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型中小企業通常具有“高風險、輕資產”的特點,銀行業的普通信貸渠道難以滿足其快速發展的資金需求。為有效解決此狀況,近年來北京市提出科技金融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本文著重介紹近年來北京市銀行業支持科技金融的創新產品,在此基礎上總結出科技金融業務面臨的主要問題及難點,并給出了解決科技企業融資難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科技金融 科技型中小企業 金融服務
一、北京市銀行業支持科技金融情況
目前,北京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銀行等16家銀行在中關村示范區設立了專門為科技企業服務的信貸專營機構或特色支行,截至2011年第四季度,信貸專營機構和特色支行共為5250家/次企業提供授信額度1033億元,實際發放貸款722億元,其中2011年新發放貸款313億元,示范區企業信貸融資環境明顯改善。
各銀行還加大了金融產品創新力度,推出一系列符合科技企業特點的信貸產品。中國銀行專門推出了“中關村科技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模式”,為中關村園區內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覆蓋初創期、成長期、發展期的一攬子金融解決方案。北京銀行推出以“小巨人”為核心的科技金融品牌,包括“創融通”、“及時予”、“騰飛寶”三大核心產品包和“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綠色金融”三大特色行業包,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了豐富的產品選擇。華夏銀行推出“龍舟計劃閃耀科技金融”服務品牌,重點發展“信用貸”和“園區貸”等特色產品。杭州銀行還推出專門針對中關村代辦掛牌企業的股權質押貸款,助力科技型中小企業高速成長。
二、主要創新產品
(一)節能貸
定位于節能企業特別是節能領域中提供改造服務的節能服務公司,該類企業憑借自身技術、資源整合及服務優勢,為耗能企業提供耗能診斷、方案設計、項目實施、節能運營等全方位節能改造,并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進行節能收益分享。銀行結合行業特點創新擔保模式,引入未來收益權質押貸款模式,以企業現有改造項目項下已形成現金流的未來收益權或企業融資項目項下未來形成現金流的未來收益權為質押擔保。
(二)信用貸
適用于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內注冊,屬于中關村信用促進會會員并符合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制定的申請信用貸款基本條件的中小企業。該產品突破中小企業信用融資障礙,提出針對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真正意義的無抵押、無保證信用貸款模式。
(三)知識產權質押貸款
該產品主要適用于能夠以合法有效的知識產權作質押且已將該知識產權所形成的產品推向市場,所形成的生產經營達到一定規模,具有知識產權實施能力和獲利能力的中小企業。
(四)軟件貸
借款企業以合法有效的軟件著作權中的財產權作質押,用于滿足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正常資金需求的貸款,主要適用于擁有合法有效軟件著作權且取得軟件產品登記證的軟件類企業。軟件貸鎖定軟件著作權,以軟件產品登記證為質押,解決企業無抵押難題。它充分結合軟件類企業運營特點及收入構成設定評估公式,進行軟件著作權價值自我評估,省去評估公司評估費用成本。
三、科技金融業務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一)主要問題
1.信息不對稱。銀行對企業的了解不如企業高管的全面透徹,這就使得銀行與企業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再加上缺少行業標準,缺少相關的行業評級標準,使得銀行對相關科技企業的價值判斷不盡準確。
2.退出渠道匱乏??萍夹椭行∑髽I質押給銀行的知識產權、股權等缺少必要的交易平臺,一旦企業經營惡化,或現金流急劇減少,銀行手中這類公司的知識產權、股權等不能找到有效的交易對手,使得風險加大。
3.科技企業自身的問題。北京的科技企業以中小型科技企業為主。以中關村為例,中關村示范區現有企業近兩萬家,其中十百千企業300多家,高成長企業3000多家,其余絕大多數為中小微企業,每年新增企業近3000家,破產企業也近3000家。多數企業具有規模小、無形資產比重高、財務管理能力弱、信用水平低等特點,而且很多企業家都出身于技術人員,在企業的管理上存在不規范、財務制度不健全等缺陷,這些都是造成其融資難的重要原因。
(二)相關對策
1.加強銀行業與政府相關委辦局的合作,營造有利于科技創新和科技金融發展的生態環境。積極促進政金企進一步深化合作,了解科技企業融資面臨的難題,各方協同努力完善科技創新發展的金融支持體系。建設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服務體系,引入信用征信、評級、法律、財務、認證等中介機構構建信用體系。積極發展各種面向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服務平臺,培育發展集成型科技金融服務商、科技金融中介服務聯盟等市場化的平臺型科技金融服務組織,利用平臺型國有投融資服務企業促進資源整合。
2.建設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服務體系,引入信用征信、評級、法律、財務、認證等中介機構構建信用體系。積極發展各種面向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服務和產品。針對科技企業的不同的行業特點,研發不同的科技金融產品支持相關科技企業發展,例如生物醫藥類企業、節能服務企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
3.完善信用擔保支持體系,構建多方參與的風險分擔機制。鼓勵企業和其他市場主體依法設立信用擔保機構、再擔保機構,為科技企業提供以融資擔保為主的信用擔保。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和引導作用,設立政府科技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對銀行、擔保、小額貸款公司等機構的科技信貸相關業務給予一定的貸款風險補償,降低金融機構科技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風險,改善金融服務外部環境。推動建立市場化的風險分擔機制,完善擔保和再擔保機制,通過擔保為銀行貸款分散風險;推動信用保險和銀行信貸的優勢互補,通過保險分散企業及銀行風險;促進創業投資業務和信貸業務的結合,建立利益共享機制。
作者簡介:范家曦(1989-),男,湖北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金融學2011級研究生,研究方向:資本市場運營管理。
(責任編輯:劉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