為良性循環。教師應在備課、優化課堂設計上下一番功夫。
三、如何備好課
教師備課主要應掌握以下七種方法:
1)長年備課
北京市特級教師陳毓秀講《戰國七雄》一課時,極為精彩。課后有人問她:“這節課你用了多少時間來備課?”她回答說:“要說時間長,我準備了一輩子;要說時間短,我準備了15分鐘。”這里陳老師強調的“準備了一輩子”對我們的啟發很大。也就是說教師備課不能局限課前的幾個小時,還應該包括教師平時對現實生活素材的留心毓觀察,包括教師對各種教學資源的積累。
2)學期備課
學期備課是指教師在教學大綱指導下對整冊書的鉆研。要求有學期教學進度計劃表。
3)單元備課
單元備課指在一個單元或一個課題的教學之前進行備課,單元備課擬出單元的教學計劃。
教學內容表
4)課時備課
課時備課是指根據單元明確的教學目的、任務、要求、重點、難點及其相應的教學方法,進一步從每節課的實際出發,認真研究和解決單元備課各項計劃的具體落實。
5)課前復案
這是在上課前教師對教案內容揣摩構思、默記熟練的過程。
6)課后反思
這是課后回顧、反思總結的過程,可以做教學的后記。
四、備課的四個注意點
首先,備課前的準備與思考。備課前需要明確教學內容在學科中的位置,學習過程中的位置,與相關學科的聯系,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系。思考如何將教學內容表現地更有趣,化難為易,將抽象事物形象化。
其次,備課過程中的基本要求。一、有明晰的教學目標。沒有目標地進行教育是盲目的運動。確立教學目標是備課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它直接影響到其他教學環節的有效程度。制定出一個具體明確的教學目標需要認真鉆研教材,結合教學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制定出本節課的教學計劃:要使學生掌握哪些知識、形成什么樣的技能技巧、達到什么樣的熟練程度、會用哪些方法解題等。二、把握學生情況。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特別是要重視對學生學習水平和能力進行全面分析、正確對待并把它落實到備課、教學各個環節中去,從而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必須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握共性,了解個性,多管齊下。教師需要牢記一個理念:教師是配合學生學好,不是學生配合教師表演好。三、有效利用教材。對教材要深入鉆研,分析其在學科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刻挖掘編者的意圖。四、充分準備資源。根據教學目標,要不斷學習,不斷收集、整理資料,豐富和充實所教學科知識,做到激發興趣,省事增效,化難為易,化繁為簡,要準備好課件,相關資料和教學教具。
再次,備課時對教學方式的思考。在設計教學方式時,要注意激發學生興趣。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要激發學生興趣,可以通過構建快樂的教學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1.以新奇激趣。2.以演示激趣。3.以幽默激趣。在設計教學方式時,教師的教學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思維規律,必須與學生的學法相契合。比如在導入教學內容時,可先展示新舊知識的聯系,再向學生傳遞期待信息,以此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心境。在設計教學方式時,教師也要善于發揮自己的教學特長。
此外,還應進行課后備課,提高教學反思能力。課前備課固然重要,但課后反思,進行二次備課,更有利于教師的專業成熟與提高。備課的價值并不僅僅在于它是課堂教學的準備,是作為教師教學思想、方法軌跡的記錄,也是教師認識自己、總結教學經驗的重要資料。教師在課后把這些突發事件記錄下來,對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學生的表現、教學的成功與失敗進行理性的分析,通過反思、體會和感悟,則可以幫助自己總結和積累經驗,形成一套自己的教育方法。
總之,“教”字成功,必“備”字先行,功在課前,效在課上。備課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技能,它是有自身規律的。備課是教好課的前提和保證,是教師綜合素質及業務能力的基本體現。教師一定要腳踏實地地從備課的方法、策略、技能等一點一滴地做起,好好鉆研備課的方式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做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