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如今,中國金融管理行業存在一個非常普遍的問題,就是中國金融監管的整體水平都偏低,同時沒有較為完善的金融監管信息支持系統。為了實現中國金融監管工作的高效運行,應該將國內的相關監管資源進行整合,進而提高監管工作的相關效率,使虛擬經濟適度發展,與此同時還要很好地把握金融創新的尺度,審慎地對待國內金融市場的開放,同時還要積極采取措施加強國際間金融監管之間的合作,制定與落實金融監管的各項法律規則。
【關鍵詞】金融監管 金融創新 問題 對策
一、金融監管的重要性與意義分析
近幾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金融全球化的進程的加快,使得世界各國金融合作和經濟往來聯系更加密切。然而,當前世界金融環境越來越復雜,再加上,全球的金融行業對世界各國的影響也逐漸增大,目前,影響范圍正不斷地擴大。
早在2008年,美國次貨危機對全球經濟發展帶來了較大沖擊,另外,希臘的債務危機也對全球金融行業的發展帶來的巨大影響,與此同時,這些金融危機產生的影響依然在朝擴大的趨勢發展。通過對發生金融危機出現的原因分析,我們得出從某種程度上來看,金融危機的出現是因金融機構在投資交易中,過多地使用了金融衍生產品,這樣一來,就造成了較大的金融風險,如果發生金融危機,那么給本國家甚至全球帶來的損失會持續擴大,甚至會嚴重影響到和金融相關的經濟主體,給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力。在巨大利益的引誘下,有些金融企業違背使用金融衍生產品的目的。但是,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再加上,進入市場的制度放寬,這不僅給金融機構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而且金融機構的活力被大大釋放了。所以,我們要創新金融行業,這會對金融市場的運行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另外,也大大推動了和金融相關產業的發展,這無疑對世界各國金融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進一步推動了金融產業的發展,為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充足動力。但是,金融創新會對金融體系的發展產生一定的風險。所以,在金融交易活動中,金融機構產生的風險,會影響金融結構的生存發展產生一定威脅,并且風險會持續蔓延下去,出現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極有可能威脅到金融體系的穩定,嚴重者甚至可能引發深層次的經濟和社會危機。
由于上文所述的金融體系具有高度的脆弱性和高風險性,同時相關的金融創新還會對金融環境產生相關的影響,因此,相關的部門應該及時完善金融監管的制度,從而有效地監管金融行業的順利發展。除此之外,還要及時采取措施與手段,防范全球金融行業帶來的金融風險問題。
二、我國金融監管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我國金融監管的總體水平較低
近些年來,我國在金融監管的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績,然而,我國真正落實和實行金融監管相關工作的時間比較晚,相關經驗不是很多,而且各種的監管手段還處于探索階段,沒有建立起一個完備完善的監管體制。我國的金融監管的水平與一些經濟較為發達的國家相比,還是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例如,由于我國對相關的金融機構的內控制度不夠重視,相關的監督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往往工作的重點只是表現在外部監管,最終出現的結果是了大量的人力投入其中,但相關的監管效果卻不是很明顯,相關的監管工作效率低下,這些現象都表明我國相關機構對于金融運行過程控制不力不足,監管有效性不足。
(二)沒有建立相對完善的金融監管信息支持系統
金融監督信息支持系統的不完善綜合反映了我國對金融行業的監管質量不高,有效性不足的現狀。具體的表現為;相關的金融數據信息不真實,不能夠清晰地反映相關的情況,相關的數據有著較大的差異、甚至相互之間出現矛盾。第一,在金融機構上下級、各個部門之間的影響,會使反應的信息目的與利益有很大的差異,這主要是受人為因素影響;第二,金融機構和監管部門反應的信息內容不一致,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對信息尺度大小掌握不夠平衡,從而導致反應的信息會出現很大差異;第三,金融機構和執法部門對相關政策的理解與執行力度不相同,這些都會使所反映的信息失去一定的真實性。上述幾點內容都會使金融決策者沒有足夠準確的依據,這樣一來,會在決策指導上出現偏差或者失誤。
(三)金融風險給金融監管帶來巨大壓力
