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分析我國商業銀行跨國并購歷程的基礎上,探討了我國商業銀行跨國并購的模式、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引出我國商業銀行跨國并購的財務績效評估,借助于spss16.0軟件,對我國2007年跨國并購金額較大的中國工商銀行2007-2010的相關財務數據進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綜合評價。得出如下結論:首先,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海外并購財務績效短期內沒有得到改善而長期發展態勢良好,其財務指標綜合評分呈現V字型。其次,隨著并購后時間的推移,因子的經濟意義逐漸模糊。
【關鍵詞】財務績效 跨國并購
在經濟全球化和全球并購浪潮的背景下,我國銀行業不斷地使用并購方式開拓國際市場。我國銀行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嘗試跨國并購,且商業銀行海外并購交易日趨頻繁。但我國商業銀行跨國并購這一歷程仍處于探索階段。國內外學者對發生海外并購事件行為的企業財務績效進行了大量研究,結論卻始終不一,有的認為海外并購改善了財務績效,有的認為海外并購財務績效短期內沒有得到改善而長期發展態勢良好,有的則認為短期內改善了企業財務績效而長期卻是降低了。
本文以2007年進行跨國并購的中國工商銀行2007-2010年四年的相關財務數據為基礎,試圖提取商業銀行跨國并購后財務狀況的主要影響因子,并研究我國商業銀行進行跨國并購后財務績效的變化情況,為我國商業銀行“走出去”戰略提供指導性建議。
一、我國企業跨國并購歷程
我國商業銀行在經過一系列改革創新之后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逐步開放,國內商業銀行進入全面開放的時代,境外銀行紛紛在中國搶占市場的同時,我國商業銀行也逐步走出國門進行跨國并購。
我國商業銀行進行跨國并購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發生在我國改革開放的初期。主要是引入外資、吸收存款、發放外匯貸款和辦理國際結算業務。第二階段主要是通過開展國際上的金融合作從而大幅提高外幣資產比重,并在全球金融市場上籌資融資,將本土的金融服務向境外延伸。第三階段屬于我國商業銀行跨國并購的真正實施階段,主要標志是建立了遍布全球的分支機構,客戶群也擴展到了國外。
二、我國商業銀行跨國并購模式
本文所指的跨國并購包括跨國兼并和跨國收購。我國商業銀行并購模式主要有三種:一是直接并購,二是在境外設立子公司,三是直接參股當地銀行。
直接并購模式下,為并購方快速進入該區域贏得時間。主要有如下特點:第一,可以省去向當地政府申請開行、選址等費用;第二,不受當地政府對外資銀行機構設立和業務范圍的監管的限制;第三,可直接改造利用被收購方已成熟的完備的運作體制和人才庫;第四,學習被收購方的先進經營管理經驗。
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主要適用于在長期規劃中沒有找到合適的并購對象的商業銀行。東道國一般對無論是分行還是子公司,都按照子公司監管。其有如下主要特點:第一,在境外直接設分行困難多,申辦周期長;第二,在境外直接設分行費用成本高,盈利困難。
直接參股當地銀行的并購模式下,兩國可通過參股銀行進行業務合作,促進兩國的貿易,投資往來的融資以及結算。其主要有如下特點:參股雙方實現一定的互補性,進而實現雙贏的局面。
三、我國商業銀行進行跨國并購存在的問題
跨國經營是銀行業共同的戰略目標,但各銀行要根據自身的市場定位和現有資源,制定不同的國際化發展戰略。在進行實質性拓展海外市場時,要根據東道國的外資準入管制、業務限制監管要求、客戶資源等情況,選擇新建投資或者跨國并購。我國銀行業的跨國并購處在起步階段,主要還存在以下問題:第一,并購以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為主。我國參與全球并購的主要是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資本實力雄厚的大型商業銀行。第二,并購規模還不夠大。西方發達國家銀行的并購規模高達上百億,而我國商業銀行的并購規模還相差甚遠。第三,我國商業銀行并購大多屬于簡單外延式并購。
