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根據新金融產業發展的現狀,以上海市黃浦區文化產業為例,提出了如何有效地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
【關鍵詞】新金融產業 定義 分析 文化產業
一、新金融產業定義
(一)新金融定義
所謂新金融,是指區別于傳統的銀行、證券和保險等金融業態的新興金融產業形式。其最初并不是作為一個學術概念,而是作為一個產業政策執行計劃由上海市黃浦區首先提出。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后,上海將金融中心規劃為“一城一帶”,亦即陸家嘴金融城和外灘金融集聚帶。外灘金融集聚帶位于黃浦區,具有悠久的金融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在改革開放以來相對于陸家嘴金融城的發展明顯滯后。為避免與陸家嘴金融城發生同質競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戰略規劃明確提出,一城一帶之間是錯位競爭,協同發展的關系。新金融是以資產管理中心、資本運營中心和金融專業服務中心三大功能為主要內容,以新業態、新業務、新領域和新力量為主要特點的金融產業組織形式。
(二)新金融與傳統金融的差異分析
區別于銀行、證券和保險等傳統形式的商業或政策性金融業態,新金融是與現代產業經濟、市場運行、風險控制、專業化分工合作等要素高度關聯的產業形態,是為彌補傳統金融服務局限性而日益興起的新型金融機構、準金融機構,或者某類金融子市場或創新金融服務工具、模式及標準等。
新金融的發展是信用經濟市場化和專業化的結果,同時也是受到上層金融體制改革的推動,越來越多的企業獲得新業務經營許可,比如汽車公司成立汽車金融公司,甚至在該企業整體盈利中占大頭;再者,隨著消費經濟的興起,消費者的消費需求日益旺盛,與之對應的是消費金融公司等業態的形成。其次,還有一大批反映市場需求的金融創新形式,比如貨幣經紀公司、貴金屬投資、航運金融、私人銀行、資產管理機構、各類PE/VC、產業基金以及金融衍生市場、黃金交易市場、票據中心等要素市場。
(三)黃浦區新金融發展現狀分析
根據官方文件,黃浦區將被打造成為一個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資產管理中心、資本運作中心和金融服務中心,及擁有新業態、新領域、新業務、新力量為特點的新金融集聚地。
黃浦區具有豐富的金融底蘊承載金融集聚帶的建設,上世紀30-40年代,外灘就被譽為“遠東華爾街”,經濟總量僅次于美國紐約和英國倫敦,位居全球第三。目前黃浦區共有500余家金融機構,并且最近3年每年都引進新金融機構30家,“十二五”期間計劃每年還將至少引進50家新金融機構。目前區內的金融機構已經覆蓋銀行、保險、要素市場、信托、證券以及新金融機構私募基金、風險投資公司、資產管理公司、融資租賃公司等各大金融業態和業務形式,金融機構的規模在上海地區僅次于浦東。
二、現代服務業發展現狀及發展瓶頸分析
現代服務業是指以現代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模式為支撐,建立在現代市場制度下的新型服務產業。它既包括伴隨科技發展而產生的新興服務業態,也包括運用現代技術對傳統服務業進行改造和升級后形成的產業,其有別于商貿、住宿、餐飲、倉儲、交通運輸等傳統服務業。現代服務業具有智力集成、輕資產、產業寄生性和運行靈活等特性。很多現代服務業企業,辦公場地小、人員少,但是卻能創造高額利潤。比如創意設計、企業管理等行業,產品的核心內容是智力和創新能力。
盡管如此,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也面臨一系列瓶頸問題的困擾,經營理念、智力集成、創新思維等特點既是現代服務業的競爭優勢,也是其競爭劣勢。因為長期以來知識產權類產品一直面臨市場定價標準缺乏和產權保護困難等問題;其次,由于輕資產的特性,相關現代服務企業融資過程中缺乏實質性的作價物品抵押,很難從金融機構獲得有效便捷的資金融通。再次,對很多現代服務業而言,除了企業本身的經營困境外,還普遍面臨規模小、資源缺乏、經營管理經驗缺乏、市場生存風險高等困難。
綜上所述,從新興產業發展角度出發,政府應該積極有效地出臺相關政策措施,扶植和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從而真正實現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偉大戰略。本文擬從產業扶植角度出發,以市場機制為基礎,分析政府在不直接參與市場運營的情況下,如何通過利用現有平臺,整合現有經濟資源,促進產業對接和經濟結構升級。對于黃浦區而言,在新金融大發展的有利形勢下,如何利用好新金融資源,推動產融對接,實現現代服務業在上海中心城區的大發展大繁榮,是當前政府面臨的一項重大戰略課題。
