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經濟史的學者或許會對這樣一個問題感興趣:為什么中國歷史上曾一直遠遠領先與其他文明?為什么這種優勢在17世紀后被西方世界大大超越了?這就是著名的李約瑟之謎。一直以來,許多優秀的學者都在以不同的學科視角來解釋這個問題。
【關鍵詞】社會資本 經濟學 研究
本文專注于社會資本的研究和梳理。作為新興經濟社會學的分支,社會資本理論在20世紀80年代以來發展迅速,其研究有助于理解經濟變遷的過程。因此本文旨在梳理相應的文獻,建立一個簡單的分析框架,有助于更多的學者關注這個主題的研究。根據已有的研究結果,我們需要先明確兩個問題:
(1)什么是社會資本。
(2)如何度量和積累社會資本。
一、問題的提出
傳統經濟學的根基是“理性人”的預設,一切的經濟學分析由此而來,現代的主流經濟學引入了數學工具,并借助于數學達到了從未有過的高度。運用理性的推理分析事物是經濟學所崇尚的方法,從最基本的假設出發,通過理性的推理可以得到千變萬化的結論。至此經濟學已經成為了一門純粹思辨的學科,學者們可以足不出戶而知曉天下事理。
但是,這種嘗試常常是失敗的。決定人類行為的不止是簡單的純粹理性的計算,許多經濟行為仍需要有社會所決定。因為人是生活在特定的社會群體當中,社會中的許多因素,諸如風俗習慣、社會規范、禮儀傳統、人際關系等都影響著人們的行為。如果單純以經濟動因解釋人類的行為,有可能犯以偏概全的錯誤。
早先的許多學者對“理性的自立”也是持有保留態度的。亞當斯密雖然歸納了“看不見的手”,但他一生對人性就舉棋不定。他先寫了《道德情操論》,而后寫了《國富論》,之后心里不踏實,又拿了《道德情操論》出來修改。他在臨終前的最后幾年都在修修改改他的理論,可見他對經濟學的這個基本預設并沒有十足的把握。
因此,用以解釋“人類行為”的許多新的思想在近年來逐漸發展起來,都是在不滿足于以經濟動因解釋人類的行為。在“行為模式”的解釋因子中把傳統經濟學視為“殘差”的“技術進步”擴展為包含了關系、信任等因素的解釋變量。而本文的“社會資本”即是這樣的一個概念。對于文章開頭的“李約瑟之謎”運用社會資本的分析或許可以找到一些啟示性的信息。
二、定義社會資本
最著名、從某種意義講最嚴格的定義是普特南給出的(普特南,1993)。普特南把社會資本看做對社區生產能力有影響的人們所構成的一種橫向聯系,這種聯系促進了協會成員相互利益的協調與合作。這種聯系包括了“公民約束網”和社會準則。關系網和準則是以經驗為依據互相聯系的,并且這種聯系是出于經濟動因的。
在科爾曼的定義中(科爾曼,1988),社會資本是“具有兩個共同要素的各種不同實體,他們都是由社會結構的一些方面構成的,并且促使行動者的某些行動”。科爾曼還進一步論述了“有利于促進某些行動的社會資本對其他的行動可能是無用的,甚至是有害的”。
以上可見,“社會資本”并不是一個死板的概念。它有著豐富的內涵和多重的可解釋性。它的定義隨著研究者的目的不同而變化多端。作為普通的理論研究者,我基于這個概念比較通俗的定義。
1.社會資本是一種社會關系,這種社會關系是基于信任所產生的。
2.在經濟社會學的語境中,這種關系對經濟行為產生了顯著的影響。這種影響可以使正面的激勵,也可能是負面的阻礙。
3.社會資本使人們的交互行為產生的,社會背景和歷史脈絡都影響著社會資本的存量和流量。顯然,在魯濱遜的小島上,“星期五”到來之前是不存在社會資本的。
三、社會資本的衡量
社會資本不同于傳統的物資資本,顯然物資資本是可以運用統計學的方法將不同類型的資本進行加總。會計學的研究已經為我們計算物質資本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同樣,人力資本的估計與測量也有大量的文獻可作參考。而在測量“社會資本”的問題時,卻存在著不可逾越的困難。諾貝爾獎得主阿羅則認為“測量社會交互行為的想法也許是一個陷阱,一個妄想”。社會資本的概念及其理論之所以遭到許多人的批評,很大原因是難以測度。
許多學者正致力于在測度方法上尋求突破,但目前的研究也只是初步的,需要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哲學、統計學等各學科的共同努力。日本學者福山對社會資本的測量做了歸納,前兩種是已廣泛使用的測量方法,第三種是福山的補充。
1.在某一社會中對群體和群體成員進行普查(通過統計群體數量、群體的規模等指標)。例如,在普特南的研究中,他對體育俱樂部、保齡球聯合會、文學社、政治俱樂部以及類似群體的成員規模進行了追蹤觀察。
2.利用有關信任和公民參與的社會調查資料。比如美國民意研究委員會(The National Opinion Research Council)的“全國社會調查”(General Social Survey),密西根大學的“世界價值觀調查”(World Values Surveys)。
3.測量私人企業中的社會資本,及考察該公司在接管前后的市場股價(market valuations)。一家公司在接管另一家公司時,往往會用高于接管前評估的價格收購,產生溢價(premium)。溢價中包含了社會資本及人力資本的和,剔除人力資本的影響就可以測度到社會資本的數量。
對于以上三種方法的概括,仍存在著諸多的爭論。對社會資本的測量還沒有一個完全可靠的方法,有待更多的學者參與到相關的研究中來。
四、結語
最后,對李約瑟之謎的俺就尚沒有達到令人滿意的解釋,絕大多數的研究都只停留在非科學的描述上,沒有形成可驗證的解釋模型。“社會資本”的研究視角希望能夠提供一個新的視野,同時,社會資本的分析框架也希望被更多的理論研究者了解。
作者簡介:張樂泉(1988-),男,漢族,廣東廣州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經濟學。
(責任編輯:陳岑)