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平安并購深發展是迄今為止中國金融史上最大的并購案,本文主要回顧平安并購深發展事件的過程,并簡略分析了并購動因和并購后的影響,認為此次并購是一次雙贏的結果,尤其對于平安來說,是實現其綜合金融夢想重要的一步。
【關鍵詞】深發展 平安 并購
2012年4月26日,深發展吸收并購平安銀行相關方案獲得監管機構的正式批復,深發展將吸收合并平安銀行,在兩行履行必要的法律程序后將正式合并為一家銀行,合并后深發展的名稱也將由“深圳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至此“深平戀”終于圓滿。平安并購深發展作為中國金融史上最大的金融并購案,是里程碑式的事件,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深發展背景回顧及并購動機
深圳發展銀行有著十分輝煌的過去,它是我國第一家發行公眾股并公開上市的股份制商業銀行,開創了中國金融市場的三個第一,在20世紀末曾一直是中國股市的風向標。但是隨著中國經濟改革深入以及競爭環境的改變,深發展的不足逐漸暴露出來,比如說深發展的資產質量低下、不良貸款率較高、資本充足率不足等嚴重限制了其發展。尤其是沒有完善的資本補充機制,使得深發展它至今仍是股份制商業銀行中最小的。為了彌補資本金不足的缺陷,深發展引入境外戰略投資者新橋。新橋有著先進的國際管理技術,通過對深發展業務管理體系的改革,使其自2004年到2009年凈利潤不斷增長(除了2008年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不良貸款率不斷下降,資本充足率和撥備覆蓋率逐年上升,實現了內涵式的增長。
但深發展始終被資本金不足的陰霾籠罩著。新橋接管期間,由于資本金不足,深發展的增發、配股或發次級債均受到嚴格的限制,只能依靠盈利的積累來一點點地充實資本金和覆蓋撥備,限制了其擴張速度,極大地影響了深發展的贏利水平。
而到2009年,新橋持有的深發展股份的5年鎖定期就要到期,新橋是一家私募股權性質的公司,主要以獲得高額溢價為目的,并且其母公司面臨著資金困境,不可能長期持有深發展股份。因此深發展需要引入新的戰略投資者。深發展若選擇平安,一方面能夠緩解資金壓力問題,獲得長久的資本支持,充分提升其資本實力與融資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利用平安集團全國的銷售網絡、優質的客戶資源以及強大的后臺系統等優勢,實現外延式的增長。
二、中國平安背景回顧及并購動機
中國平安集團是中國第一家以保險為核心,集保險、銀行、證券、信托等金融業務為一體的綜合性的金融集團。它始終懷有綜合金融的夢想,其目標是實現保險、銀行和投資三大主業的均衡發展,打造“一個客戶、一個賬戶、多個產品、一站式服務”的綜合金融服務平臺。但是2009年的中國平安的年報數據顯示,其銀行凈利潤僅占公司凈利潤的7.4%,而保險業務凈利潤所占比例近75%,這意味著平安集團銀行板塊和投資板塊比重偏小,有待加強。平安集團一直都有拓展銀行板塊的愿望,平安銀行就是平安集團入主銀行業成功的案例,當然平安集團在擴張銀行板塊也曾遭受了很多失敗,例如在2006年收購廣發行失敗,2008年投資海外富通虧損,虧損額高達200億元,但是巨額的損失并沒有阻止平安集團向銀行業擴張的腳步。主要源于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銀行業在平安集團的發展空間大
發達國家經驗顯示,銀行業的發展總是伴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兩者具有很高的相關性。我國經濟長期平穩高速增長,為銀行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推動了銀行業務的發展。將2009年和2010年中國平安的年度報表進行對比可以發現,2009年銀行凈利潤占比僅為7.4%,而2010年將深發展作為其聯營企業后,銀行業務凈利潤增幅1.67倍,占比約為16%。
(二)平滑投資收益波動的需要
平安集團三大主營業務中,保險和投資對于資本市場的表現要求較高,而銀行業則比較穩定。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資本市場疲軟,保險資金投資收益嚴重虧損,而證券業務和其他業務的投資收益亦大幅下滑,幅度高達60%以上,唯有銀行業表現相對良好,凈利潤僅下降了6%。通過加大對銀行業的投資,分散經營風險,平滑投資收益,利于平安集團整體業績的穩健增長。
(三)混業經營的需要
