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流行音樂,不僅可以滿足青少年的情感需求,而且可以陶冶他們的情操,使他們體驗更加深沉、內在的人生和歷史內容。使學生由傳統的被動學習變為在教師引導下的主動學習、合作探究。本文探討了流行音樂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歷史教學 流行文化 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0-0111-01
流行音樂是“泛指一種通俗易懂、輕松活潑、易于流傳、擁有廣大聽眾的音樂;它有別于嚴肅音樂、古典音樂和傳統的民間音樂”。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絕大多數中學生喜歡流行音樂,喜歡聽喜歡唱,這可能是因為流行音樂的曲調優美、節奏感強、形式自由,加上歌詞內容又貼進生活。因此,在正規的課堂教學中適當引入優秀的流行音樂作品是有積極意義的,不但會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在寓教于樂中使學生獲得有關的歷史知識,更好地完成課標規定的教學目標。筆者將流行音樂引入歷史課堂的進行初步嘗試,以求教于同行。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新課時引入流行音樂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當中。使學生參與教學,而且是積極、主動地參與,是使教學得以真正展開的關鍵性問題。只有讓學生投身其中,從做中學,才能使學生思想活躍,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才能使學生多與教師、同學交流,建立親密的合作關系,從根本上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況[1]。
在學習人民版《中國近現代史》《戊戌變法》一課時,筆者將一首改編過的流行歌曲《心太軟》唱給了同學們聽。作為高一的新生,第一次聽到歷史老師在課堂上唱歌,還是流行歌曲,大家都感到非常的新奇,我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聽歌里面的內容。“你總是心太軟,心太軟,獨自一個人流淚到天亮。變法看似簡單,成功太難,不是你的就別再勉強。夜深了你還不想睡,你還在想著它嗎?多余的癡情老佛爺她不懂心疼,算了吧!就這樣忘了吧!該放就放,再想也沒有用,反正大清也沒有幾年了!你總該為自己想想未來……”(謹以此歌獻給囚在瀛臺的光緒皇帝——康有為)[2] 歌曲唱完,我給學生設置了這樣兩個問題:第一,光緒皇帝為什么要接受維新派的主張實行變法?第二,為什么“變法看似簡單,成功太難”?這就涉及到了本課的重難點問題:變法的背景和變法失敗的原因。這樣的新課導入不僅很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這段歷史的興趣,而且使學生的思維迅速地從課間的渙散狀態轉入到課堂的集中狀態,帶著探究問題的心情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之中。于是,新課導入的任務便順利完成。
其次,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把相關的流行音樂作品當作歷史課程資源來開發利用,能夠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提高課堂效率。傳統教學可以“以本為本”,而在新課程下,教材只是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教師根據課程要求整合、開發更好的課程資源。有時流行音樂所表達的內容與課文所介紹的內容有直接聯系,我們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穿插使用這些材料,拉近學生與歷史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
比如,在講到人教版《世界歷史》《大河流域——人類文明的搖籃》時,我就想到了同學們非常喜歡的一位歌手周杰倫幾年前的一首歌《愛在西元前》。“古巴比倫王頒布了漢漠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巖,距今已經三千七百多年……經過蘇美女神身邊,我以女神之名許愿,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漫延……我給你的愛寫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遠。”在解讀歌詞的過程中,學生了解了兩河流域的古老文明。另外,我補充介紹了伊拉克戰爭的相關問題。這樣,不僅將兩河流域的古老歷史與伊拉克的現實結合起來,而且能進一步引發學生思考和探究兩河流域的衰落與戰爭的關系。于是,Rap風格的流行音樂和歷史知識,古老文明與當代熱點,這些元素薈萃于課堂,構筑了一堂生動而且深刻的歷史課。
最后,在課堂小結時播放與課程有關的流行音樂,可以升華學生的情感,更好地呼應主題。好的音樂作品能作用于人的情感引起共鳴,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沁潤人的心靈。一堂新課即將結束時,播放與課程有關的流行音樂,不僅能夠消除學生由于持續思維所帶來的疲勞感,而且能夠升華學生的情感,更好地呼應主題。
比如:在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單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新課部分結束時,給學生播放歌曲《走進新時代》。“總想對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邁,總想對你傾訴我對生活是多么熱愛。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意氣風發走進新時代,啊!我們意氣風發走進新時代……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做主站起來,我們講著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來。繼往開來的領路人,帶領我們走進新時代,高舉旗幟開創未來!”這些耳熟能詳的歌詞,將學生再次帶入到相關的歷史情境當中: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成為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的偉大轉折,它標志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開始。在黨的領導下,改革開放近三十年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一邊聽歌一邊鞏固了新課的內容,同時歌曲所表達出來的面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人乘風破浪、不斷前進的信心,也給人以鼓舞,給人以力量[3],增強了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于是,一堂新課就劃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讓流行音樂走進我們的歷史課堂,把相關的音樂作品當作歷史課程資源來開發利用,確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自主學習,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進而提高課堂效率。但在進行的過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幾點: 第一,流行音樂作品存在著良莠不齊的狀況,作為教師在使用時一定要選擇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作品;第二,作品的選擇應當做到“因材施教”,讓流行音樂走進歷史課堂并不是一味地迎合學生,而是對學生喜愛流行音樂現象進行因勢利導,應選擇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相適應的作品,做到寓教于樂;第三,課堂教學中引入流行文化,應該注意突出教學重難點,為教學錦上添花,而不是喧賓奪主。以上,只是筆者將流行文化引入歷史課堂的一些初步嘗試,有待于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進一步探究完善。
參考文獻:
[1]閆玉玲《關于素質教育觀念下歷史教學方法的思考》,《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2年第3期
[2]河北阜城中學歷史組《刊中刊——回眸一笑》,《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0年第4期
[3]李修貴《中國近現代歌曲中的歷史》,《高一歷史新課標·人教版·考試報》2007.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