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加快,我國審計界已經開始關注審計風險問題。如何提高審計水平和質量,正確識別審計風險并加以規避,是擺在注冊會計師面前的首要問題。本文從審計風險的成因、規避方法著手,旨在重塑注冊會計師的權威。
【關鍵詞】審計風險 成因 識別 控制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企業面臨的經營環境不斷的變化以及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審計風險也越來越被我國所關注。隨著人們利益的保護主義的興起,人們對審計結果產生了很強的依賴。而審計如果出了問題,往往容易成為被審計單位投訴的對象。使審計人員不僅可能承擔經濟損失,還有可能承擔法律責任。為了規避這種審計風險,需要對形成審計風險的原因進行分析。
一、審計風險的成因
(一)審計機構自身的因素
在對同一被審計單位進行業務審計時,不同的審計人員能力和素質有高有低,而且其職業道德也存在差異。所選擇的審計方法不規范,存在主觀判斷。在對被審計單位進行業務取證上,不同的審計人員所選用的證據也不相同,種種因素使審計行為沒有一個標準,必然會導致審計行為和審計結論的偏差。
(二)被審計單位制度的因素
審計人員在對企業進行審計時,沒有覺察到被審計單位因制度不完善會造成什么樣的風險。而審計人員在覺察到被審計單位存在著不合理現象時,其所提出的意見也不一定能夠讓被審計單位接受,或者其意見無法得到被審計單位的真正實施。所以說,審計風險的高低與被審計單位審計意識的強弱有關。
(三)經濟環境因素
在市場經濟中,被審計單位的經濟行為不是固定的。通常存在著改組、合并、債務重組等各種行為,使審計人員在取證時往往存在取證不全、取證困難現象,所得出的結論不能全面反映和評價被審計單位的情況,審計風險由此加大。
(四)法律環境因素
我國的《審計法》等明確規定了審計人員所需要承擔的失職后果。作為審計人員進行審計工作的依據,法律法規的不健全會讓審計人員在選擇審計標準上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也會使審計風險增加。
(五)審計方法因素
目前我國使用的審計方法相對落后,審計人員存在著主觀判斷、憑經驗辦事等現象,在選擇審計方法上沒有進行科學的論證,所出具的審計報告也不夠明確。
二、避免審計風險
(一)社會環境方面
在審計過程中,注冊會計師和被審計單位承擔著各自的責任,首先要在程序上將這兩種責任區分開來。審計所依據的是被審計單位所提供的會計資料。會計資料是否真實完整,直接影響到審計結論。因此在審計前應做好會計資料搜集整理和保管工作,讓注冊會計師所運用的會計資料真實、完整。這不僅可以降低審計風險,同時也可以提高審計報告的質量。
對于被審計單位來說,在內部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可以使審計風險得到降低。因此,有必要在崗位分工上明確各責任人的責任。同時,為防止發生舞弊行為,可以定期地對各崗位進行輪換,使各崗位之間互相監督和監管,為審計工作創造一個良好的前期環境。
為確保審計報告公正、合理,注冊會計師需要保持獨立,不受任何外來因素的不良干擾。
(二)會計事務所方面
會計事務所在接到業務時,應首先對該業務所存在的各種審計風險進行事前評估。以確保審計工作的效果。審計人員在對各種風險進行評估后,再制定出相應的審計策略和審計計劃。如果事前評估的風險不在會計事務所的接受范圍之內,應該拒絕該業務。
在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應利用自己的專業技術和知識,選擇合適的審計方法以減輕、規避或者轉移審計風險。為使審計風險最大限度地得到降低,還需要對所做的工作進行檢查和修正,確保審計工作有效的開展。會計事務所內部應建立有效、高效的運行機制,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在審計過程中,加強監督和引導。同時會計事務所和執業人員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因此需要建立一套保障制度以增強風險承受能力。
三、審計風險具體控制措施
(一)首先要提高會計事務所審計人員的素質
審計的執行者是審計人員,審計風險的大小與審計工作人員素質的高低有直接的關系。因此,防范審計風險首先必須要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包括職業道德和業務水平。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需要保持嚴格的獨立性,對自身的行為要加以自律和規范,不受外來不良因素的干擾。對國家現行的法律法規,審計人員應予以及時了解,確保在政策理解上不出現差錯,保證審計結論的合理、適當。在個人業務素質上,審計人員應該不斷地接受教育和培訓,以更新和提高會計方面和審計方面的專業水平。熟悉會計、審計方面相應的法律法規和準則,并在審計過程中規范操作,以防范審計風險。審計人員對審計環境的適應性也必須提高,杜絕由于自身因素誘發的審計風險。
(二)加強對被審計單位的測評
審計風險形成的一個原因就是被審計單位內部存在著制度上的缺陷。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內部制度的缺陷必須予以正確把握,否則就會產生不可知的審計風險。因此,要加強對被審計單位制度的測試和評價,對被審計單位的內部管控情況進行了解,通過對其制度的健全、有效和功能性作出測評,為審計風險的控制和規避提供有利的條件。
(三)正確運用審計方法
目前,國外所使用的審計方法都是利用風險導向。而在我國國內所采取的方法相對落后,不能有效地對審計風險進行控制。所以,會計事務所的審計人員必須學習和掌握先進的審計方法和審計技術,并運用這些方法和技術降低審計風險。
審計信息的準確,并不是由任何一種審計方法的運用就能夠保證的。在實際審計活動中,應綜合運用各種審計方法。這樣做的好處是,使獲得的審計證據比選擇單一的審計方法更充分,提高審計報告的準確性,從而降低了審計風險。
(四)健全和完善各項法律制度、審計準則
審計風險的大小與法律法規是否健全完善有很大的關系。應制定適合時代的新準則、新法規來減少審計風險。
四、結語
目前,我國審計工作的風險問題已經造成相當不好的影響,需要在查找其原因的基礎,采取對應的措施加以改進。本文的分析研究對于審計風險的避免和控制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宋森,吳煜麗.論審計風險的防范與控制[J].現代商業,2008(21).
[2]李樹華.審計獨立性的提高與審計市場的背離[M].上海三聯書店,2000.
作者簡介:陳斌(1969-),男,漢族,云南省紅河州瀘西縣審計局副局長,研究方向:審計研究。
(責任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