四、我國商業銀行跨國并購財務績效
從理論上來講,并購可以實現規模經濟、范圍經濟和市場效率等良性效應,從而創造價值。國際銀行業的并購十分活躍,銀行規模越來越大。如果中資銀行不加快并購的力度,面對外資銀行的頻繁并購,中資銀行就會在國際市場上越來越被動。
銀行跨國并購的有利財務效用主要表現在:(1)稅賦效應:通過不同企業不同資產稅率的差異來實現。(2)預期效應:主要是指由于兼并使股票市場對企業股票評價發生改變而對股票價格產生影響。(3)協同效應:不同銀行的主要業務擅長不同,并購使得這種優勢能夠體現出來。
銀行跨國并購的不利財務效用主要體現在:(1)不良資產:并購方可能由于有大量不良資產,而使得并購后企業的財務績效有了很大幅度的下滑。(2)規模負效應:并購后導致企業規模過大,邊際要素產出呈現負增長。(3)企業整合沖突。
五、我國商業銀行跨國并購財務績效的實證研究
本文從我國商業銀行盈利能力、抗風險能力、成長能力等方面。選取了一下七個財務指標:X1:基本每股收益。X2: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X3:資產負債率。X4:營業收入增長率。X5:凈利潤增長率。X6:總資產增長率。X7:資本充足率。則:
F1=α1X1+α2X2+α3X3+α4X4+α5X5+α6X6+α7X7
F2=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β7X7
F=F1+F2
其中,F1為商業銀行的抗風險能力,F2為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F則為商業銀行的財務狀況的綜合評價。
根據從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查閱所選中國工商銀行2007-2010年度的公司年報,取得相關的財務數據實證分析,運用spss16.0,進行因子分析,結合Excel,得出工商銀行四年的財務指標綜合得分:工商銀行2007年綜合得分為0.255617;2008年綜合得分為-0.30466;2009年綜合得分為0.231904;2010年綜合得分為0.223426,見圖1。
可以看出,工商銀行在進行跨國并購的當年,財務指標綜合得分比價高,而在并購后第一年達到最低,然后再上升,呈現V字型。
六、結論
從圖1可以看出,并購當年工商銀行的財務績效綜合評價都有了很大提高。但2008年的情況顯示,各行均有較大幅度下滑。然后在達到底部之后又迅速在第三年(即2009年)反彈。在此后的2010年有較小幅度的上升。因此,我們可以認為海外并購財務績效短期內沒有得到改善而長期發展態勢良好。
本文認為,之所以2008年工商銀行財務績效有較大幅度的下滑,主要是基于如下的原因:首先,跨國銀行并購,第一年的整合可能比較麻煩。作為剛剛經歷大型海外并購的企業,其各方面都會受到較大影響。整合階段是并購過程中的關鍵階段。其主要涉及企業管理層、股東、工作人員、客戶市場、銀行同業、銀行監管機構等眾多利益主體的整合。其次,2008年的整個全球經濟形勢也是工商銀行綜合財務績效下降的主要原因。
通過本文的實證分析,我們得到商業銀行跨國并購后其綜合財務績效的變化,有助于對我國商業銀行跨國進行一定的分析。鑒于我國現階段商業銀行跨國并購案例還不是很多,并且受各種其他非經濟因素的影響,我國商業銀行跨國并購的財務績效研究還不是很容易。
參考文獻
[1].David A.Becher. The Valuation Effects of Bank Merger.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Vol·25, No·6,2000,pp189-214
[2]陳雯,竇義粟,劉磊.中國企業跨國并購績效的實證分析[J].經濟論壇,2007,12(17):8-21.
[3]劉笑萍,黃曉薇,郭玉紅.產業周期并購類型與并購績效的實證研究[J].金融研究,2009(03):135-153.
作者簡介:王媛(1988-),女,浙江永康人,浙江財經學院金融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學。
(責任編輯:劉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