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物流業的不斷壯大,有利于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然而在物流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中國稅制體系在物流業中的不合理之處,文章主要梳理了這些不合理之處,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建議。
【關鍵詞】物流業 重復征稅 營業稅
一、物流行業的特點
物流業一般包括運輸業、倉儲業、郵政業,包裝業等,其特點主要有,具有大量外包業務;資本有機構成較高,固定資產的投資比例高,但利潤較低;物流行業很少涉及貨物的銷售。
二、物流業涉及的稅種
物流業的范圍主要包括交通運輸,倉儲業,郵政業,包裝業等,屬于營業稅的征收范圍。根據物流業的業務范圍,按照現行稅制,其涉及的營業稅的征稅稅目為交通運輸業(適用3%的稅率)、郵電通信業(適用3%的稅率)和服務業(只要為倉儲、代理,適用5%的稅率)。物流業涉及了不同稅率的稅目,因此按稅法規定,企業必須分別進行核算,不能或沒有分別核算的,從高適用稅率。
三、物流業稅制存在的問題
(一)營業稅多重稅率設置不利于物流業的發展
物流業的發展要求物流公司提供一體化經營,設計運輸,倉儲,裝卸,配送等,而這些項目的界限在實際中并不易于區分。現行營業稅對交通運輸業征收3%的營業稅,而對倉儲業征收5%的營業稅率,不能區分二者的,從高適用5%的稅率。可見,從高適用稅率加重提供多樣化物流服務企業的稅負,不利于物流業的壯大,有悖于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方向。
(二)貨物運輸發票增值稅抵扣存在問題,擾亂物流市場的秩序
現行稅法規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外購運輸服務,其運費的7%可以抵扣進項稅額,然而作為營業稅納稅人,只需要按照3%的稅率繳納營業稅,可見營業稅征收率與增值稅進項稅抵扣率之間存在差異。這會導致物流企業和其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貨主客戶人為擴大運輸業務的范圍進而享受較低的稅收征收率,客戶同時也獲得了較高的扣除率帶來的稅收利益,難以被稅務機關發現,增加了稅務管理的成本,干擾了正常的市場運行。
(三)物流業稅負過重,存在重復征稅問題
從物流業的現在征稅稅率看,在3%~5%的營業稅稅率之間,而據統計分析,物流業的平均毛利只有4%~5%,稅后利潤只有1%~2%,營業稅的兩檔稅率相對較高。并且,物流業的有機構成比較高,但一般的物流企業較少涉及貨物銷售,因此,其繳納增值稅的行為較少,而我國2009年增值稅的改型,允許企業外購生產設備的增值稅可以作為進項稅額抵扣,而這對于固定資產比例較高的物流業,卻由于其繳納營業稅而不能享受到優惠,不利于物流業的升級改造。
物流業的重復征稅一般表現在外包和分包上,由物流業的特征可以看出,大量的物流業務外包,而按照現行稅收規定,物流企業在納營業稅時,除了將承攬的運輸業務分給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可以差額征稅外,其余費用不能在外包收入中扣除,這就導致對除運輸業務外的其他外包業務進行了重復征稅。
四、完善我國物流業稅制的建議
完善我國物流稅制不僅要著眼于稅制本身的漏洞,還要考慮糾正并規范企業涉稅行為選擇。根據先易后難、穩步推進的原則,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嘗試,首先統一物流業營業稅稅率,根據物流業整體的利潤水平,將物流業的營業稅稅率統一為一個固定的稅率,不再按提供的項目進行區分。這不僅有利于物流業的整體稅負公平,也利于稅務機關進行管理。其次,避免交叉,重復征稅問題,將差額征收的營業稅征收規定推廣到整個物流業,也就是使所有的物流企業在承攬的業務中,外包給其他單位并由其統一收取費用時,都以其取得的全部收入減去付給外包單位運費(倉儲費)后的余額為營業額來征收營業稅,徹底解決運輸、倉儲業的重復征稅問題。最后,為了有利于物流業的升級改造,允許物流業公司在購買固定資產時所付出的增值稅進項稅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扣企業的營業稅。
參考文獻
[1] 馬海濤.中國稅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43、94.
[2] 馬會軍.困擾民營物流企業發展的財稅問題分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8(1).
[3] 林玉瑜.加快發展我國現代物流業初探[D].廈門:廈門大學,2009.
作者簡介:張央軍(1987-),女,浙江寧波人,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會計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資本市場與公司理財。
(責任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