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銀行審計人員的專業水平和思想素質對銀行經營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從開展風險理論為基礎的審計教育模式、運用互聯網開展審計教育、靈活選擇教育方式這三個方面來研究新時期銀行審計教育的模式。
【關鍵詞】審計教育 風險管理 靈活選擇
在現代經濟體制中,金融是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的基礎,金融安全往往關系到國家的安全和經濟的穩定,金融的這些重要地位決定了金融審計的重要性。這決定了金融的載體——銀行,對銀行審計人員開展教育更顯得尤為重要了。作為銀行的審計人員,肩負著維護國家金融財政秩序、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保障金融健康發展的神圣使命,基于審計人員在新時期下所肩負的神圣使命,加強銀行審計人員教育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本文筆者在從事多年的工作基礎上,探求新時期對銀行審計人員開展審計教育模式。
一、開展風險理論為基礎的審計教育模式
金融是銀行的主要業務,所以在開展銀行審計教育上,應該圍繞著防范風險來展開。在教育審計人員如何防范風險上,應該教育審計人員以“防范風險”為目標來開展審計活動。開展風險理論的審計教育,可以依據銀行業務風險的高低,來對相應從業人員確定審計教育的內容、范圍和重點。
風險理論的審計教育,在涉及銀行資產質量、信貸資產的非信貸資產,以及高風險的業務,都應該是審計教育的重點。這是因為對于商業銀行來說,經營風險體現在信貸、資產質量上;對審計人員進行樹立銀行資產質量的審計教育,能培養審計人員發現銀行金融業務中潛在的隱患,避免不必要的風險發生。同時審計人員從在資產質量檢查中,跟蹤貸款在企業中的用途,能清晰評價銀行的金融貸款質量;從而實現審計教育為提高審計人員業務素質的目的。除此之外,一些涉及金融創新業務的法律法規,都是風險理論審計教育的重點。因為在金融全球化的過程中,一些電子銀行、網上銀行、理財業務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的蓬勃興起,還有一些證券、保險、信托業務都納入了商業銀行的業務范圍,這些都成了銀行經營的風險,也是審計工作人員的工作內容。作為審計人員,應該了解這些金融業務的法律法規,并且在工作中反洗錢,制止金融上的不正當競爭,所以,這些都體現了風險審計教育的重要性。
二、運用互聯網開展審計教育
在當今信息技術的時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改進了傳統的教育模式,同時也為審計教學模式提供了一個平臺。因而,互聯網為審計教育開展提供了一種創新的模式。
因此,可以運用互聯網平臺對銀行審計人員開展審計教育。如可以運用網絡教學模式,構建審計模擬教學方式。被培訓的審計人員,可以在網上針對自己的審計業務進行業務學習,從而豐富了自己的知識面,也有利于審計人員把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相結合。而且,互聯網的網絡教學,能改變從傳統教育的空間時間上的限制,有利于審計人員無限的自由學習和個性化的學習。為此,銀行的審計教育可以選擇普及網絡審計信息系統的方式,就是教育者通過計算機系統和受教育者的主機連接,這樣有利于審計人員實時進行在線學習,促進審計教學效率的提高。要實現網絡審計信息系統,不僅需要完善計算機網絡建設,努力建設好網站;更需要作為審計教師,應該熟練掌握INTERNET這個網絡平臺,因為這是開展網絡審計教學的重要基礎。
三、靈活選擇教育方式
眾所周知,審計是一項職業實踐操作很強的工作。在新時期,一個合格的審計人員,不僅需要具備深厚的專業知識,更需要具備財經、審計、會計等廣博的知識面。所以,在新時期對審計人才的教育,從傳統的單一模式的審計教育,向多方位、多功能的立體化審計教育模式轉變。這樣才能立足新時期銀行的發展要求,努力造就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業務素質、道德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健全的一流銀行審計人才,為銀行事業發展而服務。
為了迎接新時期對審計工作提出的要求和挑戰,在學校審計教育方案培養上,需要走以學歷教育為基礎,職業教育為發展方向的路線。金融專業或者審計專業的學生,完成專業基礎課的學習之后,可以根據自己職業規劃和專業需求,把職業教育的ACCA的教育思想、CIA的教育理念和CPA的教育水平,都融入審計學歷教育之中,這樣體現了審計專業的特色和時代發展對審計人員工作的新要求。
銀行審計人員靈活多樣的職業培訓方式,應該根據不同審計工作的要求和重點,選擇一種合理的教育方式。如根據審計人員的工作性質,選擇教育培訓方式。并且在新環境下,銀行應該不斷拓展業務培訓的內容,向銀行審計人員積極開展各種中期、短期和職業資格培訓。在此基礎上,還加強銀行與銀行之間,銀行與企業之間,銀行與會計師事務所之間的聯系,開展審計信息的交流和溝通;也可以采取審計學會舉辦專題知識講座、研討會和現場經驗交流會。這樣使得審計人員能夠充分了解審計理論、審計法規以及審計實務的發展前景;通過這樣的相互學習,從而推動了銀行審計工作的進一步發展。同時鼓勵審計在職人員,充分利用業務時間去參加各類審計學歷學習,去大中專院校繼續深造,改善審計人員的學歷結構,提高審計人員的學歷層次。并且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勵審計人員積極參加審計職稱考試等各級各類考試,以考試來促進學習的發展。這樣能實現取長補短,為職業審計教育的開拓奠定基礎。
除此之外,銀行還應積極引進西方銀行審計理念,通過引進西方銀行審計思想,為培養銀行審計人員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汪葉斌.商業銀行審計[J].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2]劉家義.關于我國金融審計的思考[J].審計研究,2002(05).
作者簡介:吳桂芝(1969-),女,漢族,會計員、助理經濟師,研究方向:內部審計風險管理。
(責任編輯:唐榮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