三、新金融產業如何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以文化產業發展為例
新金融的發展是金融政策逐步放寬和市場化發展二者綜合作用的結果,當前我國市場上新興金融業態的發展很大程度上都能在歐美金融市場上找到先例。新金融產業的發展更貼近實體產業的發展需求,它能為企業提供量身定制的系統服務和綜合全面的企業問題解決方案。相比起傳統金融,新金融對于產業發展的推動具有低成本、低門檻和高效率的“兩低一高”的特點。如前文所述,現代服務業具有智力集成、輕資產、規模小等特點,傳統金融業很難對其進行有效的產業促進。相比之下,新金融可以在市場機制下深入到企業經營的每一個環節,促進企業全面發展。本文擬以文化產業為切入點,分析新金融在這一過程中所能起到的重要作用。
(一)文化產業及其特點分析
近年來,文化產業的發展已經被提高到國家戰略層面,這是繼鋼鐵、汽車、紡織等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后出臺的又一個重要的產業振興規劃,標志著文化產業已經上升為國家的戰略性產業。文化產業的發展既可以促進產業結構提升和經濟發展轉型,也能豐富民眾精神生活,是現代產業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化產業屬于現代服務業中的一種,具體涉及文化創意、影視制作、出版發行、印刷復制、廣告、演藝娛樂、文化會展、數字內容和動漫制作等諸多行業。和其他現代服務產業類似,文化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智力集成、輕資產、規模小等特點,因此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必然也面臨一系列的問題,比如:
(1)文化產業企業因為輕質產的特性,在生產擴張過程中無法從銀行等傳統金融業獲得有效融資;
(2)文化產業的產品屬于智力型產品,在缺乏嚴格產權保護的市場下,其市場定價機制缺乏,市場融資也比較困難;
(3)因為規模較小,文化產業企業無法對企業自身發展做出有效的戰略規劃,在外部市場資源整合方面也缺乏必要的信息渠道;
(4)文化產業在發展初期,因市場尚缺乏成型的產業集聚和產業鏈接體系,其自身的生存面臨著巨大的市場風險。
(二)新金融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路徑分析
根據以上提出的問題,本文擬從新金融的具體產業形態角度出發,分析其對文化產業乃至整個現代服務業提供發展推動的可行性解決方案。
1. 靈活的融資方式——以融資租賃和小額貸款為例
很多文化產業公司因缺乏足夠的銀行融資而無法實現規模擴張和業務增值。比如一些大型游戲開發商、新媒體開發商或影視制作企業,在購買設備時需要一筆不菲的資金,而且這些數字化設備更新淘汰速度非常快,設備購買支出對于成立初期的企業而言是一筆不小的開銷。這種情況下,金融租賃企業便可以滲入其中,通過提供金融租賃為企業解決資金難題,同時也避免文化產業缺乏資產抵押的貸款融資風險。
盡管金融租賃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便已經開始發展,然而,將租賃與金融產業高度融合是最近幾年才發生的事。特別是銀行系融資租賃的興起,如成立于2007年的交銀租賃是作為首批銀監會批準試點融資租賃公司之一,可以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融資租賃服務,根據企業的需求提供產品租賃,在企業租賃的時段內,逐步轉移與資產所有權有關的全部風險。文化產業企業在支付租金的同時,逐步取得資產所有權或根據所租賃設備的性能水平,調整和更換更高性能的設備。文化產業經營企業從自身經營特點出發,考慮租賃產品涉及的范圍,比如電影院的放映設備、放映場所甚至包括桌椅設備等,選擇全部或部分租賃。
小額貸款是最近幾年出現的業態形式,最初用于貧困地區的發展扶貧。當前越來越多的中心城市也開始開展小額貸款業務,其主要面向小微型企業,其貸款的要求和門檻更加靈活,比傳統的銀行融資更便捷。小額貸款對于資產抵押的要求相對較低,因此能夠給予文化產業較好的融資支持。目前上海各區縣都已開設小額貸款公司,經過幾年的經營,在小微型企業的扶持方面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
此外,除了金融租賃和小額貸款等業務形態,文化產業在融資過程中還可以利用“輔助性企業”,比如通過融資擔保公司,甚至經過再擔保或反擔保的業務程序,為輕資產的文化產業提供融資擔保,使之獲得較高的征信支持,從而有助于提升企業的融資成功率。
2. 企業融資的綜合解決方案——以股權投資為例
如前文所述,新金融的典型特點是更貼近實體企業的經營和發展。因此,若在文化產業內有效地引入新金融的支持,將是文化產業發展面臨的重大機遇。貸款融資是一種傳統的融資方式,不論是租賃融資還是銀行融資,企業的融資能力始終受到自身資產規模的限制。如果結合現代企業產權理論,在企業實際運行中引入外部投資人,擴大企業資產規模,或在此基礎上再利用外部投資人的優良資質進一步融資,都將有利于資金問題的解決。