長時間以來,盡管我國沒有發生過金融危機,但是,如果時間較長,會在金融行業聚集更多的風險。通常金融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金融資產質量、經濟效益等不斷下降。在銀行機構,金融風險表現在信貸資產質量偏低,并且出現了諸多不良貸款的現象,資產流動性非常差,再加上在銀行經常會出現詐騙的事件。同時,不合理地運用保險資金造成了資產負債狀況的惡化。證券方面,主要的表現是券商資產規模偏小,經常會發生違規融資與擅自挪用用戶保證金的現象;再加上,不正確的投資理念與對未來發展預測不夠準確,從而出現了很多惡意炒作的現象,進而出現了金額風險,除此之外,有些證券企業違規經營。由此看來,產生金融風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總體而言,都與我國對金融行業不能實行有效地監管、相關的監管工作不到位有關。
(四)加大防范金融風險的執法力度
受金融全球化的巨大影響,我國改革市場的步伐逐漸加快,并且和現有制度、風險、國際金融風險等聯系在一起。然而,由于目前世界較為復雜的環境與市場發展形式,我們不僅要在金融經濟發展過程中有效地防范金融風險的出現,從而降低金融危機出現的概率,并且要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預防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在過去幾十年,我們能夠避免金融危機的出現,從某種程度來看,受改革開放政策的影響,帶動了我國經濟的不斷增長,可以有效防范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這主要是由于西方發達國際的市場還不夠開放,以及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的限制。然而,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長優勢越來越弱,全球金融行業的發展不斷影響著我國金融行業的穩步發展。針對這種情況,我國應該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大防范金融風險的出現。另外,對我國金融監管工作的要求也在逐漸提高。
三、提高我國金融監管質量的有效對策
(一)整合我國的監管資源
近幾年,伴隨著我國證券、銀行等金融行業的經營在國民經濟中地位的日益深化,一大批大型的金融控股集團已經在我國金融行業初見雛形。目前,我國還是沿用源自美國“一行三會”監管模式,盡管此種監管模式在金融監管體制發展過程中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然而,此種模式在應用時也會暴露出更多的弊端,例如:監管重疊、監管空白等現象。現如今,盡管在現有模式上進行了改革,利用多種監管政策與法律法規來進行協調,但是,并沒有從根源上解決執法部門權利不斷擴展的問題。想要進一步降低監管過程中的協調成本,我們不能照抄照搬美國金融監管模式,而是從中進行合理的選擇適合我國金融發展的模式,在應用“一行三會”模式的基礎上設置金融監管部門,主要條件和協調相互的金融工作。這樣一來,在不僅能發揮出證券、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監管智能,而且也可以大大避免部門權利集中的現象。
(二)發展虛擬經濟
在當今社會,市場經濟由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這二者構成,二者既互相依賴又互相作用。在歷史發展的某一時期,虛擬經濟對于實體經濟的發展發揮了巨大的促進與推動作用,但是,眾所周知,虛擬經濟發展離開了實體經濟的發展,那么其優勢將會受到抑制,甚至會對實體經濟產生巨大的危害。從當前的發展狀況來分析,我們的金融市場發展不夠規范,因此,執法與監管部門應該把握好金融業務創新的相關尺度。金融創新的最終目標是設計出既能滿足金融發展的需求,又可以有效防范金融風險的產品。
(三)開放國內金融市場
近年來,有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如美國)不斷地要求我國進一步開放國內的金融市場。他們希望使金融資本處于流動的狀態,進而利用資本集團巨大的資金量、金融技巧等操控發展中國家的金融、證券以及外匯市場,以從中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我國金融監管當局一定要切實履行好維護我國的金融主權以及維護我國經濟利益的相關職責,對外資參股的比例進行嚴格的控制,只有這樣才能建立一個良好的金融防線。
總之 ,金融市場要與金融監管的相關工作實現同步發展,相關的金融管理執法部門應該及時對金融行業實施全面的調整,不斷更新金融監管模式、擴大金融監管的范圍,與此同時,還要采取有效的手段,通過多種渠道來推動金融業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蓓.試論國際金融監管發展下中國金融監管問題[J].經濟研究導刊,2010(21).
[2] 鎮六平.我國金融監管問題及對策探討[J].商業經濟,2012(5).
[3] 岳軍平.淺談我國金融監管問題[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9(24).
[4] 趙海珊,吳迪.我國金融監管問題淺析[J].現代商業,2011(23).
作者簡介:王小芳(1984-),女,漢族,浙江紹興人,任職于國家開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級經濟師。
(責任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