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率是金融市場中極其重要的變量,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逐步開展和深入,利率的波動幅度越來越大,對于金融市場、實體經濟產生重大影響。長期以來,我國實行嚴格的利率管制。相比于西方發達國家的商業銀行,我國商業銀行無論是在利率風險管理的經驗還是能力上都相差甚遠。利率在金融經濟中的重要性使利率波動所產生的風險成為商業銀行經營管理過程中的重要風險之一。因此,如何有效規避利率風險,提高利率風險管理水平對商業銀行來說尤為重要。
【關鍵詞】商業銀行 資本充足率 利率風險
一、我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的現狀分析
風險強調一種不確定性,所以利率風險主要是市場利率波動的不確定性,具有長期性和非系統性。利率的變化會引起銀行生息資產負債的價格變動,使得銀行收益出現不穩定波動。
(一)我國商業銀行抵御利率風險能力分析
1.資本充足率分析
資本充足率是指商業銀行的資本總額與其加權折算后風險資產總額的比例,監管部門通過制定一個合理的資本充足率來保證銀行可以吸收化解一定量的風險,是各國考核商業銀行經營安全性的重要監測指標。表1為兩家國有商業銀行和兩家股份制商業銀行 2006 年以來的資本充足率。
從表中可以看出,國有商業銀行近幾年的資本充足率水平較高,都超過了 8%的監管要求,國有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水平較為平穩。而其他股份制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雖有小幅波動,但始終保持在8%的監管要求以上。
2.資產負債率分析
資產負債率是一個重要的反映償債能力的財務指標。銀行由于其經營的特殊性,資產負債率在92%-95%區間屬于正常水平,高于95%就處于高風險狀態。表2為我國五家商業銀行和兩家股份制商業銀行2010 年的資產負債比率情況。
我國商業銀行近年來資產負債比率有所下降,但是普遍接近95%的臨界水平,其風險不容忽視,抵御風險的能力處于較弱水平。
(二)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1.利率風險管理的觀念滯后
我國長期處于利率管制之下且利率市場化改革進度緩慢,使得商業銀行長期處于被動接受利率的狀態,享受著利率管制所帶來的穩定的息差收入,使得商業銀行各級管理人員對利率風險管理工作長期不重視;從而缺乏動力對利率風險管理的理論和方法進行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利率風險意識薄弱。
2.資產負債管理不平衡以及缺乏有效的利率風險預測系統和管理系統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從1998年起就實行全面資產負債比例管理,資產負債比例管理是我國《商業銀行法》的核心內容之一,它既是中央銀行監管商業銀行的基本方法,也是商業銀行自律的措施。由于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緩慢,商業銀行對利率風險的管理相對落后,加之利率風險管理又是一項技術含量很高系統性工程,使我國商業銀行在利率風險管理上長期處于落后階段。
二、利率市場化改革對銀行利率風險的影響
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利率市場化大勢所趨。利率市場化最直接的沖擊對象就是銀行系統。
(一)利率風險對商業銀行經營效益的影響
我國商業銀行的息差收入普遍占總營業收入的80%左右。受市場利率變動的影響,在銀行處于一定的資產負債結構狀態下是,商業銀行的利息收入產生不確定的波動,這種不確定性就是銀行的利率風險。
(二)利率風險對商業銀行市場價值的影響
利率的變動會對銀行資產、負債和其他頭寸的經濟價值產生影響。銀行經濟價值的變化對銀行的股東、管理層和監管者至關重要。
此外,不計值的工具在利率變動中可能已經包含著一些隱性盈虧,并隨著時間推移反映到銀行的收益中。
三、我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的建議
(一)發展完善金融市場
繼續完善現行的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加大金融創新,促進多種金融衍生產品的產生與發展。
(二)推行業務多元化發展戰略
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深入,銀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商業銀行的息差收入必將受到擠壓。商業銀行亟待進行金融創新、業務結構調整、業務領域拓展,實現經營收益的多元化,擺脫對存貸款業務的過于依賴,降低利率風險,在增強競爭能力的同時增加盈利。
(三)建立利率風險衡量系統
在我國商業銀行現有的經營環境、監管要求、利率風險管理需求和信息技術水平基礎上建立適合的利率風險衡量系統。建立信息傳導流暢、功能強大的數據庫,做到收集完整、及時的基礎數據,再建立相應的利率風險衡量模型,預測和衡量利率風險,做到防范于未然。
參考文獻
[1]戴國強.商業銀行經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責任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