新金融產業的發展為市場提供了相對充裕的外部投資人或稱股權投資者。當前的股權投資不僅能提供資金支持,還提供包括企業管理、市場營銷以及其他各種企業發展支持的綜合解決方案。具有私募性質的股權投資行業在最近幾年獲得了較快發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目前很多股權投資企業都在設立專項基金投資文化產業,他們具有熟悉文化產業行業的經營管理人員,對文化產業相關產品的市場發展前景都具有較為專業的研判能力,專業化的團隊從整個企業發展角度,對被投企業進行系統管理,比如人力資源管理、股權結構優化、產品戰略、市場規劃、企業融資、新股發行甚至并購重組等流程提供一整套專業的投后服務管理。
黃浦區具有一大批優質的股權投資企業,如弘毅、普潤、磐石、濤石、福星創富等多家知名股權投資企業已經落戶外灘。此外,目前海通證券、東方證券等金融機構也可以提供一套綜合性的解決方案,可以參與到被投企業的管理中發揮投資顧問、財務顧問等作用。因為二者有著共同的利益,因而能有力地保證投資收益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場風險。
3.要素市場平臺和融資方式多樣化——以產權交易所和私募債市場為例
文化產業產品具有一次性生產、長期收益的特點,如何在短期內實現長期收益的集聚是文化產業取得自身資金融通的關鍵所在。新金融的發展則可以提供諸多靈活的市場方式,為文化產品的市場價值實現提供重要的平臺。當前各種產權類交易所蓬勃發展,如何實現文化產業的有效轉移是文化產業實現價值收益的最直接的途徑。
目前文化產權可以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等指定平臺上交易,由于產權交易剛剛起步,目前交易所魚龍混雜,央行等機構正在全力清理整頓。但隨著產權交易市場的發展成熟,未來產權交易市場將逐步發揮交易撮合和價格發現的功能,是實現文化產品價值的最直接有效的形式。此外,如上文所述,因為文化產品收益的長期性,文化產品可以借助產權交易所的平臺,實施收益權質押,并以此向相關機構獲得融資,亦即收益權質押貸款。
除了產權交易平臺外,文化企業還可以通過債券市場,特別是場外交易的形式,發行創新型債券,比如私募債。相關投資企業可以提供私募債券的方式,同時提供其他經營資源,比如向相關企業發出收購邀請,從而獲得債務回收。這些機構也可以幫助企業實行整體化改造,比如人力資源提升、股權結構優化、財務管理等方面的全方位拓展等。
(三)當前黃浦區政府產融對接的初步嘗試——以文化產業為例
如上文所述,新金融從理論上可以對文化產業做出積極有效的推動。但由于市場信息的不對稱性,有業務需求的新金融企業和有融資需求的文化產業企業還不能在短期內實現有效的市場對接,因此,當前黃浦區正積極思考如何搭建產融對接平臺,撮合和推動相關企業之間的業務合作。“十二五”期間,黃浦區提出重點發展六大產業的發展規劃,除了新金融產業外,文化創業產業是規劃中的支柱產業之一,其中尤以文化產業的發展為重點。
黃浦區今年文化產業的工作重點主要在推動“江南智造”和“上海設計中心”的園區建設項目。該項目是由黃浦區現有老廠房改造而成,園區建筑面積達到10萬平方米,目前有185家企業進駐,集建筑設計、工業設計、時尚、多媒體、新媒體等功能于一體的創意產業設計中心。對此,黃浦區相關部門準備專門為該文化產業項目設立一個融資委員會,為入駐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推動產業成長和發展。這個平臺初期由政府推動,待運行機制健全之后,逐步推向市場。這一過程中黃浦區高度重視新金融資源,積極搭建產融對接平臺,目前相關項目正在有條不紊的推進之中。然而要評定政府產業政策的效果,需要基于一個較長的時段內,目前政府在項目推進過程中也較為謹慎,努力降低市場風險和實現收益最大化,盡快將其置于市場平臺內運作。
四、總結
新金融產業是市場化的結果,其與實體產業的高度關聯性使其具有很強的市場適應力和競爭力。本文的研究表明,新金融的各種業務形式可以與文化產業面臨的發展瓶頸形成有效的互補,因此也能有效促進文化產業的繁榮和發展。但由于市場存在信息不對稱性,政府有必要搭建產融對接的平臺,在產業成長初期為兩類企業的互動發展創造優良環境。從長遠看,政府應該將信息發現和信息交換的功能交給市場,同時出臺相關法規政策,促進市場秩序良好運轉。新金融對文化產業的推動將是區域產業結構升級戰略實施的最好的試驗平臺。文化產業是現代服務業的一個縮影,以此類推,新金融的發展還可以拓展到現代服務業的其他領域。
本文為上海市委黨校系統2011年度青年課題《上海外灘新金融發展研究》部分成果。
作者簡介:王玉柱(1982-),男,中共黃浦區委黨校教研人員,研究方向:世界經濟,金融學;曹衛(1983-),女,江蘇省阜寧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教師。
(責任編輯:劉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