隨著全球金融一體化和自由化,混業經營已經成為國際金融機構發展的主流。面對已混業經營的外資企業的競爭,中國的金融機構需要開發跨市場、跨機構、跨產品的金融業務。2008年發布的《金融業發展和改革“十一五”規劃》中也意味著混業經營也將是中國金融業的發展趨勢。另一方面,平安集團以保險為核心,保險是其主營業務,銀保合作能夠增加保險產品的銷售渠道和銷售規模,擴大保險資金收入,但目前在我國的銀保合作中,保險公司一般處于弱勢地位,通過收購銀行,保險公司可以提高銀保業務的利潤水平,擁有更多的主動權。并且深發展的營業網點近300家,基本覆蓋了華東、華北、西南、華南地區,并且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而這些城市也是平安保險業務的強勢區域,區域交集為協同效應提供更大的可能和更高的效率。
所以在2009年新橋持有的深發展股票限售期已經到期,新橋有意退出,深發展又需要引入新的戰略投資者,平安并購深發展具有可行性。
三、并購過程
此次并購主要分為三部分:首先在得到保監會、銀監會、商務部反壟斷局的批復后,平安受讓新橋持有的深發展5.2億股股份,占深發展目前總股本的16.76%,同時平安向新橋定向增發2.99億股平安H股作為對價。此時通過收購新橋持有的16.76%的深發展股份再加上該交易前平安已持有的4.68%的股份,平安共持有深發展21.44%的股份。
2010年6月28日,在證監會的同意下,深發展銀行向平安集團旗下的平安壽險定向增發3.80億股,平安壽險以現金人民幣69.31億元全額認購。至此,對于深發展而言,其資本充足率上升為10.41%,核心資本充足率上升為7.2%,達到了新的監管標準,為深發展今后業務的發展和規模的擴張打下堅實的基礎。而對中國平安而言,中國平安目前持有的深發展股比例達到29.99%,為今后深發展和平安的整合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之后平安集團以90.75%的平安銀行股份和現金26.92億元作為對價,認購深發展以非公開方式定向增發的16.39億股份。中國平安成為深發展的控股股東,共持有深發展52.38%的股份,并且深發展持有平安銀行90.75%的股份。之后,深發展向平安銀行的小股東提供對價方案,吸收合并平安銀行,原平安銀行將注銷法人資格,深發展將更名為“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四、并購影響
對于深發展來說,資產規模迅速擴大,規模實力進一步增強。2011年年度報表顯示,兩行合并后一般貸款總額和存款總額都有了較快的增長,兩行合并日均存款增速超過了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平均水平。同時各項業務健康穩定快速發展,贏利能力穩步提高,生息資產規模穩健增長,非利息收入比例持續提高,收入結構得到改善。不良貸款比率進一步下降,撥備覆蓋率大幅上升,資本充足率和核心資本充足率均達到了監管的標準,深發展抵御風險的能力進一步增強,為今后深發展實現外延式的增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對于平安集團來說,平安集團獲得了一個擁有全國性牌照的上市銀行,是我國保險業內第一家實現全國性銀行控股權的公司,自深發展被并入平安集團后,平安集團資產規模顯著上升,銀行板塊大幅增強,對集團利潤貢獻度顯著增加,2011年度銀行業務凈利潤同比增長176.8%,占比近四成。同時交叉銷售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增強,豐富的產品線不僅增強了客戶的忠誠度,而且不斷提升平安品牌的影響力。對于平安集團來說,銀行、保險、投資均衡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一方面,保險提供了豐富的現金流,但利潤相對較少,保險資產的投資收益依賴于資本市場的表現,波動比較大,存在較高的系統風險;而銀行業創造了較高的利潤,但需要充足的資本作為支撐,并且可以在保險業務面臨風險的時候作為后盾給予緩沖;投資業務是高風險高收益,可以作為對保險銀行等基本業務的補充,是提升企業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關鍵。
總之,實現對深發展這樣一家具有規模的全國性的上市銀行的絕對控股,符合中國平安綜合金融的戰略目標,有利于推進三大業務更加均衡發展,銀行板塊將在平安實現綜合金融的過程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飛.中國平安并購深發展的市場效應研究[J].特區經濟,2011(05).
[2]李聰.平安集團:深發展最好的歸宿[J].中國企業家,2011(09).
[3]張劍.平安并購深發展案例分析北大[D].北京: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2010.
作者簡介:張昳麗(1988-),女,安徽懷遠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金融理論與實務。
(責任編輯:劉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